抗战中血洒中条山的滇军将领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fan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气吞山河、壮怀激烈的抗日战争中,有几支地域色彩鲜明的武装力量,以不同凡响的战绩令人刮目相看,永载史册,川军、滇军、桂军等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北上抗日的滇军中,由卢汉统率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奔赴台儿庄战场,唐淮源统率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奔赴中条山。结果,滇军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在极其惨烈的中条山战役中,滇军伤亡惨重,第三军军长唐淮源及其部将十二师师长寸性奇壮烈牺牲。“百战捐躯寸与唐,中条山色暗无光;伤心最是黄河水,日夜奔腾吊国殇。”民国元老李根源为两位将军写下的挽诗,充分表达了抗日军民对为国捐躯的烈士的崇敬、赞颂和怀念之情。
  边城走出的铮铮铁汉
  腾冲,地处中缅边界,号称“极边第一城”,虽然在云南最为偏远的高黎贡山区,但却是人杰地灵的沃土。从边地走出来的不仅有《大众哲学》的作者艾思奇,更有遍布全国的像寸性奇这样侠肝义胆、碧血丹心的志士、勇士和烈士。
  寸性奇(1895—1941),字念洁,腾冲人,虽生在边地,却蓄有大志,心向祖国。1909年,他即步行前往昆明,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他参加了蔡锷、李根源等领导的云南“重九起义”,崭露头角。护国战争中,他任少校参谋,随滇军入川,与袁世凯的军队作战,身先士卒,表现卓异,很快便擢升为督军府警卫团长。
  蔡锷英年早逝后,滇军倾向革命,支持孙中山,寸性奇作为滇军代表与孙中山联系,甚得孙中山青睐,被委任为总统府少将参军。1922年,粤军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被迫避往上海。局势混乱,寸性奇审时度势,力主滇军与桂军联合攻击粤军,支持孙中山。
  在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策划下,寸性奇上演了一出“诈降”的妙剧,深入粤军老巢,刺探陈炯明的虚实。他率陈副官和卫士,连同妻子白文英及岳丈一道,来到广州,以使陈炯明不疑有诈,完成讨陈大业。孰料,刚到广州的第二天,卫士密告,称陈副官有叛变投敌的迹象。经过考察,确有其事。寸性奇决定除掉这个叛徒。可是身在虎穴龙潭,周围都是陈炯明的爪牙,怎么除呢?他周密布置,力争万无一失。先放出风去,让岳丈装病,请来医生诊断,医生告知“病危”,于是开始“准备后事”,买来一副棺材,藏于暗处。当晚设宴,将陈副官灌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乘机将其杀死,装入棺材,运走下葬。家人也借出丧之隙,辗转脱险,他自己留下来与敌周旋,竟未引起陈炯明的怀疑。掌握了陈部的情报,甚至还获得了陈部调拨的部分军需物资,寸性奇金蝉脱壳,返回滇军。1922年12月6日,滇桂联军在白马誓师东下。1923年1月,一举击溃陈炯明主力,攻克广州。受滇桂联军委派,寸性奇率卫士到上海迎接孙中山及夫人宋庆龄返回广州,同行者不乏民国显贵,如陈友仁、谭延闿等。孙中山成立大元帅府,任命寸性奇为大本营少将参军、中央直辖宪兵司令等要职。
  孙中山逝世后,北伐战争开始。寸性奇投身战事,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参谋处长、第十二师三十四旅副旅长、第三军参谋长等职。对于军阶高低、官职大小,这条从云南大山中走出来的铮铮铁汉并不计较,名利于他如浮云,他追求的是兵不扰民、纪律严明、能征善战、保疆卫国的军人境界。
  义不独生的抗日猛将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寸性奇率部奉命出征。在开封集训时,据其子寸品德在《回忆先父寸性奇将军》中所载,“值此国难当头,先父寸性奇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作为一名军人,应为正义而参战。现在正是报效国家的时刻,也是实现自己历来所抱之愿望,为保卫中华民族之尊严,为保国家领土之完整,虽然以身殉国也在所不惜。我惟一放心不下的是八旬老父及家眷。’他叫我立即送家眷回云南,叮嘱我一定要孝养好祖父及母亲,免去后顾之忧,使他安心到前方杀敌,待打败日本鬼子后再合家团聚。”从中可见,战云密布,前途未卜之际,寸性奇的侠骨柔肠之情。
  安顿好家事之后,寸性奇便随第三军入娘子关,进入山西大地,与兵锋所至的日军展开殊死较量。装备悬殊,云泥之别,将士用命,感天动地。他指挥第三十四旅在临汾、侯马、绛县狙击肆意深入的侵略者。3次恶战,血流成河,杀敌无数,威震敌胆,“晋南肉搏将军”之威名随即不胫而走,誉满天下。
  战功卓著的寸性奇,升任第十二师师长,调防中条山,4年时间,他击退日军12次进攻,成了日军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肉中刺,最后将一腔热血挥洒在这片他所挚爱的国土之上。
  中条山,因抗战时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而名扬中外。这座连绵横亘于晋南的大山,临黄河北岸,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占据此山,东可切断平汉铁路,西能进袭同蒲铁路,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实乃兵家必争之地。由于第三军坚守此山,日军视为肘腋之患,称之为华北占领区中的“盲肠”。
  1941年5月7日,日军发起了对中条山的第十三次进攻,这就是载入史册的中条山战役。日军这次孤注一掷,由矶谷中将指挥,集中精锐部队5个师团20万人,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猛扑过来。日军主力、缨井师团师团长满怀恨意地声称:“此次作战专奔第十二师而来!”寸性奇闻讯坦然说道:“好吧,本人十二分欢迎。”
  如同当年南京保卫战作战举棋不定、战守摇摆一样,对中条山战役,国民政府上层作战决心不足,似乎被日军疯狂而凌厉的攻势吓得有些惊慌失措:先是下令死守,然而,当大雨滂沱、补给不足、士卒苦战、伤亡甚大之后,又下令撤退,混乱无序的撤退其实最为致命。
  第一战区长官部致电蒋介石:“战斗惨烈,为抗战数年来所未有。每日自拂晓起至黄昏,平均无一分钟天空不见敌机活动;阵地所在,无尺寸不为敌炮烟、毒气所笼罩。”得到蒋介石批准后,第一战区长官部下令撤退。但为时晚矣,日寇的铁壁合围已成,中国互不统属的部队,竞相撤离。霎时间,中国军队各部防守的阵地裂开了好几个大口子,日军趁虚而入,分割包围,围而歼之。最后的结果,中国军队战死4.2万人,被俘3.5万人,中条山落入敌手,蒋介石称之为“抗战史中最大的耻辱”。   第三军处境最为艰难,腹背受敌,几陷绝境。军长唐淮源,云南江川人,也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也曾参加过辛亥重九起义,也是赤胆忠心的爱国将领。1939年,母亲去世,他回家奔丧,返晋前,与云南省主席龙云告别时说:“本人此去晋南,回守原防,已抱定必死决心。前有母亲所念,尚存顾虑,今已安埋就绪,战死无他矣!”没想到一语成谶,血洒疆场。
  在各部夺路而逃、局面失控之际,第三军阵地依然稳固,但在日军狂轰滥炸之下已呈瓦解之势。危急关头,唐淮源召集各师长开会,决定以团为单位分道突围,他说:“情势恶劣,3位(师长)都看得到。军人信条,不成功,便成仁,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我已打好主意,想必3位也都有打算,不必我多说了。”第十二师师长寸性奇率先表态:“请军长放心,我们不会给国家民族丢脸。”唐淮源感动地说:“寸师长,你说的话就是我心里的话。3位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的军、师长,打仗打到今天,我们虽然吃了无数败仗,但是,只有阵亡的军、师长,可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场面悲怆,挺直了中国真正的军人危难关头不屈的脊梁。
  唐淮源亲率1个团突围,5月11日,陷入敌人重围,弹尽援绝,命卫士冲入敌阵,以命相搏,眼睁睁看着敌人狰狞地围拢过来,誓死不当俘虏的他举枪自戕。受其感染,所率官兵,无一投降,全部牺牲。
  寸性奇指挥第十二师幸存官兵左突右冲,杀开一条血路,几乎成建制地突出重围。本来,他们奉命前往相对安全的稷王山集合,那就可以一步步远离死亡。当听到和自己情同手足的军长陷入绝境之后,他义不独生,舍生忘死,率部再次杀入敌阵。12日,寸性奇得知军长牺牲的消息后,悲愤欲绝,持枪上阵,与敌厮杀,胸部、腰部多处中弹,几成血人。13日晨,拖着重伤之躯,寸性奇指挥官兵向制高点胡家岭反复冲击,他高声鼓励部属:“我们有枪在手、有剑在腰,宁愿挺胸而死,不愿低头求生,希望各位不要作俘虏!无论胜败,都千万不可使国家蒙羞!”激战到晚上,敌人的炮火击中寸性奇,右腿被炸断,血流如注,伤势严重,奄奄一息,他拼着最后的气力告诉部下:“我是不行了,不得不先走一步,你们可要打到底,冲不出去就死,万不可作俘虏!”话音刚落,拔出佩剑,自戕殉国。
  身边的官兵抹着眼泪,冲入敌群,顽强拼杀,殊死搏斗,没有一人向敌人屈服,整个第三军冲出日军重围者,尚不足一团兵力,大部分官兵战至最后一息,书写了中国抗战史上极其悲壮惨烈、可歌可泣的一页,树立了中国抗战军人顶天立地、威武不屈的丰碑。
  滇军多壮士,抗战谱壮歌。唐淮源和寸性奇,相隔1天,皆壮烈殉国,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英气、骨气和豪气。
  永不消失的荣光
  中条山之战,因众多将士的英勇壮烈,虽败犹荣,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史册上谱写了荡气回肠的篇章。烈士殉难,国之殇也。为了表彰牺牲的滇军将领,国民政府分别追赠唐、寸二人为上将和中将,从优抚恤遗属。唐淮源将军的遗骸埋葬在山西省夏县,寸性奇将军的遗骸则埋葬在山西省垣曲县。两县毗邻,同属中条山区。
  最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寸性奇的父亲寸大进,更是一个满腔爱国激情的忠烈志士,曾做过守卫边疆的清军右营守备。寸性奇牺牲的噩耗传来,老人痛不欲生。后来,从缅甸入境的一股日军,以区区292人的小部队,竟然兵不血刃占领了有坚固城墙防护的腾冲城。88岁的寸大进不甘做亡国奴,举家逃至腾冲郊外小西乡大罗绮坪避难。眼见国土沦丧,他痛不欲生;日军猖獗,他心如刀绞,恨己身年迈衰朽,无力报国,便整日坐在观音寺前那棵被称为“雷打树”的千年古杉之下,目瞪腾冲城头飘扬的太阳旗,含恨绝食,决心以死来昭彰民族气节,勉励国人杀敌卫国。数日之后,老人死在古杉树下,死后竟双目不瞑。同为腾冲籍的民国元老李根源曾赋诗吊唁:“中条战死有贤郎,老父围城绝食亡。故国遗黎还几辈,一回凶问一心伤。”寸大进的殉国,与其子寸性奇一样壮烈,满门英烈,令人惊叹,千古流芳,永载青史。
  为使在中条山壮烈殉国的唐、寸二将军遗骨回归故里,1989年,经云南、山西两省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遗骨分别由烈士家属从山西夏县和垣曲县起挖并火化,骨灰迁运故里。烈士墓碑于翌年分别在江川和腾冲建成,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唐、寸二将军的忠魂,时隔近半个世纪,终于从遥远苍凉的中条山回到了生养他们的云南边陲,回到了他们的后人身边,回到了以他们为傲的千千万万云南儿女身边。文
其他文献
如何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的良性互动?如何实施充分开放战略?如何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上是四川省“
针对Q195线材在拉伸过程中出现的多颈缩导致断后伸长率偏低的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晶和夹杂物是引起Q195线材断后伸长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
我校将“故事文化”作为育人文化,让故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独立阅读故事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从而在课外
编织艺术、刺绣艺术在国际上被称为纤维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是一种动手的艺术,只有动手才能把观念转换为形态,将作品具体呈现出来,才是完整的艺术形
摘要:在全民抗疫的非常时期,如何激发教师的“非常活力”,无疑是学校管理层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能否有效激发教师的“非常活力”,直接关乎全体教师能否在非常时期共同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文章从本校教学管理的实践出发,结合推进学校“线上教学”工作的实践谈有效的经验做法和体会,总结了以凝心聚力激发教师“非常活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线上教学;教学工作;教学管理  在全民抗疫的非常时期,如何激发教师的“非常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对于时间管理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有效的时间管理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有助于学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在自律精神的指引下更加独立自主;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时间利用情况,指导学生进行碎片时间管理。实践策略有:认识时间,研究碎片时间;体验时间,感受碎片时间;家校合作,利
电子书包是适应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被广泛地应用在众学科中.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应用电子书包教学,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一种教学手段.电子书包融合体育与
摘要:学生自主识字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就必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识字主动性;改进教学方式,成为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者;创造学生自主识字的课堂环境;将自主识字教学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包括利用学校的校园文化资源进行自主识字教学,在生活中进行自主识字教学,利用广告进行自主识字教学。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识字教
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是走出教育系统,迈入更宽广社会大系统之良机,是实现社会、
摘要:武术是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大多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讲解示范一练习一纠正错误),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习武的现象制约着学校武术的发展。文章研究将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武术教学中,与传统武术教学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分析两者的教学效果所存在的差别,为优化武术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武术;教学效果  小学武术教学要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需深化学校武术教学改革,将武术运动特点、教学目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