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目前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认识其参与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有助于加快建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本文构建了省际调出与出口比较偏好指数,利用中国七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投入产出表,考察了1987—2017年中国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主要发现有:在全国层面,各省份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以2007年为"拐点",国内经济循环导向总体减弱,国际经济循环导向总体增强;沿海地区的经济循环导向在2017年之前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而内陆地区的经济循环
【机 构】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北京100010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寻找新时代中国经济的新动能"(718731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贸易的本地偏好之谜: 中国悖论、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17YJA79009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国内区域分工与市场一体化研究"(71733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目前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认识其参与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有助于加快建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本文构建了省际调出与出口比较偏好指数,利用中国七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投入产出表,考察了1987—2017年中国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主要发现有:在全国层面,各省份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以2007年为"拐点",国内经济循环导向总体减弱,国际经济循环导向总体增强;沿海地区的经济循环导向在2017年之前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而内陆地区的经济循环导向始终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反映了中国梯度式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各省份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导向程度绝对差异不断扩大,反映了各省份在分工体系中的职能存在明显差异;资本密集型部门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而劳动密集型部门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反映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比较优势存在部门差异;工业各部门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导向程度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反映了工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程度不断深化.
其他文献
2015年以来,随着中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的迅速扩大,其发行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合理和相应的债务风险问题日益显露.本文论述了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价格面临的主
本文构建了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 (NARDL) 模型与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 (SV-TVP-FAVAR) 模型,探究了我国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长期非对称效应,并从总量与结构双重视角考察了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与非对称效应,税收的负向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效应弱于其正向波动所带来的抑制效应;从总量视角来看,各时期税收的增加均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从结构视角来看,商品税的增加在经济危机时期与经济复苏时
在中国创新规模爆炸式增长的前提下,创新收益率提高对于长期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系统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作用"的整体出发,就现阶段中国企业创新的直接收益率、经济收益率进行多维度、稳健的实证检验.运用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与创新规模爆炸式增长相比,中国企业的创新结构不合理问题更为突出.将R&D资本对于不同种类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额占比的弹性系数作为衡量指标,回归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创新直接收益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表现为“多轨制”.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和2018年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基于回归模型的不平等分解方法、反事实分析方
风险投资作为现代金融主体和专业投资机构,在企业战略推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异地并购活动庞杂而多变,收购方往往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力量以有效应对并购中可能出现的挑战.风险投资对企业异地并购行为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2008—2017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480个有风险投资介入的异地并购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风险投资的地域经验是否会影响被投企业的远距离异地并购偏好.研究表明:(1)风险投资的异地投资经验和投资地理多样性均对被投企业的远距离异地并购产生了传染效应,以社会资本支持、信息获取和声誉信号为
财政科技支出是政府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政策手段,对新时代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借助中国2007-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与宏观经济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