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轨制”养老金体系的收入差距——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的发现

来源 :财政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j_z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表现为“多轨制”.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和2018年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基于回归模型的不平等分解方法、反事实分析方法等研究了养老金收入差距变动中的“多轨制”特点,其中重点关注了养老金的覆盖率变动和待遇水平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2013年到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金收入差距缩小,养老金的覆盖率增加,养老金待遇水平提升.(2)通过反事实分析发现,覆盖率的增加是近几年养老金收入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养老金覆盖率的增加导致养老金收入基尼系数下降6.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下降3.6个百分点,城镇下降了 8个百分点.(3)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水平增速不统一,高收入人群总体上增速更快,从而扩大了养老金收入差距,使得基尼系数增加了 1.3个百分点.(4)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养老金收入差距,对缩小农村养老金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使得农村养老金收入基尼系数下降了 2.4个百分点.在今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需要继续提高养老金覆盖率,平衡职工养老金和居民社会养老金的增速,切实提高低收入家庭的待遇水平,缩小我国老年群体的养老金收入不平等.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数据挖掘方法获取中国专利流动数据,刻画了专利流动规模和来源地数量特征事实,并基于2005—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专利流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流动整体上显著提升了我国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原因在于专利流动的"补偿效应"和"溢出效应"占据主导地位.专利流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对于与前沿存在较大技术差距的企业而言,专利流动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但随着企业技术水平的上升,其正向效应逐渐减小并在超过一定阈值后转变为负向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企业地理
本文对2006年至2018年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税收楔子进行测算,发现在2015-2018年实施减税降费过程中,企业负担得以明显减轻,但税收楔子水平却未同步下降,高于一些美欧
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老龄化。当前我国老龄人口呈爆发式增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风险也急剧攀升。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债务?人口老龄化是否威胁到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等是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选取2008-2018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口老龄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为支出增加型而非收入减少型;(2)人口老龄化对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存在不利影响。据此提出确
学术界就财政支出与银行信贷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这一问题一直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将2008年汶川大地震作为研究窗口,在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由于震后出台的行政命令与政策外生化的研
文章基于CFPS 2014-2018年调查数据,结合社会保险政策费率及宏观统计数据,在双重差分的框架下考察了社会保险“阶段性降费”改革对微观个体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 表明,社会保
产能高效利用是微观企业乃至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如何有效化解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成为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从股权制衡与高层治理两个维度,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程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高层治理可以缓解国有企业面临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降低过度投资水平和提高经营资产运转效率,进而缓解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现象,表现为产能利用率显著上升,而单纯的股权制衡缺乏相应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治理作用在外部制度环
2015年以来,随着中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的迅速扩大,其发行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合理和相应的债务风险问题日益显露.本文论述了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价格面临的主
文章运用精算模型分析不同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和财政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未延迟退休年龄,基金将在2036年开始出现累计赤字,2070年累
本文构建了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 (NARDL) 模型与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 (SV-TVP-FAVAR) 模型,探究了我国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长期非对称效应,并从总量与结构双重视角考察了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与非对称效应,税收的负向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效应弱于其正向波动所带来的抑制效应;从总量视角来看,各时期税收的增加均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从结构视角来看,商品税的增加在经济危机时期与经济复苏时
在中国创新规模爆炸式增长的前提下,创新收益率提高对于长期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系统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作用"的整体出发,就现阶段中国企业创新的直接收益率、经济收益率进行多维度、稳健的实证检验.运用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与创新规模爆炸式增长相比,中国企业的创新结构不合理问题更为突出.将R&D资本对于不同种类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额占比的弹性系数作为衡量指标,回归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创新直接收益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