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冲击效应——基于总量与结构双重视角

来源 :财政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j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构建了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 (NARDL) 模型与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 (SV-TVP-FAVAR) 模型,探究了我国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长期非对称效应,并从总量与结构双重视角考察了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与非对称效应,税收的负向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效应弱于其正向波动所带来的抑制效应;从总量视角来看,各时期税收的增加均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从结构视角来看,商品税的增加在经济危机时期与经济复苏时
其他文献
本文致力于探讨在我国大规模人口跨地区迁移的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政策如何通过影响人口流动进而影响地区间不平衡.文章构建了两期异质性行为人世代交叠模型进行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采用1997-2018年中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及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三地州等共计658个贫困县域数据,分析了资本技术构成变化和政府财政支出对贫困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脱贫攻坚战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贫困县域财政支出增加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处于“U”型曲线的右端,表明政府能有效促进贫困县域的经济增长;贫困县域所面临的“贫困陷阱圈”窘境使其资本技术构成未能有效地驱动该地区的技术进步,其资本技术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仅存在水平效应
本文基于数据挖掘方法获取中国专利流动数据,刻画了专利流动规模和来源地数量特征事实,并基于2005—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专利流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流动整体上显著提升了我国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原因在于专利流动的"补偿效应"和"溢出效应"占据主导地位.专利流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对于与前沿存在较大技术差距的企业而言,专利流动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但随着企业技术水平的上升,其正向效应逐渐减小并在超过一定阈值后转变为负向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企业地理
本文对2006年至2018年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税收楔子进行测算,发现在2015-2018年实施减税降费过程中,企业负担得以明显减轻,但税收楔子水平却未同步下降,高于一些美欧
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老龄化。当前我国老龄人口呈爆发式增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风险也急剧攀升。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债务?人口老龄化是否威胁到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等是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选取2008-2018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口老龄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为支出增加型而非收入减少型;(2)人口老龄化对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存在不利影响。据此提出确
学术界就财政支出与银行信贷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这一问题一直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将2008年汶川大地震作为研究窗口,在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由于震后出台的行政命令与政策外生化的研
文章基于CFPS 2014-2018年调查数据,结合社会保险政策费率及宏观统计数据,在双重差分的框架下考察了社会保险“阶段性降费”改革对微观个体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 表明,社会保
产能高效利用是微观企业乃至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如何有效化解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成为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从股权制衡与高层治理两个维度,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程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高层治理可以缓解国有企业面临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降低过度投资水平和提高经营资产运转效率,进而缓解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现象,表现为产能利用率显著上升,而单纯的股权制衡缺乏相应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治理作用在外部制度环
2015年以来,随着中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的迅速扩大,其发行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合理和相应的债务风险问题日益显露.本文论述了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价格面临的主
文章运用精算模型分析不同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和财政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未延迟退休年龄,基金将在2036年开始出现累计赤字,2070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