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广东地区高温多雨环境下沥青路面的配合比设计方案,文中设计了大粒径集料含量逐渐增加的5种配合比方案的S MA混合料,并对这5种配合比方案混合料的路用力学性能制定试验计划和分析.研究表明,大粒径集料含量的增加会略微降低水稳性能和疲劳性能,但能够极大增加S MA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虽然方案四(大粒径集料含量42%)的抗低温性能相较于方案一(大粒径集料含量38%)有所降低,但依旧能满足规范要求.
【机 构】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56;中交(长沙)建设有限公司 长沙 4100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广东地区高温多雨环境下沥青路面的配合比设计方案,文中设计了大粒径集料含量逐渐增加的5种配合比方案的S MA混合料,并对这5种配合比方案混合料的路用力学性能制定试验计划和分析.研究表明,大粒径集料含量的增加会略微降低水稳性能和疲劳性能,但能够极大增加S MA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虽然方案四(大粒径集料含量42%)的抗低温性能相较于方案一(大粒径集料含量38%)有所降低,但依旧能满足规范要求.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加油站HSE危害风险识别评价工作存在的评价具有主观性、评价套用模版、风险管控措施未落实以及新设备设施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等问题,在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安全环保形势和HSE危害风险识别评价的含义、危害风险分级、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风险管控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一是选用适合的风险识别评价方法,推行分级管理制度;二是开展风险识别评价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三是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动态跟踪风险;四是开展新设备设施风险识别评价,完善识别评价机制.
简要分析了传统的自动计量系统在石油成品油储罐计量中存在的缺陷,结合近年来电子密度计替代人工测温、测密的良好应用,将电子密度计工作原理引入自动计量系统中,搭建基于伺服密度计的新型自动计量系统并对其测量准确度进行了评定,同时对该系统进行了深化应用,实现了成品油计量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提升了成品油自动计量水平.
为研究地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达到0.4 g地区的高路堤的稳定性,文中以云南某高速公路为例,采用极限平衡法,设置对比实验组,以稳定性系数Fs为表征,定量研究在边坡高度、填方坡比、路基加筋影响下的高路堤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边坡坡率对填方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最大(Fs=1.05~1.29),路基加筋次之(Fs=1.04~1.17),在填方体填筑质量有保障的情况下,填方高度的影响最小(Fs=0.99~1.08).
针对现有沥青路面病害人工检测效率低、影响交通、安全风险大等特点,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沥青路面病害图像智能识别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型沥青路面病害整体目标区域及特殊样貌特征分别进行标记,对图像进行归一化及数据集扩充等一系列处理,以达到增强目标特征的目的.将细分的11类致灾因子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通过模糊推理逻辑创建致灾因子与沥青路面病害等级的映射关系.预先处理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和后置处理神经网络的输出数据,结合引入至神经网络中的模糊推理逻辑,建立沥青路面病害综合评价模型.通过AlexNet网络识别出病害类型,
针对预应力孔道压浆缺陷梁精确化检测难及二次补浆(胶)加固处理效果评价影响因素不明确等问题,文中试验制作了2片缩尺模型梁,分别在半封锚及全封锚状态下,采用冲击弹性波法对孔道预制初始缺陷和二次注胶加固效果进行了检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冲击弹性波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对预应力孔道压浆缺陷及二次加固效果进行评估,现场检测时不同封锚状态对压浆缺陷检测精度影响较大,当注胶加固养护时间在3d及以上时,养护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