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英语EMP课程在医学本科整合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医学英语EMP课程(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在医学本科整合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方法

将参与重庆医科大学整合医学教育的本科生120名分为EMP组和传统医学英语教学组。两组大纲知识点没有差异。授课方式方面,EMP组结合整合医学教育,按照器官系统进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传统组按照传统的以构词法和词句理解为基础的医学英语教学方式进行。采用SPSS 24.0进行t检验。

结果

医学英语词汇考试成绩EMP教学组高于传统教学组[(85.00±3.52)vs. (65.67±3.33)]。EMP教学组学生发表文献综述14篇,传统教学组发表6篇。教师采用随机双盲的方式对学生的综述进行评分(百分制)。结果表明,EMP教学组学生专业词汇应用评分高于传统教学组[(84.52±2.34)vs.(70.98±1.45)];综述内容科学性评分EMP组高于传统教学组[(88.87±4.68)vs.(71.87±2.41)];语法评分EMP组高于传统教学组[(90.01±7.24)vs.(76.00±3.76)]。

结论

医学英语EMP课程能较好地配合医学本科整合医学教育,提高学生应用医学英语检索文献的能力和按照器官系统来认识医学英语的能力。

其他文献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PNI)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参数。它由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计算获得。最初,OPNI用于评估术前营养状态和手术风险。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其与许多肿瘤的预后有关。简单、精确的预后评估有助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并且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术前治疗和手术时机,提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笔者回顾国内外研究,总结OPNI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迫切需要加强老年医学教育。目前,我国对于医学本科生的老年医学教育尚无统一的教学大纲。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借鉴和总结国际上老年医学教育的先进经验,提出医学本科生的老年医学教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估建议,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参与讨论,以推动我国医学本科生的老年医学教学大纲的制订。
运用新颖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开展临床医学试题库建设。在深化临床医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同时,继以革新医学专业考评体系并提升临床医学各学科在教学与考核中的灵活性、多元性、科学性,对于提升医科院校教学水平和医学教育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本文针对建设临床医学试题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融合VR技术开展临床医学试题库建设的优势及前景予以分析和论述,同时在基于VR技术开展试题库建设的探索及实践等方面展开细致的探讨,将为我国临床医学教学与考评、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创新性的思考与借鉴。
本文以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为例,分析了其办学现状及办学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未来中医药院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路径。该研究为其他中医药院校或其他类型院校开办远程教育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参考,也为进一步提高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完善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学生标准化病人是指培训学生成为标准化病人,并用于医学教学、考核。我国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各地区较均衡。尽管尚未形成大纲式的规范化教学模式,但"基础培训-案例特训-培训考核"的基本培训框架趋于一致,不同高校各有一定创新。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文献梳理,归纳出培养人群、培养模式、培养目的和应用方式4方面创新,总结了当前培训所面临的客观问题和主观困难,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展望。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对科学思维养成至关重要。为此,教学组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策略、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尊重科学规律,集思广益,充分挖掘能够传递科学思维的教学元素;在实施过程中以历史为依据,通过情景重现启发和引导科学思维的形成;在教学考核中,增设讨论,将科学思维能力纳入考核。与往届学员相比,通过《基因工程》教学改革,学员的科学思维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本文就医工融合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卫生"教学改革中应用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同时重点阐述了本校践行医工融合的教育理念。将食品科学融入在"食品卫生"的教学革新的方案中,借助食品科学对于食品卫生乃至整个产业链的理解和运用,取"食品科学"之"长",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之"短",完善教程体系,优化"双师型"师资配置,改进教学方式。采用传统教育方式与虚拟现实等现代化技术相结合,使之达到理论与应用相呼应、培养具备新时代该领域岗位胜任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尝试将专业文献解读教学与《实验核医学》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对文献进行部分精读、整体汇报和教师点评总结完成文献解读,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实验核医学技术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研究使用"虚拟种植"技术,结合PBL、CBL教学方式进行以"修复为目标"的口腔种植学教学。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术前资料的收集,术后实际数据对比,进行问题、目的、方法、结果之间的不断循环验证,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口腔种植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可以让学生养成用整体、全程的理念来理解口腔种植学的思维习惯,为临床医学生提供有力的教育指导。
本文结合法医病理学的特点,阐释了整体医学与整合医学的概念、内涵及其在法医病理学教学中的优势。然后,通过具体的死因分析实践案例教学过程设计及效果分析的应用介绍,阐明了整合医学与整体医学应用于法医病理学教学的必要性及有效性,为法医病理学整体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