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深入发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5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注式阅读教学”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模式,教师在具体运用这种模式时,呈现出几种态势:一是悟透精神,运用上游刃有余,并时有创新,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二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能按基本模式展开教学;三是懵懵懂懂,在操作中遇到诸多困难,进而陷入瓶颈;四是与己无关,“我的课堂我做主”,固守传统教学方式不放。
  针对以上情况,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深入发展,提出以下思考。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有人说,“观念的落后才是真正的落后,观念转变的速度就是发展的速度”。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自己读书的能力。因此它一直承担着双重任务:既要达成本课的阅读教学目标,又要巩固课和学习“批注式阅读”方法。而目前的课堂,大多只关注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批注方法只是作为工具使用,从而忽略了方法上的指导与学习。而且在使用批注上,有的也仅是个形式,仍以串讲串问,繁琐分析为主。
  凡是观念转变得早、转变得彻底的语文教师,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都令人欣喜。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具体操作中,能结合课文,交给学生更为适用的批注方法,授人以渔。
  反之,有的老师虽然也采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流程,但在使用上显得粗暴简单。如二年级的教学,呈现的学习目标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将《语文教师教学用書》上的教学目标,直接抛给学生;将本应艰辛探索的“谜底”,提前曝光。
  观念的转变,是思想意识深处的转变。教师虽然认同,但传统的、惯用的方式方法,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总会不由自主的沿袭。真正的改变,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才会破茧成蝶,自由飞翔。
  二、认真备课仍是基础
  1.细化,充分预设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自学。但无论是几年级,都不应该简单的放手,而是要根据本文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预设。
  2.取舍,突出重点
  一篇课文,字词句段,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从题目到最后一个标点,都值得批注。这就需要我们将阅读理解和学习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有机融为一体,合理取舍,既要通过批注来进行阅读,又要在阅读中学习批注方法。
  三、儿歌指导仍最有效
  在批注式阅读的初始阶段,我们可以运用歌谣式的批注方法和批注程序。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老师在出示学习目标后,给出字词批注提示:
  一读,标段落,画词语,特色词语集一起。
  二读,写部首,标音序,努力把字记一记。
  三读,上下文,互切磋,理解词语方法多。
  在检查词语理解中,老师对文中出现的几个职位,无需大讲特讲而是以儿歌的形式去解读。儿歌的应用,用得久了,就会成为习惯;习惯久了,就会转化为能力。
  四、识字效率要提高
  批注式阅读教学要求,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都要在学习生字时使用拼音,巩固拼音。
  低年级识字量大,学生又遗忘较快,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可是仍然收效甚微。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呈现方式不够科学。大多数老师在学生自己圈画识字后,进入检测和巩固环节,总是先出现带拼音的生字,接着是去掉拼音的生字,然后才是本课生词。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读字要比读词难得多。一个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可以在其他熟字的带动下,毫不费力的读正确;但是,如果单独抽出来,则很难认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可我们让学生脱离了词、句、段的语言背景,又不关联儿童生活经验,识字教学就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了。
  其次,老师在识记过程中分析过多。要求毁人的字,只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正确,不影响阅读就可以。也就是说,放在课文中能读正确,出现在另外的语言材料中,仍能读正确,就好了。而且这类字应整体识记、模糊识记,而不应该精细确认。
  然后是急于求成。老师们爱普遍存有一种心理,就是希望全体学生在三至五遍认读后、或上完本课,对生字就能形成永久记忆。这是不符合遗忘规律的要求的。
  如归类识字,将本课生字按不同类别归属,并适当拓展,形成“家族记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一课,“潮”“湿”“消”三个三点水旁的字,都与水有关,老师再让大家想几个学过的,并又拓展了几个新的。这样,学生就复习巩固了一些,又新识了一些。还可以采用比较识字、字谜识字、儿歌识字、做动作、析字义等,都让学生识得轻松快乐。
  但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还是辅以大量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与生字反复见面,多次识记,让生字与更多的字形成有意义的语言材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构。虽然低年级识字量不足,但是可以采取听读、拼读、自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及早进入阅读状态。一旦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识字就是一个不算任务的任务。
  五、扩大阅读量仍是当务之急
  批注式阅读教学课,最令老师们头疼的就是学生批得不深、不细,甚至有时会陷入一种格式化批注。
  问题虽出在课内,原因却在课外。若学生在整个学期,只纠缠于一本课本,反复研读几十篇课文,学得再精再细,都所得甚少。尤其是寄宿制学生,若再无电视可看、新闻可听,视野将更为狭小。没有课外阅读,学生就会胸无积累,在批注时自然无米下炊,只能捉襟见肘,批得干巴枯燥,不断重复。
  所以要让学生提高批注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再阅读。以批注带阅读,以阅读促批注,这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大量阅读,开阔视野,锻炼思维,增加积累,在批注时才能有比较、有联想、有高度、有新意。
  最后,我想说的是,批注式阅读教学有个基本模式,但那只是一个出发的方向。在这条路上,到底应该如何走,是通往险峰,还是到达坦途,都与老师个人的思想有关。
  没有一种模式是永远适用的,因为这是对人的教育,一切都充满了变数。
  在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你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那将是你的模式。
  我们叫它——风格。
其他文献
一、设计思路:  1、(一)指导思想:  校园安全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守护这条生命线,中华路小学认真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秦都区教育局《2017年校园安全稳定及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书》的要求,抓住2017年3月27日是第22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前的教育契机。为了确保校园安全教育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落实,同时我作为《校园安全教育有效途径
期刊
高考改革后,我们都知道“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让他们爱读书、会读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对此,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有如下体会。: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
期刊
一、扎扎实实,语言积累  小学课文的课后练习,均把读书放在了首位。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默读课文”等。由此可见,教材注重读书训练。因此教师要把读书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根据教材提出的读书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练习。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后第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指导第三自然段
期刊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  第一,因为信息技术课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也许其它学科的老师会调侃信息技术课容易上,而计算机老师要喊冤了,正是因为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导致学校领导、家长和学生不重视,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得信息技术课更难推进。每年初一新生我都会对他们做一个粗略的调查统计,发现有些乡镇小学根本没有开设信息技术技术课程,如果是这些学生的家里没有电脑,那么他们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接触过电脑了。
期刊
一、听评课活动中形式上的不足  科研治教已成为管理者与教者的共识。因此从教研计划、活动安排、常规要求中,都把听评课活动作为教研的一大平台。其活动过程常常如下:一是根据教研计划的安排,指派一名教师承担开课任务;二是被指派的教师写出教案初稿,征求部分同事意见修改后,交有关领导拍板定案;三是教者依案开课,科组教师及领导到场听课;四是组织评课时,先由教者介绍后教师评议,最后领导发言评定;五是推出参加课赛的
期刊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观察是感悟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观察兴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上观察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敏感,尤其是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形式新颖、色彩鲜明的对象,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针对这些特点,给他们提示一些具体的观察范围,让学生自觉地去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他们所能理解的东西。如观察日出、日落、云、
期刊
经过多年来的多媒体教学,让我对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了更深的体会。一直以来,教师都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都是学习的接受者,往往是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和学成为知识的授受关系,也就形成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我们做教师的都知道,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讲是为了达到不用讲。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和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结合起来,学生的学才能从被动的学转化为主动的学。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
期刊
新授课:高二生物必修三《生物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物必修三《生物与环境》中的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5节,它既是对前面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一个总结,又是对相关内容的一个提升,通过生态系统稳定性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反馈调节和负
期刊
从“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一个简单的顺序变化,却透露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乃至各个行业中的地位转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农村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影响着农村教育变革,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正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说的一样 “我们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教育公平。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我想互联网正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在“互联网+”时代下,办好农村教学点是解决
期刊
在我生活的城市郊区经常可见一种头顶棕红色或沙粉红色扇形羽冠,嘴细长,身上有多道白色横斑,翅上覆黑色羽毛的小鸟,非常漂亮,很招人喜爱。带着好奇我上网查阅,知道了这种小鸟叫戴胜鸟。古时候正月初七为“人日”这天人们剪“华胜”戴在头上,由于这种很像人戴的“华胜”,因此人们给这种鸟取名为“戴胜鸟”。  我了解到,戴胜鸟,又名山和尚、鸡冠鸟等。戴胜鸟头顶有醒目的羽冠,平时褶叠倒伏不显,直竖时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