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作文的基础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sh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观察是感悟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观察兴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上观察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敏感,尤其是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形式新颖、色彩鲜明的对象,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针对这些特点,给他们提示一些具体的观察范围,让学生自觉地去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他们所能理解的东西。如观察日出、日落、云、雨等景象;文具盒、削笔器、玩具等的结构、功能;鸡、鸭、猫、狗等的习性;各种花、草、树、木的不同特征及一年四季的变化等。这样从多方面指导,不仅激发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在感悟中更加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
  二、教给观察的方法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写的原料,但原料不会自动变为文章,它还必须经过人的吸取和加工。要吸取生活中的养分,就必须学会观察。新课程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会学生用一双发现的眼睛观察生活。叶圣陶也说:“在实际生活要养成精密观察力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如果养成,对写文章太有用了。”
  (一)观察要有目的
  生活丰富多彩,自然五光十色,需要我们去观察的随处都是。那么,观察要根据实际需要,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去引导观察。如写一个人的外貌,就要从这个人的衣着、身材、眼神、脸色、举止等方面去观察,写秋天的田野,就要按一定的顺序,从田野的形状、颜色、植物的生长样子、小河的特点等方面去观察,为写作主题服务。
  如《成长》一课有道课后练习题要求找出课文中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因此我结合课文进行了观察训练,我让我班的班长小洁同学从教室慢慢地走进来,让同学们注意观察小洁走进教室时的样子,描写她的外貌、走路的样子、手脚的动作、神情等。在练习时,有的同学因为只观察一次还不够,向老师提议让小洁再走一次。这样,同学们开始了写作,十多分钟后,一段生动真实的描写出来了。我先展示了班里的作文才子陆亦辰的文段:“班长长得很好看,她今天穿了一条鲜艳的裙子,像一朵花,她一双大大的眼睛很明亮,闪烁着天真的让人喜欢的光彩,脸红扑扑的,几颗汗珠还挂在脸上,一闪一闪的。走进教室时,她先看了看老师,又抬头看着同学们,微微笑了笑,一只小手在额前轻轻地理了一下几缕贴在额的头发,然后轻快地向座位走去……”写得太好了,我请班里声音最好听的朗读能手小珍同学朗读一遍,同学们热烈地鼓掌。
  因此,指导观察要的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才有目标,才能观察到细节,也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二)观察要有重点
  看得多,看得细,写时可能会很全面,但会找不到重点,因此,观察时必须要有重点。课文《观潮》《火烧云》《走进丽江》等写时都是抓住重点来写,写得好是因为把重点观察得好。如写家乡的小河,重点就是观察小河两岸、小河的水,特别是小河的水的颜色、形状、静态动态。
  同在教学《成长》一课,我布置了一道课外练习题:回家细致观察妈妈的手,把妈妈的手写下来。过后在作文展示课上展示了同学们的作文。同学们真的让我佩服,他们在观察时抓住了妈妈的手最有特点的地方来写,就如一个特写镜头,让人看得真切。很多幼小的文句令我难忘:
  如黄小娟写的《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是我心里的血,让我觉得温暖,又让我心疼,是因为妈妈的手上有一块清晰的大大的伤痕,那伤痕如同一块榕树的树皮贴在手上,又黑又红。那是我很小的时候,吃饭时,桌上放着一盘刚滚熟的鸡汤,我站在饭桌边伸手去攀鸡汤,就在盘子就要倒下的时候,妈妈伸出了手,用手拦住了鸡汤,我的手没事了,可是妈妈的手烫得很红很红,就留下了这块大的伤痕。这伤痕是我一生中最清晰的记忆……
  文章抓住了手上的伤痕来写,突出观察重点,细致观察,写得有情有感。
  (三)观察要有序
  观察不但要的重點,还要有顺序。如《鸟的天堂》写大榕树,就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如果没有了观察的顺序,把看到的随意记下来,就会造成混乱,没有条理,不清晰。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非常注重学生观察顺序的指导,先是选择好立足点,按照一个方向,把一个个重要的景点观察记录下来。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校园时,就让学生按自己浏览的顺序观察,如学校大门——操场——教学楼——体育场地等,把各个观察点的景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然后写出作文。
  三、学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老舍说:“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东西也写不出来。”这就是观察和感悟,也是作文的基础。著名作家张抗抗在小学时就写几大本观察日记。因此我引导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不限时间、不限篇数、不限形式的,把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先随口说说,再细细想想,最后记录下来。材料是自己观察积累的,印象深刻,作文时,就不会去胡编或无话可说或无情可感了。
  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渐渐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感悟;观察能力,感悟意识逐步提高。同时,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知识,丰富了情感,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流畅自如了。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夯实作文基础教学,让学生作文回归真实,写真情文章,写生动文章,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
期刊
“德育为首,养成为先”是教育应坚持的方向。随着21世纪的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均衡整合,“大人离家奔忙去,老人带孙入城居”成为时代特色。续“独生子女”时期,迎来了“留守儿童”时代,使新时期德育既有“小皇帝”本色,更有“留守”新貌,赋予了我们新的教育困难和挑战。因而研究特色教育也成为德育新风,各种凸显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如雨后春笋,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教育成效。然而,许多老师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感慨付出
期刊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与他们周围其他的事物一样,都充满了好奇心。于是,我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每一堂识字课,把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中,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入学教育中,我就这样向学生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徐老师,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名字吗?”学生们
期刊
当今社会已经进行了信息时代,知识信息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在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下,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来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其自身的可塑性,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制定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制约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非常多,其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身
期刊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本次研究的目标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希望在不断的实践探索指导下,能加强学生写作训练,并保证学生养成写作前先列提纲的好习惯,为其写作提供一个指引的航标和清晰的思路。通过引领学生多观察,多练,多写,希望学生能大胆写出具有新颖性且贴近自身想法,对习作有指导意义的提纲,从而促进学生喜欢作文,善写作文,同时在学校形成浓厚的作文提纲教学教研氛围,寻找更适合提高作文教学的途径。  二
期刊
一、设计思路:  1、(一)指导思想:  校园安全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守护这条生命线,中华路小学认真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秦都区教育局《2017年校园安全稳定及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书》的要求,抓住2017年3月27日是第22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前的教育契机。为了确保校园安全教育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落实,同时我作为《校园安全教育有效途径
期刊
高考改革后,我们都知道“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让他们爱读书、会读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对此,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有如下体会。: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
期刊
一、扎扎实实,语言积累  小学课文的课后练习,均把读书放在了首位。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默读课文”等。由此可见,教材注重读书训练。因此教师要把读书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根据教材提出的读书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练习。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后第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指导第三自然段
期刊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  第一,因为信息技术课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也许其它学科的老师会调侃信息技术课容易上,而计算机老师要喊冤了,正是因为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导致学校领导、家长和学生不重视,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得信息技术课更难推进。每年初一新生我都会对他们做一个粗略的调查统计,发现有些乡镇小学根本没有开设信息技术技术课程,如果是这些学生的家里没有电脑,那么他们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接触过电脑了。
期刊
一、听评课活动中形式上的不足  科研治教已成为管理者与教者的共识。因此从教研计划、活动安排、常规要求中,都把听评课活动作为教研的一大平台。其活动过程常常如下:一是根据教研计划的安排,指派一名教师承担开课任务;二是被指派的教师写出教案初稿,征求部分同事意见修改后,交有关领导拍板定案;三是教者依案开课,科组教师及领导到场听课;四是组织评课时,先由教者介绍后教师评议,最后领导发言评定;五是推出参加课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