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教育中的政府推行与人民回应——民国时期云南阿细人教育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h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政府加强制度化教育对边民的整合力度,在彝族阿细聚居区,以训令、指令、视察、督办、坐催、羁押等多种手段动员和贯彻执行强迫教育,阿细人则以踊跃参与、拒送子女入学、抵制学款、变相入学、退学等不同方式做出回应。本文以地方教育档案及口述资料为基础,考察民国时期云南彝族阿细聚居区强迫教育推行的历史过程,分析国家权力在少数民族基层社会中的实践,并以此为线索探究阿细乡村学校教育缓慢发展的原因。
其他文献
【正】 作为京郊先富起来的部分个体工商户,如何向规模化经营要效益,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开拓新的经营领域,使本来就属于市场经济范畴的个体经济再上新台阶,
本文通过考查美国州和地方的政策法规及处分决定,描述和分析美国对 公立学校教师从事有偿补课进行法律规制的范围、原理、目的、手段以及相关惩戒制 度,发现美国地方政府通常
社会科学的生命力主要表现为对相关社会现象和观念的解释力和批判力。教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苍白无力的表现,并非这门学科难以科学化的学科性质
高等教育的财政来源由直接的州政府资助走向学生贷款是一种全球趋势,美国是这一趋势的引领者,由此导致的学生债务问题也成为美国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在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
本文由大学的历史追溯本科教育的双重制度传统,探讨了作为其载体的经典文本教育以及17世纪以后人文教育的转向、18世纪以来经验科学的形成、20世纪以来大学体制的现代化并回
随着现代社会时空观的变迁和大学管理理念的变革,中国大学教师的时间观变化巨大并彤塑着学术工作的生态。本文通过对24位中国大学教师的深入访谈,关注他们在时间深度、时间边
本文分三个部分来讨论教育思想和行动的基本结构及自身逻辑。第一部分对教育在人类共同生活和总体实践中的地位进行问题史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对教育问题进行问题史研究的
【正】 贩煤者、运煤者长年累月风吹日晒,肤色不免较黑,这不要紧,可怕的是除了皮肤黑外心也黑。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就有这么一些人从外黑到内,不择手段,费尽心计黑国家的钱,黑
【正】 海淀区私营企业发展很快,截止到1994年5月底,私营企业已由1989年的19户,发展到1114户。投资者2537人,雇工万余人。注册资金4.83亿元,户均43.36万元,分别比1989年户均1
<正>三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若干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看,深层的瓶颈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而且这些问题正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