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担负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养成行为”的多种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知识和教育性的统一,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把握 中学 思想政治教学
民族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所学、所知的东西都源于实践,最终也将回到再实践中,学习和认知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现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谈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注重基础理论
教育教学改革,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必须以基础理论为指导。思想政治课的传统教学认为为政治课是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单纯地让学生把基础性的东西机械地记忆、浅层次地理解和简单地运用。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生的创造性意识,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的。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担负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养成行为”的多种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由于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学生难理解,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重视在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设计各种课堂导入,如故事导入、诗歌导入、谜语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要运用各种电教设备,如录音、挂图、实物、投影、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设备,激疑成趣,巧用语言,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好每一个理论性的知识。再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论证讲授的基础理论,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引导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关注,把自己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认识社会的一些现象,并丰富自己的道德认知,以便借鉴、指导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促进知行统一。
二、在实践过程中教学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出发,面向现实围绕社会热点,突出时事重点,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通过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探讨研究,全丽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学生人格,正视学生差异,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不同看法不要武断地否定,而是要耐心地听取,积极地引导,善意相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使其由“知”迈向“行”,由认知转化为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面对现实,创设问题情境,互相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主动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条件,为学生施展各种才能提供锻炼的机会。
2.营造参与环境,吸引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的严肃性和表达方式的抽象性特点,难以引发抽象思维能力差的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抽象还原为具体,使严肃的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可以借鉴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3.激发学生思考,引导积极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善于和敢于发问,引导学生围绕所发现的某一问题展开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鼓励创新,在分析问题时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代替,不包办,活跃学生思维,鼓励探索。日积月累,这种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可望成为一种思维定势,进而演变为学生探索真理的兴趣和热情,达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探访社会
思想政治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探访社会。通过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使学生走向社会,获得亲身体验,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当代中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汉和社会参与意识,渴望了解社会,深入生活,了解当今社会变化发展趋势等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比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可以参观电镀厂、造纸厂、污水处理厂等;在爱国主义题材上,可以深入民间调查革命烈士家属和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挖掘教材中适合社会实践的因素,从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找准社会活动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并确定好实践活动的类别,或是调查研究模式,或是思辨模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实现教学方式由封闭向开放实践式的转化,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能较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教学不应单纯是“授之以鱼”,而应“授之以渔”,其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其理论、观点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种教育的延伸不是其他任何一个学科可与之相比的。今天,知识经济作为当代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形态,正在引发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革。从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未来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的发展,既要有严谨、拼搏、创新的科学精神,又应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完善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把握 中学 思想政治教学
民族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所学、所知的东西都源于实践,最终也将回到再实践中,学习和认知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现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谈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注重基础理论
教育教学改革,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必须以基础理论为指导。思想政治课的传统教学认为为政治课是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单纯地让学生把基础性的东西机械地记忆、浅层次地理解和简单地运用。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生的创造性意识,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的。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担负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养成行为”的多种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由于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学生难理解,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重视在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设计各种课堂导入,如故事导入、诗歌导入、谜语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要运用各种电教设备,如录音、挂图、实物、投影、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设备,激疑成趣,巧用语言,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好每一个理论性的知识。再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论证讲授的基础理论,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引导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关注,把自己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认识社会的一些现象,并丰富自己的道德认知,以便借鉴、指导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促进知行统一。
二、在实践过程中教学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出发,面向现实围绕社会热点,突出时事重点,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通过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探讨研究,全丽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学生人格,正视学生差异,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不同看法不要武断地否定,而是要耐心地听取,积极地引导,善意相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使其由“知”迈向“行”,由认知转化为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面对现实,创设问题情境,互相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主动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条件,为学生施展各种才能提供锻炼的机会。
2.营造参与环境,吸引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的严肃性和表达方式的抽象性特点,难以引发抽象思维能力差的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抽象还原为具体,使严肃的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可以借鉴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3.激发学生思考,引导积极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善于和敢于发问,引导学生围绕所发现的某一问题展开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鼓励创新,在分析问题时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代替,不包办,活跃学生思维,鼓励探索。日积月累,这种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可望成为一种思维定势,进而演变为学生探索真理的兴趣和热情,达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探访社会
思想政治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探访社会。通过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使学生走向社会,获得亲身体验,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当代中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汉和社会参与意识,渴望了解社会,深入生活,了解当今社会变化发展趋势等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比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可以参观电镀厂、造纸厂、污水处理厂等;在爱国主义题材上,可以深入民间调查革命烈士家属和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挖掘教材中适合社会实践的因素,从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找准社会活动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并确定好实践活动的类别,或是调查研究模式,或是思辨模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实现教学方式由封闭向开放实践式的转化,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能较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教学不应单纯是“授之以鱼”,而应“授之以渔”,其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其理论、观点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种教育的延伸不是其他任何一个学科可与之相比的。今天,知识经济作为当代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形态,正在引发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革。从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未来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的发展,既要有严谨、拼搏、创新的科学精神,又应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完善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