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有很大裨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充分运用学具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学具的使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是这种认识活动特殊性的表现之一。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
  四、使用学具,课内外相结合。
  利用教具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通过教具运用的操作,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是仅仅靠课内一次操作,学生是不能有很大收获,而且有的学生还连这一次进行操作的机会都没有,这样要想学生把所学知识巩固下来是不可能的,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因此课内外实践相结合,更能够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利用,紧密联系数学与生活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内我让学生充分利用书本后面提供资料,让学生按照提示细心剪下一个圆,然后又让学生把剪好的圆,在直尺上滚动,测出圆的周长,并且计算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学生通过自制的学具,并且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进行实际运用,在运用过程中让学生判断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使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课后我又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测量学校操场旁边大树的周长,并通过周长求出大树的直径。在课内外合理运用教具与学具,能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如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六、使用学具,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一圆柱形容器、一圆锥形容器、沙子或水,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中装水或沙)证明V= Sh的成立。实验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大多数正确或大致正确,而要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直观操作,且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要引导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确之处,继续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1L和1000ml的关系时,可分组让学生把l00ml水倒进1L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学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配置护理人员的作用。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9月抽取44例护理人员,选自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随机双盲法均分,每组各22例,纳入实验组的护理人员执行
本文集1985年~1991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均经B超检查,41例经CT检查、B超与CT的检出率为76%,95.1%(P【0.05)。观察各类肾上腺肿瘤的检出情况,嗜铬细胞瘤B超检出92.
【正】 不论哪种类型的科研单位,应该说都有自己的学科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积累和技术储备,而且都在不断地生产不同档次的知识和技术。然而,这些已经和正在生产的知识和
【摘要】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这一精神分析学概念一直广泛应用于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领域,然而对这一概念,多年来却是褒贬不一。本文从“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依据、弗洛伊德对其进行的文艺解读、后世影响与评价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浅析。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其“力比多”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极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经济、社会相互间影响的不断深化,对如何加强软科学课题的管理,在内容上、工作上都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十分清楚,软科学课题作为一项战略
【正】 技术开发,广义地说,包括与工业产品及其技术发展相联系的定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通常说的技术开发是狭义的,仅包括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企业技术开发,是
【正】为了对近年来科技人员流动趋势和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我局于1987年6月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中的大专及以上文化
【正】 关于交叉科学的定义,学术界已作了广泛的研究,大约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交叉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交叉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本身内各学科交叉而生的
目的比较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共46例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实施
【正】 我就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座谈会上的讲话,谈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软科学的基本使命是什么?我认为,决策最重要的是要有软科学的知识系统。只要有领导决策,就有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