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是术之魂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i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瑞东师祖,名树勋,字瑞东,号文侯,因鼻有陷沟,人送绰号鼻子李。1851年生人,从小喜欢舞枪弄棒,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之才。咸丰年间,一位叫王兰亭的宫廷总管到李家拜望世叔也就是李瑞东的父亲。当时年幼的李瑞东日日练功,灵气逼人,给王兰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王兰亭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太极拳宗师杨禄禅的大弟子,他爱才如命,将李瑞东留在身边。正是在王的引荐下,李瑞东得以来京城立足,进入清朝宫廷。”
  “李瑞东先后向李老遂、王兰亭(代师传艺)、嵩山少林寺海川高僧(有说慧海或龙禅)、董海川、岳青山(岳飞后裔)、甘淡然学习了戳脚、太极拳、嵩山少林寺内廊秘法拳、岳氏心意十二形拳、八卦掌,集南北武学意理,广纳名家武学精髓于一身。在众多武术名家的点拨、教诲下,李瑞东逐渐成长为一代武术大师,研创出‘李派太极拳’。”
  “最早,‘李派太极拳’只在王公贵族和达官贵人中间流传,曾经习练的知名人物中就有戏剧界大师梅兰芳先生。李瑞东晚年,开始着手‘李派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在天津创立了‘中华武术会’,主持‘天下英雄会’并任名誉会长。从那时起,李派拳法逐渐在普罗大众中传扬开来。”
  ……
  在师爷张万生老先生口中,一个遥远浩大、荡气回肠的武术江湖在十四五岁的徐万桩面前徐徐展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尽管师祖李瑞东和自己相隔了百年错乱的时空,但徐万桩冥冥之中已视他为精神领袖,在武术这条路上,一练就是40年。
  师爷开蒙,师父领路
  “我认为太极中的‘太’字,即代表大小,却均未得极点,极遇极、极相近故生奇变。就如四季变换的时令,每15天为一节,一年24个节气。冷暖变化,正是一个‘极变’的过程。孩子们练武,悟性非常重要。从哪里进入,如何运势变幻、拆招解势,全要靠一个人的悟性。”长年习武,徐万桩说每个人对武术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武术的理解也大有不同。师父在传授招式时,年龄也很重要,如二三十岁的时候和五六十岁的时候肯定也有很大的区别。
  早在8岁时,在家人的带动下,徐万桩就开始学武。十四岁时遇到师爷张万生。用徐万桩自己的话说:“在那之前,自己想练就练,不想练就不练。但是认识师爷以后,我不敢了。每次来见师爷,他老人家都会检查,练得不好就要挨吓唬(骂)。这还是小事,我最怕的是如果因为自己不认真,他万一不教我了,可怎么办!”小小年纪的徐万桩能够感受到师爷在自己身上花费的巨大心血。因为他离师爷最近,师爷常常把他带在身边悉心教导,白天、晚上都在一起,一边教练法,一边讲理法。当时因为年纪小,徐万桩一心只想成为一个“练家子”,不太懂师爷说的理法。张万生就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法用白话讲给他听。现如今,回忆起当时学武时的场景,徐万桩仍然感念师爷的付出:“‘武术’虽然是一个词,但‘武’是思想是韬略是文化,是指导动作和技巧的思维模式,而‘术’是动作是技巧是行为模式。归根结底,‘武’是‘术’的魂!”
  其后,师爷专门给徐万桩指定了两位再教师父,一位是张绍堂老师,也就是师爷的亲儿子,一位是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的邢启林老师。李派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李瑞东先生在《单练四要》中说,“不练势则势不稳,不练气则气不接,不练机则机不灵,不练理则理不通。俱有次序,不知理而徒练势,则势不真;不练气而遽练机则机不活;不练机而遽练理则理不圆。”历经两代三位名师的悉心教导,徐万桩在武术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老一辈的武术家一旦遇到练武的‘好苗子’,就如艺术家雕琢作品一样,放下身段全身心地投入到指导徒弟学武的事业中去。”他说,“如果不是他们当年那么用心提吊,细心如亲,可能我早就放弃了。”
  能文能武,方为大丈夫
  在徐万桩的李派拳法培训中心,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学习成绩上不去,就不要来练武。徐万桩骄傲地说:“一个在我们这里练武的孩子,单个学期下来在学校里的文化成绩上升了28个名次,其余的学员学习成绩均有提升。”李瑞东先生曾生活的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于是他提出“强国强种,以武强健民族”的口号。时代在变,学武的初衷也从当年的慷慨悲歌、解救万民于水火向“强身健体、能文能武”这样最朴实的期望转变。受张绍堂先生熏陶,徐万桩常讲:“只‘文’不武者是懦夫,只‘武’(技击)不文者是匹夫,能文能武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徐万桩对学武的孩子难以掩饰地爱怜。在他的培训班上,很多孩子自学《孙子兵法》,徐万桩笑着说:“好些大人都转不过这些孩子。”有个叫李昊阳的小孩儿,只有13岁,却是班上的“孩子头儿”,只要有他在,班上的大事小情他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去年李派拳法研讨会上,培训班特别安排了一场一期孩子的结业升级典礼。为此,要准备一台节目。这时候,李昊阳站出来:“咱们首先成立一个导演组吧!”导演组成立了,为了谁能当主持人,孩子们还进行了PK(竞赛)。最终,主持人的备选有两个,一个是李昊阳,一个是小田同学。小田私下里跟朋友说:“这回我一定要竞选到主持人!表演那天正好我姥爷要来看我。”小田的话被李昊阳知道了,本来大家还以为他俩会展开一场“终极搏杀”,不承想李昊阳却主动放弃了。别人问他为什么又不想当主持人了,他说:“小田姥爷来看他,他如果能当上主持人,他姥爷肯定特高兴!”李昊阳9岁开始学武,来徐万桩这里已经4年了。徐万桩得知这件事后,特别欣慰:“你看,是不是学武的小孩儿不一般!”
  拳经云:“手是两扇门,全凭步赢人。”李派太极拳特别强调内外合一以及心、意、气、力,手眼身法步的整体配合,其中手打三成,步打七成。武術的学习和练习,可以说是一个强身健体、开阔思维的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在武术演练中,很多孩子会不自觉地揣摩招式,为什么别人出这招能赢,我出这招却赢不了。在反复练习和思考中,他们对武术甚至武术以外的事物的理解往往比一般的孩子要深刻得多。   拳法传承,势在必行
  李派太极拳于2014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截至目前,李派太极拳已遍及全国众多城市并走出了国门,已有18个国家建立了李派拳法的专业培训传播机构和组织,国内外习练者数以万计,其拳理功论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形式,其文化影响力已经成为国家历史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动者静之基、静者动之源,动之则开、静之则合,在稳定发展的同时把握住‘中’,不断修正,由招而熟,慢慢懂‘境’。通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练习,去不断修正自己的内心,渐渐达到与太极相合。”这是接触过李派太极的初学者发出的感叹。
  李派太极拳总体上按“天”“地”“人”三才,分为“天盘拳”(七星如意拳)三十六式,“地盘拳”(八法奇门拳)七十二式,“人盘拳”(五行捶)一百零八式。太极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符号,更是一个无需赘言的中国“品牌”。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李派太极的传承显得任重而道遠。“早些年,因为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特别支持孩子们学武术,以备防身之用。这几年二胎放开后,家长反倒觉得‘可学可不学’了。”可以说,“二胎时代”的到来带来的这种市场反应让徐万桩始料未及,又深感匪夷所思。与此同时,近年来大众对跆拳道、瑜伽等健身方式的推崇,也挤占着中华武术课外培训的市场。徐万桩略显无奈地说:“有些时候,孩子想学武术,但是会遭到家长的阻拦。对此,我们也只能先做家长的工作。我始终坚信的一点是:只要我们做好自己,一定能够影响他人。”
  在徐万桩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做了很多“武术进校园”的工作。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其他节庆,培训班会组织孩子们去学校演练;在当地政府举办的文化展演、庙会等活动中,孩子们生龙活虎的现场表演更是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每次当我们的孩子翻腾而上,在舞台上表演自己的武术绝活的时候,总能把现场的氛围带至高潮。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孩子们朝气勃发的感染力,更是因为武术本身的魅力所在。”徐万桩说,“练武的孩子都是‘勇者’,他们敢于将自己学的这套东西亮给别人,这不正说明他们内心的强大吗?”
  2002年初,徐万桩与邢起林先生共同投资创办“天津天真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4月在张绍堂先生的倡导下,徐万桩建立“李派拳法培训中心”,并兴建了“李瑞东文化广场”,后者还被廊坊市广阳区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在徐万桩看来,打响李派太极拳的品牌“路漫漫其修远兮”。一路走来,他广携同门,身体力行,脚踏实地,为弘扬中华武术,不懈奋斗!
  “武”和“侠”往往是连在一起的。“侠”是一个引而不发的东西,坐卧行走自成一统,当他人陷于困境、弱者被强者欺侮的时候,习武之人不会袖手旁观,他们愿意大道至简,又严格遵守内心的侠义准则。在徐万桩看来,“武”是“术”之魂,“武”不仅是武理,更是流淌在每个习武之人血液中渴望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一片赤诚。李派拳法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一层自有一层的妙法,只有步步深究、坚持不懈,才能最终达到“拳无拳、法无法”的境界。“一如往常,只要遇到好的武术苗子,我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加以培养。”徐万桩如是说。这是他从师爷、师父那里学到的,也将是他今后一直坚持的。
其他文献
自从今年全国两会提出“要针对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婴幼儿照护成为热点民生话题。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解决婴幼儿照护问题提供政策保障。《意见》强调,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重点是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并对确有照护困难的家庭或婴幼儿提供必要的服务。  杨菊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社会转型与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期刊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坐落于松台山公园九山湖畔、怀籀园旁。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创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个孩子“学会爱、学会学、学会玩、学会创造”(即“4L”)为育人目标,构建了“4L儿童”成长课程体系,并启动“4L儿童”学业精细化评价,以此引导学生多元发展,培育学生“4L”素养。  “4L儿童”学业精细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聚焦“4L儿童”学业精细化评价的目标导向。根据《教育部关
期刊
通过阅读一些学校创建美丽学校行动的调研报告,笔者发现学校在创美初期大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缺乏一定学理基础上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特色性的架构,往往偏重校园环境包装,导致千校一面。  生态兴则文明兴。美丽学校的本质是生态性,包含美丽校园、美丽班级、美丽教师、美丽课堂和美丽学生五大内涵。教育生态学是解决美丽学校架构的重要学理基础,笔者以所在的杭州市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的创美过程为例予以阐述。  学校生态圈
期刊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山东省教育厅近日印发了新修订的《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增设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幼儿园与小学实行统一的结构比例标准,并扩大和完善了中小学岗位设置适用范围,进一步化解中小学和幼儿园岗位管理方面的突出矛盾,提高人事管理工作质量和效能。  結合山东省实际,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分别确定为3%、2%、1%、
期刊
近几年,甘肃省将学前教育列入教育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中,又将学前教育纳入其中,实施学前教育“幼有所育”工程,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实现了“应需尽入”。  张政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教育精准扶贫必须要找准靶向。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稳定的有质量的师资是基本保障。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补充师资,吸引更多优
期刊
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掩映在一片绿树葱郁中,在宁静而繁荣的高新区神仙树片区,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精品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新时代文明相互交融,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舒缓的生活节奏相得益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片热土是学生学习的乐园,也是教师们施展才华的最佳舞台。满怀朝气与活力的银都小学从2000年建校之初就以小班化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确立了“全面推行小班化教育,争创素质教育精品”的办学目标,铺展开了“探
期刊
“昆明小金马幸福合唱团”成立于2017年9月,由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一、二年级80名热爱唱歌、勇于展示的小朋友组成。合唱团每周一、三下午活动,在老师带领下进行发声、呼吸、音准等基础训练。除此之外,还分小队进行多样性的歌唱实践活动。合唱团曾获昆明市第十届民族民间文艺调演一等奖,受邀参加昆明市第38届盘龙江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并参加了云南电视台2019少儿春晚以及四川电视台2019西南三省一市少儿新
期刊
在三月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宋华平“将书法纳入中小学考试”的建议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其实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作为一所有着78年悠久历史的学校,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映月第五小学在开展书法教育方面可谓颇具前瞻性。学校从2008年起便开始了书法特色创建之路,不断丰富书法校本课程,落实书法教育进课堂,大力培育“全面+特长”的品位学子
期刊
在北京市海淀区三环内有这样一所市级示范校,它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育人氛围、一流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学生素质和富有人文精神的学校管理,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教育影响力。走进校园,就能看到这样一句话:幸福,从这里开始。  她,就是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交大附中建校于1957年,前身为北京铁道学院附属中学,曾是海淀区仅有的两所重点中学之一。1997年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04年,被
期刊
黄先進,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校长。教育管理硕士,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模范校长,重庆市骨干校长,重庆市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委会副理事长,重庆市首批基础教育督导评估专家,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西南大学)研究员,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特聘 “影子研修”培训指导专家。  引 言  何为“优秀”?对此的理解和认识见仁见智。对于演员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