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建设美丽学校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63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阅读一些学校创建美丽学校行动的调研报告,笔者发现学校在创美初期大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缺乏一定学理基础上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特色性的架构,往往偏重校园环境包装,导致千校一面。
  生态兴则文明兴。美丽学校的本质是生态性,包含美丽校园、美丽班级、美丽教师、美丽课堂和美丽学生五大内涵。教育生态学是解决美丽学校架构的重要学理基础,笔者以所在的杭州市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的创美过程为例予以阐述。
  学校生态圈“由点及面”的革变
  教育生态学研究是把学校作为一个群落生态,其内外生态群体规律性地迁入、迁出,是教育生态系统基本的动态结构规律,也是教育发展必经的历程。
  义桥实验学校创办于1906年,其所处的义桥镇,三江汇聚、风光旖旎,被陆游咏叹为“渔浦江山天下稀”。該镇是唐宋时期名镇——渔浦镇,因远古先贤舜帝游历此地捕鱼而得名。当地千年传承包容、孝义、崇商学之风。经清华、北大及浙东诗路等诗词专家考证,此地还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源地之一,该镇也被评为浙江省诗词乡镇。这些群落因子都成了我校良好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是学校教育生态圈的能量流和信息流之源。
  该生态圈内部结构根据杭州市五美要求,美化为诗的校园、礼的班级、敏的教师、学的课堂和诗礼敏学的美丽学子五个生态群落。当五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时,就是美丽学校成就之时。它以整个生态圈输出到自然社会大生态圈中,并与之交相辉映。当有相互作用发生时,又会产生一个新的“和合五美生态,谐合诗礼敏学”的创美过程。
  学校生态群“由杂到律”的蝶变
  浙江省美丽校园建设指导意见指出:“促进学校校园环境外在美与学校品质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我校按教育生态学的规律,在五美生态要素间巧妙架构起功能关系,让各子群落在各自的生态位上翩翩起舞、相互映照,形成蝴蝶效应。
  迁移与潜移律——诗的校园。教育生态系统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能量流与信息流,当能量流低于基本需求时,教育的规模、数量和质量就会受到限制。因此,要持续为学校输入美丽因子。
  我校迁建20年来,持续地移渔浦山水入境、引诗路文明进园,在校园内形成了“一线二形三区四大主题格局”。
  社会群聚性——礼的班级。班级是一个正式生态群体,应当有自己适宜的群聚度,以对教育群体的活动和效能的发挥产生良好影响。
  我校一如既往地以崇尚诗礼文化为美丽因子,以包容、孝义、崇商学的地域文化为美丽基因,形成尚礼之美的良好人际关系,这是强大团队建立群聚度的基础。同时,本着“每个人都有发展机会”的理念,设置门类齐全的学生自主管理岗位,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产生自主自育的“诗礼民主”群聚特色。
  群体动力关系——敏的教师。群体动力关系是指群体各成员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反映在群体内,有利群、合作、共生、竞争、领袖等关系。
  为打造卓越的教师团队,我校秉承“逊志时敏”的校训,以群体动力关系为基础,以“敏”字为统领,以“四有好教师”为标准,鼓励教师谦虚好学,时刻相互策励,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系统。
  具体做法是:横向上,按不同教师群体制定学习计划,如全师性的路石计划、管理岗位的原石计划、新锐教师的坚石计划等;纵向上,按年龄群体设置激励性的成就目标,如教坛新秀、中坚教师和老年突出贡献奖;再把纵横间的教师群体融入第三维度的竞争利群和协同进化机制的活动中去,如阅读交流、教科研和基本功业务技能比赛等。三个维度最终要形成具有道德敏感性、才思敏捷性和才艺敏隽性立体发展的教师团队,从而形成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群体动力关系。
  富集与降衰律——学的课堂。当教育生态系统的能量和信息流适应一定的水平和层次时,富集度越高,系统越向高水平发展;反之,降衰度越高,系统发展水平越低。
  我校实行“三备两展”集体备课模式,即主讲人主备、教研组合备、反思续备,中间插一次同课异构和一次美丽课堂展示。课中为富集学生元认知及生成性知识,实施“三单两路”助学模式,即“结构化预习单——合作型生成单——反馈性训练单”,在此基础上构筑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课堂反馈回路,真正实现课堂信息的富集。
  克服降衰,就要富集知识、学法和情感,多次数、多维度刺激复习。我校的策略是“三批两式”作业纠错法:一批作业对思路,知误点晓亮点;二批订正强巩固,个别讲解有鼓励;三批错题集合有展示,课堂展示加变式训练。最后将三批信息富集在错题集或错题周报上。
  局部生境效应——诗礼敏学的美丽学子。局部生境效应也称花盆效应,即一旦脱离封闭、半封闭的生态系统就会失去生存能力。而学校的本质是让学生成为“社会人”,学校要开放式办学,要把能富集起来的美丽因子作用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
  我校的策略是把诗的校园、礼的班级、敏的教师、学的课堂,终极关怀到 “诗礼敏学”滋养美丽学子。如打造“基于生活、充盈文化、强化体悟、润泽生命”的德育体系。教育教学上注重素养立意,如开发从贴近学生“元知识”起步,探求“源知识”体系,研习拓展以期“渊知识”,最终能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把“原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以致用到“四yuan知识”课堂学习模型。
  学校生态位“由窄变宽”的蜕变
  生态位是生态群落可持续发展的最小阈值,通过占位、竞争和适应等方式找到空间、环境和资源上的“恰当宽度”。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美丽学校建设应精准定位、特色鲜明,态势结合、系统支持,优化重组、适者生存。
  美丽学校终极关怀是人的发展,我校把“诗礼敏学”作为育人目标,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于渔浦义桥和浙东唐诗之路的特质文化中,围绕百年“逊志时敏”办学理念而提炼出来,这种特色鲜明的精准定位让学校占据良好的生态位。以自上而下的指导意见为机制导向,建立“一体两翼三自”(学校整体、德育教学两翼、自主自育自觉)发展的运行机制,同时保障支持美丽因子持续发酵。以素养落地为导向,以“浙东唐诗之路拓展研习课程”为载体,优化重组学校德育、教学、课程、课堂等方面资源,得以适应社会转型、实现美好生活要求下的持续发展。
  美国思想家梭罗讲,“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在为我校校本教材《渔浦》作序时写道:“希望义桥的孩子们能纳三江孕育的灵气,传承渔浦丰厚的文化和精神,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这就是我校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建设美丽学校最好的诠释。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李香玉
其他文献
孔孟之乡,运河之畔,拥有3600年历史的古城济宁,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也孕育了生机无限的乔羽小学。  乔羽小学始建于2000年,以我国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词坛泰斗乔羽先生之名命名。学校环境优雅宜人,建筑风格独特,教学设施齐全,是典型的生态型文化景观学校。自建校以来,乔羽小学一直以“办一所师生共同成长的品牌学校”为办学方向,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让小草和鲜花享有同样的阳光”为办学理念,以“
期刊
相对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學习编程的必要条件,除了基本运算能力,编程中的步序安排等还涉及抽象思维能力。因此,一般来说,学习编程至少得安排在升入小学以后。这是急不来的,“开窍”了才能学得好,超前学习反而有可能导致一知半解、思维定势、后劲不足。  ——上海STEM云中心创始人张逸中  (来源:《文汇报》)
期刊
北京上庄镇,一座雕梁画栋、彩绘斗拱的四合院依南沙河而建,这座曾属于“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家族的府第,如今匾额上代之为“逸之风”三个大字。走进朱红色的大门,三进的院落充满古色古香的书院气息,周围不时传来阵阵欢快的童声,很难想象这里竟然是一所幼儿园。但当一袭素色衣衫的逸之风“掌门”谢逸款步出现在我们面前,娓娓讲述逸之风的故事和她对“中国根”的情结后,我们不禁感慨“逸气雄风凌云志,独立育人中国根”,也
期刊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形势下,社会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初中教育如何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是促进人全
期刊
他是全国知名英语教师、教育行业意见领袖、清华经管创业协会副秘书长。2019年4月27日,在“第二届中国民办教育领袖峰会”期间举办的“2019中国民办教育家精神奋进奖荣耀盛典”上,他获颁“2019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十大领军人物”及“建国70周年民办教育特殊贡献奖”两项大奖。他就是主张将人工智能技术(AI)与专家教学经验相结合,让英语口语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有趣的爱天教育科技创始人兼CEO——那天。  奋斗
期刊
知识的产生需要全世界大学和其他组织的长期培养与积累,是全球各个领域成千上万的学者在过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间逐渐累积起来的“大山”,不是瞬间可以模仿、学会的。从这个角度讲,知识付费有其出现那一时间段的传播价值,却不能取代知识的产生本身。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复旦青年创业家教育与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孙金云  (来源:《解放日报》)
期刊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点艺术?除了“考个好大学”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如果掌握了一门艺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必将受益无穷。艺术教育会让受教育者在艺术学习与实践中学会形象思维,并在对美的感知、感受中形成完善的人格,进而有更好的比较、判断、联想和创造能力,有更强的表达、表现能力。而这样的人,会成长为更优秀的人。  乔布斯说,苹果“是人文科学与尖端技术的结合点”;贝聿铭说,“建筑是一种社会艺
期刊
当前的阅读教学仍以老师讲授为主,“以生为本”的意识不够。语文课的重点不能仅止于内容说什么……还必须回到它怎么说。笔者通过“以读促思”教学策略的运用,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之中,品味琢磨语言之妙,分析人物形象之典型,思考文本立意之深刻。  “以读促思”教学策略的基本含义  “朗读作为学生了解语言文字魅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将有形的文字转化为抑扬顿挫的声音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印象。”这种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期刊
自从今年全国两会提出“要针对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婴幼儿照护成为热点民生话题。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解决婴幼儿照护问题提供政策保障。《意见》强调,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重点是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并对确有照护困难的家庭或婴幼儿提供必要的服务。  杨菊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社会转型与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期刊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坐落于松台山公园九山湖畔、怀籀园旁。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创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个孩子“学会爱、学会学、学会玩、学会创造”(即“4L”)为育人目标,构建了“4L儿童”成长课程体系,并启动“4L儿童”学业精细化评价,以此引导学生多元发展,培育学生“4L”素养。  “4L儿童”学业精细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聚焦“4L儿童”学业精细化评价的目标导向。根据《教育部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