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临床和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8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征。方法用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部分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活性,硫酸鱼精蛋白对TT的校正试验及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的活性,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用免疫比浊法分析血浆中Fg抗原含量;用PCR法扩增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寻找基因突变。结果8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先证者肝、肾功能、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的活性均正常;PT及APTT正常或轻度延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均正常;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且硫酸鱼精蛋白不能使其明显缩短;Fg抗原含量均正常,但活性明显下降,Fg抗原含量/活性比值〉2。8个家系中,1例为FGA基因g.1233G〉A(p.AαArg35His)杂合突变,4例为FGB基因g.9692A〉G(p.B13Asn190Ser)杂合突变,3例为FGG基因g.10819G〉A(p.γArg301His)杂合突变,此外还有2个多态性位点:FGA基因g.9308A/G(P.AaThr331Ala)多态性;FGB基因g.12628G/A(p.BβArg478Lys)多态性。结论8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先证者分别由p.AαArg35His、p.BβAsn190Ser和p.γArg301His突变所致,其中p.BβAsn190Ser国内未见报道,且p.BβAsnl90Ser和p.γArg301His可能为中国人的热点突变。

其他文献
例1女,3天。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8kg。因产前筛查高危就诊,患儿五官面貌正常,一般情况尚可,食少,嗜睡.手掌握力良好,哭声洪亮,外生殖器官女性外观,余未查。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和C显带核型分析,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5.X[3]/46,X.4-mar[15]/46,X,del(x)(q26)[82],见图1。
目的 对两个21-羟化酶缺乏症(21-hydroxylasedeficiency,21-OHD)家系进行CYP21A2基因突变分析,并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分析2例21一OHD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直接测序法对2个21-OHD家系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CYP21A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家系1先证者临床诊断为单纯男性化型;家系2先证者临床诊断为非经典型。两先证者均存在基础血清17-羟孕酮、睾酮
目的 确定1名中国人的HLA新等位基因.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s,PCR-SSOP)基因分型技术和基于测序的分型方法(sequencing-based typing,SBT)对1名中华骨髓库辽宁分库志愿捐献者的HLA基因进行分型,通过软件分析该基
患者 男,31岁,装修木工,因结婚几年不育来我院就诊.自述性生活正常.检查:双侧睾丸质软,直径约10 mm.患者有腋毛与阴毛,并有喉结.精液检查提示少精.睾丸穿刺发现曲精细管造精细胞减少,支持细胞增生,腔内无精子,符合精细胞不发育.激素检测:促卵泡激素12.41 U/L(正常参考值1.5~12.4 U/L),睾酮6.0 nmol/L(正常参考值:9.9~27.8nmol/L),其余正常.家族史:家
期刊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FISH,BAC-FISH)在鉴定标记染色体来源及结构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经核型分析提示带有标记染色体的患者,进一步应用FISH等技术确定其来源和结构.结果 经分析16例患者所携带的标记染色体
家系1 先证者,男,29岁,结婚6年,妻3次妊娠均于80天左右自然流产.先证者表型、外生殖器发育无异常,精液常规检查正常.夫妻非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妻子月经规律,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妻子妇科检查、优生四项检查未见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显带分析,计数30个分裂相,镜下分析5个,先证者核型为46,XY,t(12;20)(12pt
期刊
目的 调查中国拉萨藏族无关个体D6S1043、D7S3048、D9s925、D10S2325、D11S2368、D14S608、D15S659、D17S1290、D20S470和GATA198805等10个短串联重复(shorttandemrepeat,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方法用自行构建的1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荧光复合扩增体系对拉萨藏族208名无关个体的上述10个STR基因座进行遗传多
期刊
患者 女,33岁,已婚5年,因原发闭经就诊。患者系第1胎,足月顺产,表型及智力正常,父母属非近亲婚配,母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体检:身高172cm,体重55.5kg,营养中等。患者为原发性闭经,17岁时曾就医,因家境贫穷未进一步诊疗。患者第二性征发育差,乳房未发育,无腋毛、阴毛,外阴呈幼女型。无蹼颈及肘外翻,躯干及四肢无畸形。超声检查:子宫大小28mm×10mm×6mm,宫壁回声均匀,子宫内膜显示
先证者女,39岁。月经规律,结婚15年,第1胎足月顺产1名女孩,现年13岁,表型、智力正常;第2~7次妊娠均于2个月左右自然流产;第8次妊娠至7个月时,经B超检出胎儿患单脐动脉、心脏畸形而引产;第9次妊娠于2个月胚胎停止发育;第10次为生化妊娠。体检:女1科检查正常,优生四项检查及内分泌检企无异常。夫妻非近亲结婚,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
目的 对1个四川籍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H)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为其家系成员提供准确的病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分析1例FHLH先证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先证者及父母与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primary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pHLH)发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