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操教学的作用和主要内容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中小学体操教学的现状,本文从体操教学的特点、作用、内容等方面加以探讨,以期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帮助,以利于改变体操教学的某些不良现状。
  关键词:中小学 体操教学 策略
  
  综观国内外中小学体育课程发展状况,体操历来都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十分重要的首选内容,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在于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单易行,趣味性强。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锻炼价值和功效是其他运动项目所无法代替的。在新课标中,体操仍然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中小学体操教学的现状分析
  
  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小学的体操教学情况不容乐观,许多学校的体操内容已经减少,甚至没有了,有的也只是队列队形练习或是徒手准备操了。实施新课标以来,这种情况并没有多大改观,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1)体育教师对体操项目在新课标内容体系中的意义缺乏认识。体育教师错误地认为体操教材的趣味性不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甚至有时学生还会对有些体操技能的学习产生心理障碍,再加上有些体操项目还具有不安全的因素,因而放弃了体操教学。
  
  (2)对学生在体操教学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问题,给体操教学蒙上了阴影。我们都知道,谁都不能保证体操教学中不会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这在很多时候是防不胜防的,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当出现伤害事故时,学生家长往往会做出一些对学校和体育教师缺乏理解的事情,给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带来许多麻烦。为此,一些学校领导就不允许体育教师教学有一定危险性的教学内容,而有些体育教师也为了自身的利益,放弃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心,于是体操内容就这样被悄悄地取消了。
  
  (3)学生厌学。体操教学中学生在练习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或很不积极,流露出紧张、信心不足、甚至不想再练的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个:①紧张心理。体操的动作多,技术的差异大,在动作技术练习时,容易出现不协调的现象,这种不协调常常造成动作失败,甚至身体受伤,很容易使学生形成紧张心理;②胆怯心理。部分学生因身体素质较差,动作练习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动作经常失败,极易产生焦虑情绪,总觉得困难重重,于是自信心下降,以致错误地夸大动作的难度,形成“胆怯”;③内容单调乏味。一套操、一个内容、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
  
  (4)体育经费紧缺和场地器材严重不足制约了体操教学的开展。没有场地器材,就好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操教学也只有等待了。
  
  二、中小学体操教学的主要作用
  
  1.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身体姿势。促进学生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
  中小学时期,少年儿童的骨骼、身体各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是促进正确身体姿态形成、防止身体畸形发展的大好时期。通过队列队形、轻器械体操和徒手体操的教学,有利于学生骨骼、肌肉的协调发展,养成正确、良好的身体姿态,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2.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调节功能
  体操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如轻器械体操中的攀登、爬越、跳绳、搬运,技巧中的各种滚动、滚翻、平衡,器械体操中的各种上法、下法、腾越、摆动等。通过体操的教学,可以充分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柔韧、力量、速度等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并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发展学生空间、时间定向定位能力和平衡能力。
  3.培养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学会运用体操基础知识技能
  体操中有大量简单易练和实用性、趣味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并且贴近生活,同时又能激发出中小学生的极大兴趣。通过这一类教材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学会运用体操基础知识技能。
  4.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果断、顽强和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促进心理素质发展
  体操有一些动作是在非常规状态下完成的,并具有一定的难度,如分腿跳跃、鱼跃前滚翻等,完成动作时要求学生及时、果断、大胆,所以通过体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果敢顽强的心理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另外,体操具有艺术性、可以表演和展示自我的特性,适合于学生进行自我表现和自我愿望的展示。也能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5.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体操的特点之一就是保护和帮助,要求学生要有合作精神,体操的集体游戏更能表现出合作的行为。在体操比赛和体育游戏当中,要求能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并且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所以通过体操的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游戏和体操运动,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形成乐于助人和接受他人帮助的态度,体验尊重和被尊重的感觉。由此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能促使学生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中小学体操教学的特点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开展教学
  体操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以及不同的设备、器械,并可因人、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项目与内容进行教学,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健美体型的目的。如基本体操中的队列队形、徒手体操、健美操、实用性体操等,都适合中小学生锻炼的需要,易于开展。
  
  2.既能全面又能重点地锻炼身体
  丰富、多样的体操内容,为全面和有重点地锻炼学生身体提供了有利条件。合理选择体操内容,既能全面增强学生运动系统、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提高灵敏程度,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全面发展。又可以重点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局部练习以达到平衡发展和矫正某些畸形的目的。这个特点是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具备的。
  
  3.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体操运动的许多技能在生活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克服障碍、发展自我保护的能力,如轻器械体操中的攀登、爬越、跳绳、搬运,技巧中的各种滚动、滚翻,器械体操中的各种上法、下法及各种支撑和悬垂移动练习,利用跳箱、山羊做各种越过障碍的练习等。这些技能的掌握对人们在特殊情况下的自我和相互救助、保护有很大帮助,也使得体操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4.趣味性强
  在以往的教学中,可能有一部分教师会错误地认为体操教材的趣味性不强。进行体操教学时,学生的兴趣不高,感觉枯燥乏味,同时又有恐惧心理。其实不然,在体操教材中有着大量的趣味性极强的教学内容,如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技巧等等。体操教材的趣味性有待于教师去设计、开发。
  
  5.心理拓展价值
  体操运动中的许多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承受较强的心理负荷。需要练习者具备一定的勇敢、果断和相互合作与信任的心理品质等。例如,当学生在跳箱上练习“跪撑一向前挺身跳下”这一动作时,完成这一动作的主要障碍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理问题。练习者只有在克服了恐惧、担心等心理障碍后,才有勇气向前跳下。这一动作对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具有的独到价值。因而体操运动具有较高的心理拓展价值,如深入开发利用,体操运动在实现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中小学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
  
  体操内容虽然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有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健美操、器械体操、轻器械体操、技巧、跳跃和艺术体操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体操内容都适合中小学体操教学的。中小学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是以课程标准的精神为依据,有助于学生达成学习的目标。如何更好地选择小学体操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体操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
  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与性别特征;②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⑧具有较强的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④在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方面有较强的实效性;⑤要与客观实践相结合;⑥简单易行。
  
  五、结论
  
  虽然当前中小学体操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体操内容在新课标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其独特锻炼价值和功效更是其他运动项目无法代替的。因而,加强体育教师对体操在新课标内容体系中的意义的认识,转变体操教学观念,开发体操教学资源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柳光植,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关键词]学生疑问,赏析,教科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11-0054-03    一、说明    新课程为我们带来的收获之一便是:由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再由关注学生的学到关注由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  以前时常为自己在课堂上设计的精彩问题沾沾自喜,尤其看到新版教科书上有些习题与自己设计的相同,更感自豪。在开展学生质疑式教学时,学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