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与智长 化与心成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状——走出道德行为能力低下的困境
  道德行为“空壳化”
  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生活被引进了品德课堂,但许多虚拟的生活情境,并不是儿童正在过着的生活,它们构成不了儿童自身的生命活动,所以这种生活对儿童来说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学习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无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就会用空壳化的语言来应付课程学习和课堂学习。
  道德行为难固化
  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际,会出现不能引用相关的知识、不能同问题解决联系起来的困境。如同社会由种种关系构成一样,问题解决也必须有种种的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但我们的学生往往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思考——更新品德课的学习方式
  基于上述现状,我们有必要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新形式下,要从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堆积如山,转向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与学习伙伴合作,求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从“知识量”到“实践力”的转型。近年来,问题解决学习迅速发展起来。运用到品德课堂,即运用所学知识,以积极的探究态度、创造性地结合练就的技能和生活经验,用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法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问题解决学习是致力于解决各类具体问题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基于工具的设计与制作活动;另一种类型是基于活动策划与实施的探究活动。问题解决学习强调以自律性的探究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对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不断积累正向的情感体验,提升道德行为能力。
  实践——开辟提升道德行为能力的路径
  紧扣目标、生活为本——问题解决学习内容的确定
  近年來,共享单车的话题比较热门,但我们的教材更新没有这么快,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诉求,我将社会热点作为品德课素材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弥补了教材的不足。教学分为两个版块。第一版块,围绕共享单车这一主题,由学生自己设定关键词来搜集资料、信息,设计思维导图。在分组交流中,学生对共享单车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第二版块,直指目前最让人头痛的共享单车停放和管理问题。“毁坏车辆、占为己有、乱停乱放,怎么办?”我直接把这些实际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围绕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品德课程是一门指导生活的课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因此,我们不要去传授那些与生活相脱节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具体的事实入手,寻找课程与生活的结合点,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社会现实生活的背景材料,紧紧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进行教学。
  基于学情、有效发展——问题解决学习过程的指导
  问题解决学习过程的展开
  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以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提升实践力的过程。在品德课堂上开展问题解决学习难题,可以设置以下教学步骤:积极探索、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提出假设 进行讨论、制定方案——执行方案、进行验证——评价反思、总结提升。
  问题解决学习过程的指导
  在问题学习实施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点播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必要前提和关键所在。一般而言,在小学阶段,侧重于简单的观察、实验、制作和调查等研究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同时,由于学生间的自由交往和经验共享,机会在问题学习中大大增加,所以对学生间的合作探究给予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运用、知行共生——问题解决学习结果的巩固
  学生稳定的情感和良好行为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反复实践的体验中才能形成。因此,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还要注意课后延伸和拓展,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领悟所学的道理,从而使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在执教四上《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时,让学生体验和认识到自己是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父母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了无私的爱。在课上,笔者设计了“问、写、想、做、评”五部曲的活动方案。课后,布置了实践作业,将课堂教学的触角延伸到家庭和社会,通过课后践行活动,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结果,达到知行共生的目的。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把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主动积极地参与生活实践,从而使品德得到发展、价值观得到培养、道德行为力得到提升。
  反思——在反复实践中提升德育
  在品德课程问题解决的学习时,我们还要关注以下问题:考虑活动开展的内外条件。教师在帮助学生选题或者提供探究的课题时,要全面考虑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以及自己的教学指导能力。避免学习过程形式化、表面化。问题学习并不是品德课堂唯一或必需的学习方式,只有更好地发挥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势,使之相互融合,才能达到道德内化的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要适当地对拓展性知识安排单独的课程,对原有知识进行适度延伸和开拓,以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数学素养。对于估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学生一般是采用“分类计数”和“转化计算”的方法来算的,基于此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铺黄豆实验,探究面积与黄豆数量之间的关系,寻求估测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新方法。  [关键词]估测;不规则图形;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一个项目玩一节课”属于项目化学习策略。从“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入手,阐述“一个项目玩一节课”这一项目化学习新策略的实施路径,从教材解读、任务驱动、精选项目等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小学数学微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微项目化学习;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7-0001-07  北京师范
机场旅客服务课程是机场运行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目前课程的教授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导致该课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基础知识不熟练、对难点掌握不深入。由于课时量的限制,一些难点不能展开讲授,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学习需求;而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也不能将主要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因此,笔者提出构建该课程“微信 微课”的教学模式,整个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之一,其中的合作探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而通过巧设悬念、精设情境、实践活动、激励等方式都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合作探究;兴趣;引导;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11-0086-02  在全
[摘 要]数学课堂是动态的思维场,恰到好处的对话,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由“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课的教学指出,课堂中的对话不能流于形式,而要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自我超越,实现自我的发展。  [关键词]和与积的奇偶性;对话交流;思考力;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26-01  著名的教育家
当前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其中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也渐渐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小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因为小组合作训练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及学生们之间的团结互助,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增强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本文将围绕小组合作训练在初中体育课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作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由于该课程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实验教学与工程实际开发脱节,导致学生挂科率高居不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面对工程实际开发项目时束手无策。笔者从事单片机教学多年,了解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现状,本文旨在分析利用传统实验箱进行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将单片机开发板和仿真软件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传
凡是当过班主任的教师对这份工作几乎是众口一词:忙、烦、累。班主任在校每天都要督促学生干值日、看自习、查纪律,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教师,谁都不希望在班级管理中处处与学生作对,我们也曾经是学生,能理解现在很多学生的叛逆行为。但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引导他们遵守社会公德和学校纪律,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个性发展。  得人心者得天下  当教师接到一个新班级的时候,从理论上讲是一个离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  课前准备:每组准备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片断:  第一步:直观感知  师:小组合作,从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中选几个,摆3次,摆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并填写下表。    (指名一小组汇报,教师填写表格)  师:看看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有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二步:尝试运
[摘 要]小学数学“两测三学”线上教学模式是解决线上教学“自我管理难,开展互动难,作业批改难,辅导学生难”等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为例,论述“两测三学”线上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测三学;线上教学;三角形;内角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7-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