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境教学 开展社会领域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changyou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脱离客观现实、目标定位不当、忽视幼儿主体性等方面的问题及教学效果不佳等现实困境。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传统的社会领域教育方法重在说教,忽视幼儿的体验,导致了幼儿只会说、不会做的尴尬局面。在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探寻一种更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真正对幼儿发生作用的社会领域教育策略。基于此,研究者对运用情境教学促进幼儿社会领域核心经验发展展开了实践研究。
  一、情境教学对幼儿社会领域核心经验发展的独特价值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情感和思维,幼儿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达到教与学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活动。这里的情境可以是基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也可以是与现实情境一致或类似的虚拟情境。情境教学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其中隐含的各种事件或问题都是幼儿要完成的“真实性任务”,是教师和幼儿思想集中的焦点。通过幼儿和教师对这些事件或问题的探究,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
  学龄前的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而情境教学法有利于知识的去抽象化,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定的模拟场景,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和记忆规律。因此,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其核心主要是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而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需要依托于具体的情境,每个情境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情感。通过模拟、再现社会生活场景、社会交往情境,将抽象的社会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幼儿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有关社会认知和交往以及人际交往使用的知识与技能。
  二、开展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如何运用情境教学开展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其关键在于创设有“意义”或价值的“问题情境”。这里所说的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实际,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不同于简单地设问,而是通过情境的烘托,让问题的提出与幼儿的情感结合,有效地引发幼儿的思考。因此,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让幼儿通过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以小班社会活动“我也想玩游戏”为例。新颖、有趣的游戏,每个幼儿都想参加,可是由于角色、材料、场地等原因的限制,不可能每一个幼儿都能加入游戏。这样的矛盾在小班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个新游戏常常成为幼儿争抢的对象。由于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幼儿之间容易发生争抢,甚至出现哭闹、摔倒受伤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采取直接分配的做法,而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戴头饰才能玩游戏,但是头饰数量少于幼儿数量,要怎么办?通过设置这一问题情境,幼儿必须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这是一个真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要进行协商,知道要游戏必须有规则,如戴头饰才能进入活动区,头饰数量不够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按时轮流的方式进行游戏。通过这一个问题情境,幼儿掌握了基本社会交往规则,而且是他们自己建立的规则。
  三、如何创设真实或拟真问题情境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问题情境往往具有如下特点:这种情境是有目的和意义的——教育者将学习者当前最需要的知识经验、技能及情感蕴含其中;这种情境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提前预设游戏过程中的冲突和问题,会故意设置障碍,“挖坑”给幼儿跳;这种情境是动态的、关联的,随着问题解决的进程不断推进,直至问题解决。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总的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的问题情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真实任务或问题情境;另一种通过创设拟真的情境再现生活中的任务或问题,通过对任务或问题的解决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借助真实任务或问题情境,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教育需要回归幼儿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在真实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真实任务情境是指创设与幼儿生活、游戏相关的,幼儿感兴趣的、有社会现实意义的相对“真实”的教育环境,来呈现教学任务,让幼儿在观察、探索、问题解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发展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教育的契机和教育情境,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与同伴交流,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如幼儿园厨房每天都会运送货物,让幼儿设计运菜的路线,考虑如何去运,都是真实情境中的教育。再如,幼儿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节日、活动,如新年来了要准备节目,布置会议场地,都可以由幼儿进行协商策划。通过这些具体的任务或问题情境,帮助幼儿逐渐习得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如协商解决,遇到矛盾想办法克服,遇到困难努力解决等。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幼儿习得的交往方法和技巧,不需要迁移转化就可以在生活中直接运用,对其终身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创设拟真任务或问题情境,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因为现实生活場景的不可逆性或一些条件的限制,幼儿不可能总参与真实的实践,而且一些活动如果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可能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干扰。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与真实生活情境联系紧密的拟真环境,再现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或问题,以引导幼儿在拟真的情境中直面矛盾冲突或问题,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以小班“我也想玩游戏”活动为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创设了“动物之家”的区角游戏,活动前教师布置了3个小动物。第一次游戏时,教师故意少放了3个头饰,出现了和平时活动一样的问题情境——人多玩具少,造成了幼儿之间的争抢现象。第二次游戏时,在规则“没有头饰不能进入动物之家游戏”的约束下,幼儿都抢着去拿头饰,但是头饰还是缺少3个,也就意味着还有幼儿拿不到头饰,没有办法参加游戏。因此,第二次玩游戏过程中出现了因争抢头饰而导致一个头饰被破坏的情境。教师借此契机,使用“自然后果法”让那两个争抢玩具的幼儿在第二次游戏活动中失去游戏“资格”,体验玩不到游戏的失落心情。在第二次游戏结束之后,教师组织了一个小讨论:应不应该抢头饰?头饰坏了怎么办?第三次游戏时,看到别的幼儿都进入小动物家以主人的身份去游戏了,没有头饰的幼儿很难过。这时教师组织了一次集体讨论,如果没有拿到头饰而又想加入游戏中该怎么办?有的幼儿主动把自己的头饰送给别的幼儿,有的幼儿说大家可以轮流玩,这时幼儿说没有头饰的幼儿可以以客人的身份加入游戏,而有头饰的幼儿则邀请他们加入。可见,在拟真活动情境中,虽然矛盾冲突是教师预设的,但幼儿对游戏的投入及问题解决过程是真实的。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设疑,通过捕捉真实或创设拟真的问题情境,给幼儿设置“难题”,让幼儿在不断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他文献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michole—cystetomy.MC)是近年微创外科技术在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方法之一。切口创伤小,术后反应小,愈合快易被患者所接受。我科2000年开展50例,结合文献学习总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质、品质,强调知识的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观,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和要求。爱因斯坦有句名
一、教材分析初中教材曾简单介绍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本节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从本质上深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教材从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具有的共同特点出发,引入氧化还原反
本文将M圆应用于整定闭环系统。以闭环系统幅频特性的谐振峰值Mω为性能指标,提出了一种用于闭环系统整定参数寻优的M圆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该方法程序设计合理、简单,较好地满足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和调节器参数整定。
启蒙教育是一个孩子人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在孩子的启蒙教育阶段,孩子的思想倾向和扎实的基础知识结构都是由老师来引导发展的。但正是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思想和习惯都还未定型
高等院校”两课”中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两课”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针对这种教学方式的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一些理性的思考与建议。
班主任是联系科任老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生涯中,其问有欢笑,也有
为了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一日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要求,我们尝试用“游戏精神”来优化幼儿园课程建设,以此为突破口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自主性和创造性,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游戏中愉悦地习得知识。  一、定制专属游戏区域,让课程游戏化融入环境  1.定制专属游戏区域  幼儿园开展课程游戏化,我们需要设定一个“游戏化”的场所,这是将课程与游戏精神整合统一的必要条件。因为幼儿以具体形
作品《我是小线》借助不同的事物展现了线条的不同形态,经过添画的线条可以变成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线条也可以代表不同的情绪。从作品中我感受到灵活多变的线条充满了无限的创造力,由此设计了《百变小线》《小线捉怪兽》两个充满趣味性和情景性的活动。活动从线的多变性出发,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艺术创作,旨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表达。活动过程中给予幼儿展示的机会,鼓励幼儿结合作品大胆表述自己的创意,用语言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