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牵手生成,让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课堂;生成;学习;真正发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52-03
  【作者简介】陈生,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江苏盐城,224700)教师,高级教师,盐城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教学理念】
  如何让课堂牵手生成,让学习真正发生呢?笔者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上课时不能有“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想法。因为上课前教师要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但是能够备出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有回答及其应对的办法吗?当然不可能。学生是怎么想的,教师不可能全部都准备好,其中肯定有出乎教师预料的问题和答案。笔者认为,一堂好课不应该放弃这些和教师预设不相吻合的东西,而是应该立即对这些问题及其答案作出判断,挖掘出“闪光点”,从而产生新的争论、新的思考,甚至大胆摒弃原先的一些预设。
  一旦如此,这个课堂可能就会有一些不可控制的东西产生了,这就叫作不确定性。然而,精彩的对话往往就有可能在这样的课堂中产生,课堂的亮点也就出来了。笔者认为,这样的课堂才是自然的、原生态的,这样的课堂才有助于学生的精神发育。牢牢地抓住学生临场生成的思维和思想的闪光点,并将它放大,这样学习才可能真正发生,才可能真正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乐趣。基于此,笔者设计并教学了本节课。
  首先,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引课环节。相机展示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自觉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学生兴趣一定是浓厚的。所以,笔者“就地取材”,大胆舍弃原先预设好的导入,而选取了学生“眼”熟能详的徐州市睢宁菁华学校的校徽来引课,让学生既感到“意外”,又觉得熟悉。话题切入到课题“标题的含义与作用”,自然且有温度。
  其次,根据学情选取教学内容。九年级学生对人生观和世界观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探究欲较强,且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已能基本读懂具有一定思维和思想深度的文本。所以,在“命题设计”环节笔者选取了擅长人情、人性与日常境遇刻画的作家安宁的作品《十字路口处的一匹马》。这么做,也是试图让学生在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后,披文入意,联系生活,从而在思维和思想上能有“新的可贵的东西”产生。
  再次,转变教学形式,发展学生能力。笔者认真研究、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尝试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发现教学”创立者、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中的发现确实影响着学生,使之成为一个‘构造主义者’。”于是,笔者设计了“合作命题,评改展示”环节,变传统的“教师出题考学生”为“学生自主命题自己解决”,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从自主提问到自主解决的学习飞跃中,做到让学习真正发生。
  【教学设计】
  一、就地取材,巧妙引入
  通过徐州市睢宁县菁华学校的校徽引入。
  师:“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我们有缘相会在美丽的睢宁,在遇见你们之前,老师先遇见了她(见下图)。说说咱们的校徽有哪些含义?
  生1:学校校徽中的“菁”字,本意是草木茂盛,我认为“菁”字象征了学校蒸蒸日上,办得越来越好。
  生2:校徽的背景色是红色,这也是国旗的颜色,她教导我们要有一颗爱国之心。
  ……
  师:好!为咱们的校徽点赞!为大家的回答点赞!如果把学校比作一篇美文,“菁华”就是它的标题。
  (投影)菁华学校校徽含义。
  (设计意图:相机展示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把学校比作一篇美文,“菁华”是美文的“标题”,话题切入到课题“标题的含义与作用”,自然且有温度。)
  二、回顾真题,明确考法
  师:请看徐州近四年中考语文的记叙文阅读试题,边读题边思考——这些题目都与哪一类的考点有关?
  生:标题。
  师:知道了考什么,谁知道试题是从哪两大角度来命制的?
  生: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近几年的徐州中考语文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对中考复习进行反思,从而把握记叙文阅读常考题型的命题趋势,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到有的放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析标题,课内寻法
  (一)寻“含义”
  回忆所学课文,合作探究以下文题的含义——《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七上);《爸爸的花儿落了》(人教版七下);《变色龙》(人教版九下)。
  师:如何应对“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几十年前,语文大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教材中的那些例子,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钥匙吧!
  生1:《走一步,再走一步》表面上是父亲鼓励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实际上是指当我们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要把它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生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字面意思是爸爸种的夹竹桃花凋谢了。言外之意是说,生性爱花的爸爸不幸去世了。
  生3:《变色龙》这个标题,表面上指皮肤能随着四周物体颜色的不同而改变的一种蜥蜴,实际上是指像奥楚蔑洛夫那样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人。
  生4: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表层义,二是深层义。
  (二)寻“作用”
  回忆所学课文,合作探究以下文题的作用——《背影》(人教版八上);《孔乙己》(人教版九下);《孤独之旅》(人教版九上);《俗世奇人》(人教版八下)。   师:《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中间“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里,文章的标题起了什么作用?
  生:线索。
  师:对,这是结构上的作用。
  生:《孔乙己》这篇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麻木不仁,生活上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中度日,最后被封建制度吞噬的悲惨形象。这个标题点明了文章写作的对象。
  师:这是内容上的作用。
  生:《孤独之旅》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过程,告诉我们挫折能使人迅速地成长起来这个道理。“孤独之旅”这个标题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恐慌,还有坚强和奋斗。
  师:说得好!这关乎文章的主题。
  生:《俗世奇人》写了三个手艺奇人,泥人张手艺奇,人更奇。杨七做茶汤的手艺奇却没比上杨巴的嘴奇。一看这个标题,就让人有一种想读的欲望。
  师:不错,这是效果上的作用。
  (设计意图:要想扭转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局面,必须讲求效率,讲究方法,使学生能“习教材之一例”而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方面。笔者通过分析教材课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掌握方法,进行模仿,举一反三,运用到课外,使学生形成技能。)
  四、合作命题,课外循法
  师:拿到钥匙,咱们该干吗了?
  生:开门。
  师:不过,咱们今天换种方式,置换一下角色,体验一把做“命题大人”的感觉。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命题之前的准备工作须充分。请打开材料的最后一篇文章《十字路口处的一匹马》。要求认真阅读《十字路口处的一匹马》,小组讨论、整体感知——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小组合作探究,围绕“标题的含义与作用”设计一道题目并解答。
  师: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生:主要写作者在十字路口遇到一匹马的情况。
  师:是什么样的一匹马?
  生:跟着它的主人一起到街上卖枣的马,是一匹“晦暗的鬃毛,像斑驳的墙壁,又像经年不洗的老人身上,一块块的癣”的马。
  ……
  师:准备工作做得不错,下面小组合作命题,自拟解答。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命题及解答。
  生:我设计的题目是“你对本文标题《十字路口处的一匹马》有怎样的理解?”我的解答是“它是本文叙写的对象,是本文的线索,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嗯,说得真全面!
  生:我设计的题目是“以《十字路口处的一匹马》为题的理由是什么?”我的解答是“这个题目在结构上概括了全文的叙述的内容,写的是作者在十字路口处,由马联想到了自己,这匹马那样无助和迷惘,作者联想到自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无助和迷惘”。
  师:有结构方面作用,也有内容方面的作用,不错!
  生:我设计的题目是“请你谈一谈对本文标题《十字路口处的一匹马》的理解”。我的解答是有四点:第一点,真实地记叙了“我”与一匹马在十字路口处的相遇;第二点,设置了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三点,人与马的遭遇出奇的相仿,都是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放弃自己内心的一片天地;第四点,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
  师:有含义,有作用,条理清晰,设计规范,很好!
  五、评改议题,展示得法
  师:同学们命制得真好,令老师禁不住啧啧称赞!听了同学们精彩的命题和准确的解答后,老师帮同学们整理了一下,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学生对《十字路口处的一匹马》这一文题的理解)
  师:同学们,看了老师的整理,你们觉得说的和想的是一回事么?写的和说的又是一回事么?
  生:当然不是。
  师:既然不是,那你觉得在实际答题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生:我觉得应该认真地读题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答案都能紧紧围绕题目的要求来回答。
  师:你归纳得很好,确实如此,无论是拟题还是解答,我们都要“仔细地读,眼中有要求”。
  生:老师,我觉得还要从多方面去考虑。
  师:对,是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考虑,要做到“全面地想,心中有角度”。那么,老师为什么要求大家把想的和说的写下来?通过写,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生:说的和写的尽量不要用口语。
  师:看得出,这位同学“慧眼独具”!面对一道阅读题,我们“思考”是一回事,“说”是一回事,而到了“写”则又是一回事,它是一个逐步严谨、逐步规范的过程。所以,正如这位同学所说,不要用口语,应该用书面语,因为书面语比口语要严谨和规范啊,所以我们应该“严谨的写,笔下有规范”。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命题”这个环节确立了“以生为本”的基本思想,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无论是自主命题,还是答案组织,都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机械传授知识为学生主动学习和接受,提高了学生对中考知识点理解和分析能力,努力做到了让学习真正发生。)
  师:作家安宁从十字路口处的一匹马身上读出了无助和孤单,读出了“我”的执着和梦想,而老师则从同学们的身上读出了合作和机智。如果,把这堂课也比作是一篇温暖的文章的话,那么,我想它的标题是“美丽的遇见”。谢谢同学们,再见!
  (《相逢是首歌》背景音乐响起)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以有缘的“遇见”始,课堂小结以美丽的“遇见”结。有温度的开始,有温度的收束,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其他文献
【编者按】江苏华杰教育集团坚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响应江苏省教育厅的号召,坚持特色与质量并行发展,办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满足不同层次家庭需求,完善区域教育布局需求的教育。集團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以特色教育为目标,创设切合级段的课程;实施质量精品化工程,建构生态高效课堂;实施寄宿制优质服务,满足特殊家庭的后勤需要;强化合适的家校沟通,满足信息沟通的信任需求。本期我们走进
【摘 要】基于内生、成于导引,是写作教学内外兼修进而提质增效的基本方略。为此,语文教师要在写作动力、写作场域、写作内容、写作成果等写作周期的构成元素上同步发力,以期在良性循环中逐步实现初中写作教学的困境突围。  【关键词】困境突围;写作动力;写作场域;写作内容;写作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1-0018-03  【作者简介】王
【摘 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问题链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文本的更深处推进,在英语故事阅读教学中,运用问题链能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本文以“Chicken Beat”故事阅读教学为例,论述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问题链;思维;故事;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
【摘 要】物理学史是展现物理学家思维过程的良好素材。在教学时,深入挖掘此类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为例,探讨此类教学策略。  【关键词】溯源;物理规律;科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7-0051-03  【作者简介】1.陈连余,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210005)教师,高级教师,
【摘 要】数学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现在的数学复习课堂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操作经验和知识素养的提升和发展。面对现状,教师应抓住知识、思维、数史的主线,还数学复习课堂一个活泼的氛围。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课;尺规作图;知识串联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4-0044-03  【
【关键词】比喻论证;教学反思;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6-0063-03  【教学节录】  师:大家都进入盐城中学不久,对中考还记忆犹新吧?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句赠言送给你初中的同学,好不好?要求不用白话文表达,而是用文言文表达。(众惊讶)不要紧张嘛!不是要你创作文言文,而是要你直接引用文言文,就是选用今天要学的
【关键词】美国AP音乐课程;中西教育差异;学生立场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3-0058-02  【作者简介】周晔,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无锡,214101)教师,高级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  2009年,江苏省天一中学开设了国际部,引进了AP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笔者担任多年的国际部班主任工作,近距离地接触了由美籍教师任教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自1989年开始,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已经成功举办了28届。28年来,“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有效地激发了青年教师及教育管理工作者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及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广大中小学青年教师及教育管理工作者中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已经成为公认的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
【摘 要】例题教学的互动过程包括:改编问题,体现讨论的必要;放手展示,暴露真实的想法;师生对话,擦出智慧的火花;回归例题,呈现别样的精彩。师生互动包括师班、师组、师个与生生互动等四种形式,每种形式又都蕴含表达、讨论、思维和情感等四个维度。构建好师生关系、设计好问题串以及运用好教学变通是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保障。  【关键词】例题教学师生互动形式内涵保障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
主持人语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各学科的研究者都在自我审视,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找准学科定位,体现学科的独特价值。对技术课程而言,这更是一个难得的系统反思与方向确立的契机。高中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尤其是高中信息技術学科核心素养、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引起了高中学段的普遍关注,也已向下影响与辐射到了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技术课程。在教育部正式发布《高中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