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要“三心”不要“二意”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guih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品德修养和个人气质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用家庭系统观来看,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家庭正常运转,家庭出现危机。家庭作为影响儿童发展的首要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预防问题的发生,在家庭教育方面,作为一名一线心理教师,我认为父母至少应做到“三心”,即爱心、耐心和平常心,避免“二意”,即改变的意念和比较的意念,这样才能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形成健康的人格,为以后孩子快乐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一、家庭教育要“三心”
  (一)教育孩子要有“爱心”,做到真正爱孩子
  我们知道儿童一出生,是没有语言的,是靠感受与外界进行联系,儿童的感觉是非常敏锐的。什么是真正爱孩子呢?自体心理学代表人物科胡特说是“母亲看到孩子眼里闪光的东西”,我的理解是母亲的欣赏与肯定。生活中的表现是孩子的一动一念,她会明白、会理解,自然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地关注孩子的动态和需求,对于孩子生活上的烦恼和麻烦帮与不帮、如何帮助,自然就不需要通过学习技术技巧去解决了。所以有人说,父母教育孩子理解比爱更重要,而爱是基础,有爱才有理解。比如: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孩子之间讨论关于兴趣班的问题,有的孩子会开心地说“周末又可以去练跆拳道了”,而有的孩子就会沮丧地说:“周末又要去学画画了。”两个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同样用到了“又”字,却呈现了不一样的心情和效果。前一个孩子是得到父母真正爱的滋养才可能出现的状态,两个孩子的两种状态,他们学习的效果和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大相径庭。
  (二)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不能拔苗助长
  初中生受年龄的限制,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一些复杂、烦琐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式是正常的。在孩子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时,家长一定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而是要细心地指导孩子,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中更好成长。
  常见的例子是家长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特别是刚上小学的家长,对于家庭作业是否应该让家长辅导我们暂且不做讨论,家长因辅导小孩子作业而抓狂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例子无一不显露出家长缺乏耐心。下面,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分析教育孩子过程中有无耐心孩子的心理變化与学习效果。周末,难得小明一家都休息,爸爸提议要去户外教小明骑自行车,一开始小明的情绪非常高涨,也对骑自行车充满了热情。可是练习了一个小时后,小明还是没有掌握骑自行车的要领,于是便对骑自行车变得不耐烦了。小明爸爸注意到了小明的情绪,不但没有表现出不耐烦,还积极地为小明做示范,跟在小明的车后面跑,小明看着跑得气喘吁吁的爸爸,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便在心里发誓:不论怎样,今天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太阳下山之前,小明在爸爸的鼓励和陪伴下,学会了骑自行车。所以,作为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耐心,这样才能使孩子形成坚持不懈的品质。
  (三)教育孩子要有“平常心”,不能事事强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美好期望,但这不应是教育的目标。家庭教育要定位在培养一个正常儿童,而不是培养一个超常神童,正常儿童将来必定是有用之人,必定是有用之材,亦能成龙成凤。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也一样,每个孩子受到遗传和后天养育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发挥孩子的优势,如果能充分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优势,让孩子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即送到孩子该去的地方,孩子的人生会充满意义感、幸福感,孩子的人生之路会更宽广。
  二、家庭教育不要“二意”
  (一)不要有改变的意念
  所谓改变的意念,这里指的是一种侵入式的改变,家长每时每刻都想改变孩子,希望孩子每天都能进步,每样都要优秀,这种绝对化思维和急功近利的做法是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学校,经常遇到家长向我请教:“老师,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作为心理教师,是不能把上学作为咨询目标的,我经常会对家长做一番心理普及教育,家长当时会满口答应,表示理解,但是当孩子稍稍恢复能量,有力量去上学了,就马上停下咨询,当我询问家长停下咨询的原因时,通常的理由是“老师,孩子这阶段落下课太多,先补课吧。”还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咨询室,说了一大堆问题,然后说自己在家如何教育孩子不成功,希望心理教师看看孩子到底是什么心理,怎么样才能教育成家长希望的样子,希望通过心理教师达到家长的目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初中阶段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感情,作为父母切忌有改变孩子的意念,这样只会使孩子离自己的期待越来越远。
  (二)不要有比较的意念
  在比较理念支撑下,家长会看不到孩子的进步,有时孩子明明尽力了,但家长还是愿意比较。如:考试孩子有进步了,回家告诉家长,而有些家长会说:“你看,同事家的小孩考了100分,你要向他学习。”当孩子听到父母说这些话时,心理会产生一种不被认可的感受,对抗的情绪自然出现,常见孩子对此回应“那你让他当你的小孩好了”,逆反由此开始。所以,家长不要有和别人比较的意念。可以和孩子进行自己的横向比较,这是理智而有效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孩子也许在学习方面能力不强,但是艺术方面有很高的天赋,有的孩子也许学习、艺术、体育都不擅长,但是有一颗善良、乐于助人的心。培养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家长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陷来对比别人孩子的优势,这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把儿童比作一棵树,父母真正爱的情感养其根,教育的理念育其杆,儿童自然会成长成叶茂果繁的树。作为一名学校的心理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成为他喜欢的样子,家长也会把孩子培养成一名社会需要的优秀青年。
  (责编 张 欣)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更多挑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物理实验具有可操作性、直观性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现象的本质,促进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的发展,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助力。因此,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至关重要。  现如今,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推动信息教育水平的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大数据理念和技术有效融入进去,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助于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下面,我将对此展开一番深入的探讨,以供参考。  大数据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使用常规的软件或者工具对数据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提升数据管理和
期刊
初中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强化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不断夯实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这些活动对其日后的理科知识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STEAM教学法已经日渐成为新时代科学技术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实践化教学,探求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下,教师需要怎样做,才能将STEAM教育法与初中科学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对于初步接触科学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教师自身的品德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本文将从学科教师的角度探究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师德魅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落实大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师德魅力,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
期刊
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制定并发布2015年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指南;组织开展课题申报、立项审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组织出版课题研究成果,加速学术成果的交流和
期刊
教室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阵地,教室内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班级文化,提升对学生的塑造作用,强化对班级的管理作用,才能对学生起到持久有效的影响作用。本文就如何强化班级文化构建,提升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开辟班级文化墙,构建奋进积极的班级氛围  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文化是有效塑造学生品质、提升班级管理秩序的重要
期刊
加里宁说:“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不仅是所教的知识,而且还有他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自己的形象.在十多年的从教时间里,我
期刊
画画之于我,是自幼从喜好开始的,一路喜欢过来,并在我的生命历程中一直伴随着我,他给了我无法言喻的大乐趣,给我的生活增加了无以言状的色彩,所幸的是当这个爱好生成了我专事
低年级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等特点。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直接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那么这不仅不能打开学生学习兴趣之门,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为例,结合低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就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趣味性展开如下探究。  一、采用游戏教学法,引发数学教学趣味性  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具有好玩、贪玩的特点。正是这一
期刊
目前,语文学科师范生在实习课堂中出现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整体概念;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意识薄弱;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以期达到使师范生快速成长为合格教师的目的。  教育实习是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到中小学直接参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实习,师范生将大学三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