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中期河官研究综述

来源 :运城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官是清朝总揽治河系统的专业官员,对河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清廷在河官培养和任命上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并在河道治理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学界对于清代前中期河官的研究,集中在河官制度、河工体制、河督及其下属河务官等方面,解释了河官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关于治河人物的研究侧重典型河官的治河方略与成效及其与沿河地方督抚的官际关系,突出他们的专业经历和经验在河道管理中的影响,揭露河官与河政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河官研究要重视群体分析,要结合区域环境、水利建设来研究河官治水情况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
其他文献
陈军的《“郭、老、曹”与北京人艺 ——戏剧文学与剧场的关系研究》,是最近戏剧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动态地以郭沫若、老舍、曹禺三位经典作家作为个案,将文学剧本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二度舞台艺术创作进行综合性、比较性的研究;之于世界范围戏剧创作重视“剧场性”贬斥“文学性”以及中国“探索剧”的实验现状,具有文化反思与“反刍”的现实意义.“不注水”的踏实、“论文”化的严谨、理论支撑的厚重,是戏剧学者的品格呈现;该专著的文学与舞台关系研究的互动话语,是开拓戏剧理论建设、不可或缺的新课题研究.
期刊
戏剧流派与戏剧思潮是观察和描述一个国家戏剧发展史的独特视角,也是宏观把握一个民族戏剧风格嬗变的有效路径.韩曦新著《当代美国戏剧思潮与流派研究》通过跨文化、跨领域、多层次、多角度的讲述与解析,以一种全球视野下平等对话的中国学者之独立姿态和晓畅明洁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当代美国戏剧的整体风貌.
河东是指黄河以东地区,即黄河从河曲调头南下穿越晋陕大峡谷,造就壮观天下的壶口大瀑布,尔后出龙门,再接纳她的第二条大支流汾河,形成一段宽阔的河面,然后在华山与中条山的相互阻挡中从此滔滔东流入大海,形成的这个大“几”字弯的那一竖一送与太行山之间的山西地区,就是历史上的河东地区。历史上的河东节度使长期驻节太原,尔后逐渐南移,一般多指晋南一代,包括今天的临汾、运城全部和晋城一部分。由于现代行政区划的划分,今天的河东地区主要指运城市,就成了集中于黄河三角洲这一相对狭小的地区的独有称谓。
在经历了混乱的魏晋南北朝与短祚的隋朝之后,唐朝统治者面临着如何稳定统治秩序的难题,选择哪种政治思想作为统治路线提上了日程。在此背景下,唐太宗选择了隋末大儒王通的王道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此后太宗时期的许多政治政策都是基于此条路线施行,如王道思想中的“以民为本”、施行“仁政”等,都为太宗时期的统治指明了方向,因此这一时期“贞观之治”的形成也与王道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任伯年肖像画在师法传统的基础上,特别重视传神,其《神婴图》《何以诚五十一岁小像》《酸寒尉像》等作品发挥线、墨造型的巧妙结合与强烈对比,以形写神,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生动潇洒,神情毕现,显示了高超的造型技艺、新颖的构思观念、杰出的写意能力和洒脱的文人意识,拓展了中国肖像画的表现技法与境界.以《神婴图》为例进行深入解析,可更好地感知其肖像画技艺,了解其背后的知识,并把握其肖像画的独特性与影响力.任伯年肖像画不但是中国人物画优秀传统的集成与发展,而且成为中国现代人物画复兴之路直接与间接的重要源头.其画中线条已非
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是刑法与刑事政策关系为何问题的实践具化,也是晚近刑法理论的热点争议所在。李斯特将刑事政策定位于一种相对独立学科属性的分支,其通过外围政策性思想指导刑事立法、内在政策性要素阐发刑法规范影响法律规范的实施,促成刑法“教义”与“政策”的二元分立。刑法教义学采用法律解释的法律方法实现刑法本体的体系性、逻辑性和开放性。形式解释所具有的必然性特点、追求体系性目的是对自由理性的坚守,而实质解释所居于的必要性地位、实现开放性功能是对社会的倾向性保护。刑事政策通过实质解释层面“进入”得以实现刑法的“功能主义
“傩”源于远古时期以驱鬼逐疫为主要目的的傩祭仪礼,善于运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化的舞蹈动作及表演来表达“驱鬼逐疫”的祈愿.周朝将傩纳入国家礼制,并有“国傩”“大傩”“乡人傩”之分;唐承汉制,傩祭场面更大,参与人数更多,傩仪也更加完善规范,当然也少不了唐朝元素的加入和唐人性情的渗透.《唐砖》的网络“轻喜剧”的定位使得我们可以洒脱地卸下历史情景剧的严肃沉重,其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设计,以求呈现出更好的屏幕效果.本文以剧中反复出现的傩舞为例,结合秋社祭祀中的三种傩舞同台演出、断头台上的傩舞驱邪除疫、
“历史”拥有“史实”“史录”“史评”三种面相.所有发生在、存在于特定时空中的人与事就是历史.“史实”指过去发生的所有事情,具有唯一性的特点.置身于“历史现场”的亲历者、目睹者或耳闻者,“如实”地记录,可称之为“史录”,即“书写的历史”——历史记载或历史传说.“史录”不可能提供完全“真实”的“史实”,但它们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感知、探究历史,成为后来者的传统资源和文化资本、精神源泉.阅读者、阐释者再度复述、阐说、演绎“史录”,呈现为“史评”.“史评”成为历史最富于生命力的一种存在形态,可以称为历史的“文化形态”
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高校英语教师的关注点。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西文化差异知识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师的重视。在教学中引入中西文化差异知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能在对外交流中减少摩擦,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文化,能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