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河东文化研究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来源 :运城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ja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东是指黄河以东地区,即黄河从河曲调头南下穿越晋陕大峡谷,造就壮观天下的壶口大瀑布,尔后出龙门,再接纳她的第二条大支流汾河,形成一段宽阔的河面,然后在华山与中条山的相互阻挡中从此滔滔东流入大海,形成的这个大“几”字弯的那一竖一送与太行山之间的山西地区,就是历史上的河东地区。历史上的河东节度使长期驻节太原,尔后逐渐南移,一般多指晋南一代,包括今天的临汾、运城全部和晋城一部分。由于现代行政区划的划分,今天的河东地区主要指运城市,就成了集中于黄河三角洲这一相对狭小的地区的独有称谓。
其他文献
历史上新疆水利呈现出“一条渠系为一村庄”的分布格局,虽然清代新疆水利开发总体上具有较为粗放的特点,但通过史料可以看出,林则徐谪戍期间,在新疆水利开发事务中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其《乙巳日记》的记录一方面勾勒出清代南疆水利开发诸如水磨业兴旺、水利灌溉系统发达等方面的成就,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晚清新疆的水利管理不善等方面的缺陷。通过挖掘档案材料、方志、日记,可进一步深化对林则徐在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的水利贡献之研究,同时这些史料亦反映出内地边疆水利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交融。
中国历史上的夷夏之辨问题不仅影响了佛教传入中国,而且在中国古琴文化史中也存在类似问题.先秦时期儒、道音乐观所奠定的对音乐礼乐教化功能的重视与德性伦理内涵的赋予,使得古琴不再仅仅作为乐器,而是以承载着中国之道的“道器”身份呈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佛教的传入遭遇了夷夏之辨在音乐文化上的争议,这其中既有双向性的华、梵互相排斥,也有共同的互相学习的交融现象,既丰富了中国琴乐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琴乐理论,并在古琴文化的发展中呈现了儒佛道合流现象.中国佛教琴乐是佛教中国化的一部分,较之于佛教义学的中国化,其既
期刊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建党百年的社会文化时局中,展现国家、民族、中国共产党历史功绩的歌剧作品成为主流艺术思潮之一.这些作品在对新时代文化主题的把握上、在剧本戏剧性结构的展开上、在音乐民族题材的发展上、在表现形式的民族特色上都将《白毛女》以来的民族性手法继往开来、不断推进,从而展现出多元戏剧性思维的构建新法.
期刊
期刊
京剧艺术自诞生直至发展至今日,始终散发独特魅力,当下一大批京剧艺术创作者和表演艺术家尝试在新编历史剧目中推陈出新,从戏曲音乐改革、剧本内涵演变和艺术家的表演创新中不断体现时代性,在一种极为可贵的民族内核和人文精神的推动下,京剧艺术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彰显时代性和人民性.
陈军的《“郭、老、曹”与北京人艺 ——戏剧文学与剧场的关系研究》,是最近戏剧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动态地以郭沫若、老舍、曹禺三位经典作家作为个案,将文学剧本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二度舞台艺术创作进行综合性、比较性的研究;之于世界范围戏剧创作重视“剧场性”贬斥“文学性”以及中国“探索剧”的实验现状,具有文化反思与“反刍”的现实意义.“不注水”的踏实、“论文”化的严谨、理论支撑的厚重,是戏剧学者的品格呈现;该专著的文学与舞台关系研究的互动话语,是开拓戏剧理论建设、不可或缺的新课题研究.
期刊
戏剧流派与戏剧思潮是观察和描述一个国家戏剧发展史的独特视角,也是宏观把握一个民族戏剧风格嬗变的有效路径.韩曦新著《当代美国戏剧思潮与流派研究》通过跨文化、跨领域、多层次、多角度的讲述与解析,以一种全球视野下平等对话的中国学者之独立姿态和晓畅明洁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当代美国戏剧的整体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