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且坚信只有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才能促进小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學生;和谐关系
班主任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承担者,更是班级活动的引导者与执行者,而且在学生心智塑造以及情操陶冶方面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与班级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的质量。所以,班主任和学生搞好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班主任与学生搞好了关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些看法。
一、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关系的重要意义
所谓和谐关系,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辩证统一,使得其相互之间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实现共同发展。表现在小学班主任和小学生之间,就是指小学班主任要与学生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局面,从而提高小学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具体来讲,实现这一和谐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喜欢谁,就很愿意接近谁,听谁的话。因此班主任若能够与小学生建立和谐关系,赢得小学生的喜爱,则势必会被学生拥戴,学生也更愿意听班主任提出的各种要求,从而愿意积极主动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而如果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较为僵硬,甚至有学生厌恶自己的班主任,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作为一个教育者和引导者,在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阶段和人生观树立阶段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作用。若小学生能够与班主任之间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则班主任的言行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品德。为此班主任必须要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通过构建和谐关系,来帮助学生学会与人友好沟通交流,并提高自我控制与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
二、如何促进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一)树立正确师生观念
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及时地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这样既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应该全面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地对学生进行管理,认清楚班主任在学校、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关系中所应该发挥的职能作用。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过程中不应该过于严厉,要及时摒弃班主任一些说了算的工作思想,班主任应该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班级内部要树立平等和民主的管理理念,创造出多种班级民主管理模式,保证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二)深入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深入对学生进行了解。而了解学生就是要注意获取学生日常学习和思想方面的各种信息。班主任对学生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理的沟通和交流,只有保证老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逐渐地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找到适合他们个性的独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十分不成熟,自我意识还未形成,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犯错误,这时就需要班主任耐心和细心地进行疏导解决。班主任要学会理解学生的过失,对他们的错误应该进行宽容地处理和理解,懂得艺术性地处理学生的错误才能更好的反应出素质教育的理念。
只有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才会越来越信任班主任,就像古人所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每个班主任都渴望与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其实并不能完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一来,教育教学的难度就加大了。所以班主任必须加大力度开启学生的心门。想要做好这一点,班主任就必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从心底和学生交朋友。只有真正做到想他们之所想,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师生关系才能发展得更好。
(三)班主任要学会同学生沟通
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俯下身,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班主任鼓励的语言是润滑班主任和学生关系之间的润滑剂,因此,班主任要始终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班主任要深入班级,积极地与学生接触和交流,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词语使用,要有分寸,不要说否定和过于偏激的话语。所以,班主任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负责,把握分寸,不信口开河,做出的承诺要努力兑现,否则一旦食言,就会失去学生的信任。班主任要努力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是心灵沟通的桥梁,班主任也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做才能互相理解、相处融洽。
(四)掌握尺度,严宽兼用
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关怀,不等于放纵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关爱学生并不是溺爱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引导学生少走弯路,树立威信,使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与威信增强。掌握好尺度,因事而异。通过爱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小学生的心理与家庭背景不同,导致每个小学生内心素质不同,班主任要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从而施加影响。同时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班主任应严格要求学生。针对学生的严肃问题应严格对待,学生正处于逆反心理时期,把握好严宽尺度,更好地达到管理效果,使学生信任班主任,尊重班主任,更好的建立师生和谐关系。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小学班主任不但要担任教师的角色,还要担任学生的朋友角色和家长角色,积极关心和爱护学生,并尊重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需求,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品质和素质,促进小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韩新梅.管窥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共建和谐师生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2]张晓琴.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构建和谐班级[J].关爱明天,2015(4)
[3]曹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五个善待”[J].吉林教育,2011(12)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學生;和谐关系
班主任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承担者,更是班级活动的引导者与执行者,而且在学生心智塑造以及情操陶冶方面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与班级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的质量。所以,班主任和学生搞好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班主任与学生搞好了关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些看法。
一、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关系的重要意义
所谓和谐关系,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辩证统一,使得其相互之间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实现共同发展。表现在小学班主任和小学生之间,就是指小学班主任要与学生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局面,从而提高小学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具体来讲,实现这一和谐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喜欢谁,就很愿意接近谁,听谁的话。因此班主任若能够与小学生建立和谐关系,赢得小学生的喜爱,则势必会被学生拥戴,学生也更愿意听班主任提出的各种要求,从而愿意积极主动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而如果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较为僵硬,甚至有学生厌恶自己的班主任,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作为一个教育者和引导者,在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阶段和人生观树立阶段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作用。若小学生能够与班主任之间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则班主任的言行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品德。为此班主任必须要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通过构建和谐关系,来帮助学生学会与人友好沟通交流,并提高自我控制与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
二、如何促进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一)树立正确师生观念
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及时地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这样既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应该全面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地对学生进行管理,认清楚班主任在学校、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关系中所应该发挥的职能作用。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过程中不应该过于严厉,要及时摒弃班主任一些说了算的工作思想,班主任应该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班级内部要树立平等和民主的管理理念,创造出多种班级民主管理模式,保证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二)深入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深入对学生进行了解。而了解学生就是要注意获取学生日常学习和思想方面的各种信息。班主任对学生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理的沟通和交流,只有保证老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逐渐地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找到适合他们个性的独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十分不成熟,自我意识还未形成,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犯错误,这时就需要班主任耐心和细心地进行疏导解决。班主任要学会理解学生的过失,对他们的错误应该进行宽容地处理和理解,懂得艺术性地处理学生的错误才能更好的反应出素质教育的理念。
只有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才会越来越信任班主任,就像古人所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每个班主任都渴望与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其实并不能完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一来,教育教学的难度就加大了。所以班主任必须加大力度开启学生的心门。想要做好这一点,班主任就必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从心底和学生交朋友。只有真正做到想他们之所想,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师生关系才能发展得更好。
(三)班主任要学会同学生沟通
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俯下身,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班主任鼓励的语言是润滑班主任和学生关系之间的润滑剂,因此,班主任要始终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班主任要深入班级,积极地与学生接触和交流,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词语使用,要有分寸,不要说否定和过于偏激的话语。所以,班主任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负责,把握分寸,不信口开河,做出的承诺要努力兑现,否则一旦食言,就会失去学生的信任。班主任要努力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是心灵沟通的桥梁,班主任也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做才能互相理解、相处融洽。
(四)掌握尺度,严宽兼用
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关怀,不等于放纵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关爱学生并不是溺爱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引导学生少走弯路,树立威信,使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与威信增强。掌握好尺度,因事而异。通过爱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小学生的心理与家庭背景不同,导致每个小学生内心素质不同,班主任要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从而施加影响。同时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班主任应严格要求学生。针对学生的严肃问题应严格对待,学生正处于逆反心理时期,把握好严宽尺度,更好地达到管理效果,使学生信任班主任,尊重班主任,更好的建立师生和谐关系。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小学班主任不但要担任教师的角色,还要担任学生的朋友角色和家长角色,积极关心和爱护学生,并尊重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需求,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品质和素质,促进小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韩新梅.管窥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共建和谐师生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2]张晓琴.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构建和谐班级[J].关爱明天,2015(4)
[3]曹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五个善待”[J].吉林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