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zw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他们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只有让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改变课堂上高耗低效的教学局面。同时也能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有自觉学习的能力和动力。本文是我在小学数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学习;能力
  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成效的唯一标准,这就造成教师在教学时只着眼于学生的分数的提高,形成“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储存机器。这样的教学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更和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严重脱轨。作为教师,我们应从教学实际出发, 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要做到这些,教师应怎么办呢?
  一、帮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意志力较薄弱。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的突出。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首先,我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工农子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结果成为农艺技师,养猪、养鸡专家等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才是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走,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二、帮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我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幾个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强:“情绪易变,兴趣横生、观察事物时具有易变性;浮于表面,粗略笼统,描述观察现象时带有主观性等),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指导学生分清方位并能用上、下、左、右等词语)。
  (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
  (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
  (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2.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操作技能是指需要掌握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受应试教育影响,过去严重忽视这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很少甚至根本不考它。但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我在低年级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测量较短的距离,会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画角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一笔财富。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①认真听讲,独立思考;②仔细观察,用心去记;③规范地写,准确地算;④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到中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教师,我们应从教材出发,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对他们进行坚持不懈的训练。使学习能力成为他们终生收益的财富。
其他文献
摘 要: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在小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在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但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切合实际的分析,针对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促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日趋完善。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提升每个人的信息技术的文化素养是社会的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具有其固定的语法结构和语法规则,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便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事半功倍。老师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的导师,在平时上课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并及时对英语学习的方法进行总结,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法指导;策略探讨  多年以来常常有学生觉得学习英语难,所以有很大一批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摘 要:传统的“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因为不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早已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当今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教育教学领域就是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的。因而,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素质和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  社会发展、进步的今天,教育教学领域与时俱进,改革不断推陈出新,新课程改革登上教学
摘 要:识字是学生读写的基础,加强识字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意义重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挖掘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果,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及内容作了明确安排,在小学低年级学段要达到: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
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应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 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不仅能为学生升入大学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将来面临实际问题时 提供解决方法,要想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使他们更好 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
摘 要:农村小学,很多因素影响教学效果,为了使教学活动不至于困难重重,我尝试了很多方法,最终发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促进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预习习惯;指导式;结对子式;独立预习  学生课前阅读作为一种良好的修养和习惯,需要坚持不懈来养成。常言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养成好习惯需要下真功夫。  首先是教师指导式预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对帮助学生养成
今之师,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品德不佳的学生是危险品,无论是“传道”还是“塑造人类的灵魂”,透露出的信息都足以说明古今之师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近年来更是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摆在了学生教育工作的首位,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抓住各种机会,细致入微的对学生进行着德育。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积累,我校的德育工作已经深刻的影响着一代代的学子。  一、全校师生齐学《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