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小隐静脉蒂的腓肠神经移植21例

来源 :中原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332145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的比较,探寻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运用带小隐静脉蒂的腓肠神经移植修复前臂三大神经缺损,由于腓肠神经较细,在显微外科和无创技术下,行“电缆式”外膜缝合,反折部剥开少许外膜,只切断神经束,保持外膜的连续性,保护神经干的营养血管,且每段移植神经皆较神经缺损长度长15%,以达到无张力吻合。结果 本组21例,全部得到3~10年随访,平均5年。受区神经功能恢复满意,供区麻木症状1年后消失。结论 带小隐静脉蒂的腓肠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的长段缺损,疗效可靠、满意,是一种较好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的深入改革,各类大中专院校技能型人才源源不断地进入社会。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影响毕业生就业的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最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HA)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4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中26例伴DR,17例不伴视网膜病变(NDR)和21例正常对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56.41%,平均生存期15个月,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脑转移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并辅助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期。
关于手术中麻醉的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患者对于麻醉药品的适应力,医生对于手术过程进展的顺利程度以及麻醉过后。患者心理生理的变化等问题。本文着重从一些方面
在Photoshop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法,旨在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笔者把教学分为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常以眩晕、恶心、呕吐起病,因起病急,故常作为急症就诊.本文收集我院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18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96例应用丁咯地尔治疗,并与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86例相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领悟阅读原理.掌握阅读技法,形成阅渎能力,都需经由阅读教学的途径。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读”在语文能力中独占鳌头.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一个人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领导重视"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生命力强弱的"晴雨表",对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作用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