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生均实际培养成本测算与分析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q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均培养成本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土地使用权及固定资产摊销费用、人员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及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费用共同影响生均培养成本。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高职和中职校的生均实际成本分别为2.13万元和1.56万元,职业院校的生均实际成本远高于现行的生均拨款标准。同时,江苏省职业院校的生均培养成本也存在着专业、地区、等级的差异。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生均培养成本;生均拨款标准;江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3-0057-05
  伴随着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务院六部委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职业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容忽略的地位。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职业教育的培养成本亟需进行确认和分析。
  一、生均培养成本测算模型
  在国内外学术界,生均培养成本的测算模型仍存有争议。著名经济学家Baker将职业院校的培养成本划分为社会总成本和个人总成本:社会总成本是教学相关费用和教学外活动的经费,个人总成本学费、生活费和机会成本等[1]。Winston使用会计调整法对美国职业教育的教育培养成本进行了测算[2]。王迪则以大连一所综合性大学为例,依据作业成本法的思路和步骤,计算出该校经管学院本科生的生均成本[3]。张炜则更加直接使用学校总费用支出的60%作为生均培养成本的金额[4]。参考前人研究的方法,根据发改委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本文将职业院校的生均培养成本概括为四大类:生均人员费用、生均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费用、生均公用费用、生均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并建立生均培养成本的测算模型:
  SAC=FAC SC PC GC (1)
  其中,SAC为生均培养成本,FAC为生均土地使用权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用,SC为生均人员费用,PC为生均商品和服务费用,GC为生均对个人和家庭补助费用。
  此外,本文对四大类成本又分别设置了核算模型:
  (2)
  FAC代表生均土地使用权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该项费用包括生均土地使用权费用X11、生均房屋建筑物折旧费用X12、生均专用设备费用X13及生均其他设备费用X14、生均房屋建筑物大修理费用X15、生均图书折旧X16。
  (3)
  SC代表生均人员费用,包括生均人员基本工资X21、生均人员住房补贴X22、生均人员五险X23、生均人员工会教育经费X24、生均人员福利费X25。
  (4)
  PC代表生均商品和服务费用,包括生均办公公务费X31、生均实验实训费X32、生均专业建设费X33、生均体育维持费X34、生均科研费用X35及其生均维修费用X36。
  (5)
  GC为生均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费用,包括生均对个人和家庭的奖补费用X41、生均就业指导费X42、生均学生活动费X43、其他相关费用X44。
  二、生均实际成本的测算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54所职业院校作为样本院校,使用样本校2011~2013年的支出情况和基本信息数据,并结合问卷调查获取了部分基础数据信息。根据上述公式,将生均成本数据分为四个部分采集。其中,生均人员费用、生均商品和服务费用、生均对个人和家庭补助费用数据来源于各学校的支出情况表,土地使用权摊销数据来源于收回问卷的内容,固定资产折旧数据和学生人数来源于各学校的基本信息表。土地地价数据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的基础数据,但对其中的极端值不予采用,改为采用由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2010年度《江苏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中提供的数据。对折旧和摊销期的选择,固定资产中的房屋及建筑物折旧采用40年折旧期,专用设备按照8年折旧,其他设备按照10年折旧,土地使用权则按照50年进行摊销。本文首先将研究样本中数据缺失的样本剔除,其次将样本中出现极端值的样本剔除,最终获得年份—学校的面板数据,样本数分别为高职学校84所、中职学校59所。
  (二)职业院校生均实际成本
  根据上述模型,使用STATA1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获得江苏省职业院校生均实际成本。
  表1列出了所有高职样本院校各项生均成本指标的重要统计数据。其中,生均人员费用(SC)均值为6466元,生均商品和服务费用(PC)均值为4122元。生均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费用(GC)均值为3006元。生均土地使用权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用(FAC)均值为7736元,中位数为7274元,标准差高达4.74,偏度系数为0.69。这表明,各学校的土地使用权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金额差异较大,其原因可能是地区差异或学校级别、专业性质的差异。不同学校的占地面积、固定资产金额都有一定差异,各地地价也有所不同。总体来看,生均培养成本(SAC)均值为2.13万元,最小值为6555元,受土地使用权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影响,生均培养成本的最大值高达3.80万元,中位数也达2.03万元,高职院校要为培养学生付出巨额成本。所有指标的偏度系数均大于0,反映了数据具有一定的正偏态,即实际成本大于均值的频率更高。
  表1 高职院校生均成本的描述性统计(单位:千元)
  表2 中职学校生均成本的描述性统计(单位:千元)
  表2列出了中职样本校的生均实际成本统计情况。中职学校的生均人员费用(SC)均值为5746元,中位数为6042元;生均商品和服务费用(PC)均值为3604元,中位数为3892元;生均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费用(GC)均值为1290元,中位数为1575元;生均土地使用权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用(FAC)均值为4934元,中位数为4074元;生均培养成本(SAC)均值为1.56万元,中位数为1.40万元。标准差的统计结果略高于高职院校样本组的结果,由此可见,中职校样本的离散度较强,其原因可能是样本规模较小。各成本项目的偏度系数反映了中职学校各成本项目也存在分布正偏态的情况。   (三)职业院校的生均实际发生成本
  上述生均培养实际成本测算中,包含了土地使用权摊销费用。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的基础数据发现,各样本学校的地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虚高。特别是很多学校用地是在多年以前由政府划拨,或是仅支付了很低的使用成本。因此,尽管根据《高等学校成本监审办法》,土地使用权摊销应包含在教育成本评估中,但以当前市场价格来评估土地使用权的摊销费用,可能会造成生均实际成本的偏差。考虑到多数学校已不存在扩建的情况,本文对土地使用权的历史成本忽略不计,将其从固定资产折旧与土地使用权摊销中剔除,测算了样本学校生均实际发生成本,见表3。
  表3 生均实际发生成本统计(单位:千元)
  在剔除土地使用权摊销费用的影响后,高职生均实际发生成本约为1.63万元。中职校的占地面积较少,剔除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影响后,中职的实际生均发生成本约为1.35万元。即使将土地使用权摊销从成本项目中扣除,高职院和中职校的实际发生成本也均超过1万元,反映了江苏省职业院校实际成本负担过重的事实。
  三、生均实际成本分析
  (一)高职院校生均实际成本层差分析
  1.专业层差分析
  不同专业培养成本会因为专业设置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大类,分组对各大类专业的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高职校生均培养成本专业层差分析(单位:千元)
  按照生均培养成本的均值和中位数排序,江苏省高职院校中艺术类院校的生均培养成本最高,约为2.37万元。其次,医学类院校的生均培养成本为2.34万元,工科类高职院校的生均培养成本为2.24万元。综合类院校紧随其后,生均培养成本平均为1.88万元。文科类院校的生均培养成本较低,约为1.61万元,其他类院校在1.62万元左右。这一结果说明,艺术类院校需要的生均场地和艺术器材等配套投入较多,学生人数较少,因此生均培养成本较高;工科类院校由于投入了更多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需要为培养学生支出更多实验实训费用,因此生均成本偏高。类似的,医学类院校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医学实验器材,因此生均成本也较高。相反,文科类院校无需投入较多的实验实训设备与场所,因此生均成本相对较低。综合类院校由于包括了各种专业在内,因而生均成本在各类专业排名中列于中间位置。
  2.等级层差分析
  在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国家级示范院校、国家级骨干院校、省级示范院校都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到各自学科建设示范平台上,因此这些院校的生均培养成本也可能与其他一般类院校的成本有所不同。为区分不同等级高职院校在生均培养投入上的差异,本研究进一步将样本学校划分为国家级示范(骨干)院校样本组、省示范院校样本组、其他等级院校样本组,分别统计分析各类样本院校的生均培养成本,结果见表5。
  表5 高职校生均培养成本等级层差分析(单位:千元)
  从表5可以看出,国家示范、骨干类院校需要投入更多的专业建设成本,且收到的生均拨款最多,因此生均培养成本最高,均值为2.35万元。省示范院校同样需要投入一定的建设成本,因此生均培养成本次之,约为2.17万元。其他院校的生均成本仅为1.96万元左右。由此可见,不同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存在一定的等级层差。分析等级层差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示范和省级示范院校因为要参加验收和评估,因此需要投入更多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国家示范和省级示范院校收到的生均拨款更多,因此可供支配的收入也就更多,相应的成本支出也会更高。
  3.地区层差分析
  江苏省高职院分布在13个不同城市,隶属于不同区域。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收入标准、物价水准及地价水平,因此本文分析了地域层差对生均培养成本的影响,根据院校所处的地区,将样本拆分成苏南地区院校样本组、苏中地区院校样本组、苏北地区院校样本组及南京地区院校样本组。关于地区层差的成本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高职校生均培养成本地区层差分析(单位:千元)
  表6的统计结果中,苏南地区的生均培养成本最高,约为2.37万元;其次是南京地区,生均培养成本都超过了2.27万元,而苏中、苏北地区的生均培养成本均在1.97万元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高职院校培养成本呈现明显的地区层次区别,物价较高的苏南地区和南京地区生均培养成本明显高于苏中、苏北地区。
  (二)中职学校生均实际成本层差分析
  1.专业层差分析
  参照高职院校专业层差分析,中职学校同样也无法获取各个专业的成本信息,因此专业层差分析也依照学校的专业大类进行统计。根据中职学校样本的实际专业分布情况,中职校样本也被划分为四个组:综合类样本组、工科类样本组、艺术类样本组和其他类样本组。专业层差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中职校生均培养成本专业层差分析(单位:千元)
  在中职学校中,综合类学校较多,其他类别学校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分析的结果。与高职院校的情况相同,中职校的工科类学校生均培养成本也较高,约为1.83万元。中职校样本中,艺术类学校的生均培养成本高达2.07万元。这一结果反映出,无论是高职校还是中职校,艺术类学校投入到艺术器材和培训上的成本都非常高。此外,中职校其他类和综合类学校的生均成本较为接近,约为1.4万元。尽管统计分析的结果不能精确到每一个专业,而是以学校的专业偏重划分的,但统计结果也证实了专业层差的存在。
  2.等级层差分析
  对中职校生均培养成本的等级层差分析方法同高职院校,统计结果见表8。
  表8 中职校生均培养成本等级层差分析(单位:千元)
  表8呈现了不同级别中职校生均培养成本的差别。其中,国家示范类中职校生均培养成本最高,达1.82万元;紧随其后是省示范学校,也达到了1.62万元;最低的则为其他类学校,约为1.28万元。这一结果与高职院校的等级层差分析情况相似。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等级的职业学校,建设投入会有所不同,因而生均培养成本也有所不同,国家示范和省级示范的成本投入要显著高于一般院校。   3.地区层差分析
  中职校样本组被同样划分成苏南、苏中、苏北及南京四个样本组,分别进行地区样本的生均培养成本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表9。
  表9 中职校生均培养成本地区层差分析(单位:千元)
  地区 样本数 生均培养成本
  与高职的地区层差分析情况类似,苏南地区和南京地区的生均培养成本水平不相上下,均达到了近1.9万元的水平。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生均培养成本最低,约为1.4万元左右。因此可以看出,江苏省中职学校的生均培养成本区域层次应按照苏南、南京、苏中、苏北的顺序进行排列,这也与四个地区的物价和地价水平相吻合。
  (三)生均实际成本与生均拨款标准比较分析
  在分析了高职校与中职校样本的生均实际培养成本情况后,本文进一步探究职业院校的实际成本与实际拨款情况。根据收回问卷获得的各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生均拨款水平,汇总剔除了没有享受生均财政拨款的民办校以及在问卷中没有写明该校生均拨款标准的样本学校。最终得到高职校样本共72家,中职校样本共47家。高职校及中职校的实际拨款水平统计见表10。
  表10 江苏省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情况(单位:千元)
  在高职院校中,最低生均拨款仅为2640元,最高为1.44万元,平均生均拨款额为8950元,而这与前文中统计的高职院校实际生均培养成本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中职校的生均拨款标准最低仅为120元,最高为4367元,平均生均拨款水平为2975元,而这一金额与中职校的实际生均培养成本差距近10倍。
  将前文统计的实际生均培养成本与对应学校的实际生均拨款标准进行比较和均值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1。
  表11 生均拨款标准与实际成本的均值T检验
  通过样本配对均值T检验,无论是高职校样本组还是中职校样本组,均在1%的水平下通过了单侧T检验,反映了生均拨款标准显著小于生均培养实际成本。进一步地,本文将剔除土地使用权摊销影响的实际发生成本与生均拨款标准相比,进行均值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2。
  表12 生均拨款标准与实际发生成本的均值T检验
  即使剔除了土地使用权摊销成本,生均拨款标准仍显著低于高职校和中职校的实际发生成本。由于样本组的数量较少,均值T检验是建立在正态分布假定下的参数检验,使用非参数估计的中位数检验对小样本更加具有可靠性。因此,为提高检验的可靠性,排除特异值的影响,进一步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表13和表14分别列示了以生均实际成本和生均实际发生成本与生均拨款标准之间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表13
  表14
  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并没有改变均值T检验的结果,在1%的水平下体现了显著性,生均拨款标准显著低于生均培养成本,进一步证实了生均拨款标准显著低于实际生均培养成本的结果。江苏省职业院校除生均拨款外,还有一笔学费收入,因此,考虑到学费收入也会为高职院校减轻成本负担,本文使用生均拨款标准加上学费收入的总额与生均实际成本相比较,再次进行均值T检验和中位数Wilcoxon检验,结果依然在1%的水平下显著。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江苏省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远低于其实际生均培养成本。
  四、结论
  本文对江苏省2011~2013年间的部分高职院校和中职校的生均培养实际成本进行了测算和评估,并对不同的专业层差、地区层差、等级层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生均实际拨款和实际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证实:江苏省高职和中职校的生均实际成本分别为2.13万元和1.56万元,职业院校的生均实际成本远高于现行的生均拨款标准。同时,江苏省职业院校的生均培养成本也存在着专业、地区、等级的差异。因此,建议应尽快提升江苏省职业院校的拨款金额,并充分考虑专业、地区和等级的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生均拨款标准体系。
其他文献
上 榜  1 .《高等职业教育整合论》  2. 《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知识劳动的性质与内涵建设》  3.《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报告丛书》  4.《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  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制度功能及其构建》  6.《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7.《应该在哪里接受职业教育:来自教育回报空间差异的证据》  8. 《职业教育视阈下
其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高考招生主管部门,应当承担高考政策宣传的第一责任。高考年年举行,而考生家长却岁岁不同。考生大多一生参加一次高考,相应地家长也只有等到孩子面临高考,才会去关注高考政策,因而每近高考,总有很多家长急着打听高考政策。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因受社会偏见的影响,大多数考生家长从内心里瞧不上高职,因而平时不屑、不甘、也不想关注高职政策,往往直到孩子考分出来,事成定局万不得已,才匆忙之
摘 要 大学生创业面临经验、融资、技术、人才吸引、社会资本等瓶颈。调查显示高职生创业存在着自主创业意识强烈、自主创业领域以低风险行业为主、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问题。政府要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提供有利保障措施,学校要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提供实践平台,家庭要在创业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从而提高高职生成功创业的机率。  关键词 高职生;自主创业;现状;常州高职园区  中
在现实中,对职业教育改革畏手畏脚的大有人在。这种人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懒于改革,一类是怕于改革,一类是轻于改革。  自从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方略日渐清晰。人们寄望,2014年我国包括教育在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各项事业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  在今年2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完成了他的“职业教育第一讲”。他特别强调,“职业教
摘 要 常州大学鲁武霞撰写的《职业教育的阶梯: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从国际发展策略、多学科理论、经济和产业发展及地区实践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我国建立本科职业院校的可行路径,明确了地方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定位及其衔接策略,对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校分类管理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
摘 要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项目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社会服务成效、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进一步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服务能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需要结合产业转移的产业集聚等特点,加强对接承接产业、创新专业建设机制、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应用科研能力建设。  关键词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产业转移;体制机制;社会服务能力  中图分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林宇在《中国高教研究》发表的《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认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和前提条件。基于2000年以来相关统计数据,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认识不到位所造成的制度不完善,必须加快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和职称评审制度,保证高职院校办学投入和教师培训投入,正确引导专任教师的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对传统职业教育产生了强烈冲击,职业技术院校纷纷开始着手发展符合自身需要的远程教育管理系统。其发展模式一般为:开发功能完备的远程教学平台,构建稳定、高效的硬件保障系统,建立科学多元的远程学习资源库,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未来职业院校远程教育的发展,应重视远程教学平台的整体规划与系统管理,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院校间的远程教育合作机制。  关键词 现代远程
摘 要:以“三年级第一学期《多种形式运球活动方法及综合活动(行进间运球)》单元及此单元第三课次设计”为例,对基于篮球运动项目特征的 “学、练、赛”一体化单元和课时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提出“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要做到科学有效,重视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关注课堂教学实施模式与练习方法,巧妙运用单元和课时设计的教学策略,丰富多样化的练习形式。  关键词:篮球;项目特征;“学、练、赛”;教学设计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这是朱德全的行政职务。课程与教学论,这是朱德全的研究方向。这些年,他开始将研究重心转向职业教育。2010年,他出版了《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直面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发生发展问题以及学习方法。近几年,他在国内多家有影响的报刊发表论文,阐释他的职业教育观。他认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在规模与质量上呈现一种张力性矛盾:一方面,一些区域的职业教育投入水平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需要,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