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细节 优化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uangwu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学习数学会有一定难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需注重课堂效果的构建,采用细节教学法对教学进行优化,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强其学习兴趣。细节虽小,却对开展数学教学具有较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细节的把握,从而展现不一样的精彩课堂。
  一、挖掘教材中的细节内容
  教材是学习的基础,相关的数学理论在教材中都有体现。因此,为了实现数学课堂的细节性,教师需充分利用教材,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构建具有细节性的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轴对称》的内容时,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先和学生形成互动,引导学生用剪刀剪出一些图形,可以是轴对称图形和非轴对称图形,然后挑选几个图形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会指出蝴蝶、飞机、苹果等图形具有“对折后重合”的特点,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再指着房子的图形问学生这个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他们会发现这个图形对折后不重合,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图形一点都没有重合吗?学生又会进行认真观察,发现这个图形有些地方是重合的。教师再问哪些地方是重合的,学生回答房子部分重合了,但是有烟囱的地方没有重合。对于这个细节,学生观察得很仔细,接着教师便可以引出“部分重合”和“完全重合”两个概念。这些细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掌握了数学内容的精髓,并突出了轴对称图形的本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对数学内容进行扩充,使教学显得更为生动有趣。
  二、精选数学学习材料
  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还需借助一些数学学习材料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生成数学学习中的细节元素。数学学习材料应简单易得,与数学内容紧密联系,这样更能促进细节教学的开展。比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如果单单依靠教材上的内容,学生对抽象的圖形无法准确地把握其面积的计算方法,会增加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应用教学设备中的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图形来组合图形,进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不同图形的组合方式,教师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图形组合成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进而让学生计算面积。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学生可以将图形任意拆分,从而自主地总结出图形的添加和分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快地得出图形的面积,从而实现高效学习。另外,在拼接组合图形的时候,学生还会提出用三个或四个不同的图形进行组合,思考这种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不断实践,学生便会发现这类组合图形的理论原理,从而加深理解。
  三、有效思考数学学习中的细节
  数学知识是需要不断地思考与挖掘的,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能够发现数学内容中存在的更多细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细节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一定作用,可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更深刻的领悟。比如在教学《3的倍数》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列举一些3的倍数的数字,让学生分析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有些同学会产生这样的思考: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如果是3,6,9的话,那么这个数是3的倍数,如果不是3,6,9,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验证,看看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在验证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又会产生另外一个思考:如果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不是一位数,再把和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直至结果是一位数,看这个数是不是3,6,9。这个猜想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将原先错误的猜想转变成了正确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猜想与思考给予重视,并要对这一细节给予正确引导,使之得到良好处理,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细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细节点,通过对细节内容进行合理处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更好地掌握学习要点,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其他文献
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信息技术教育不只是技能培训的继续,更要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做足功课,使之有更深广的内涵。教学反思作为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已经受到了广大中小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中重要的一环。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也就是说,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文本理解和学习,而是向着培养拥有优秀文学底蕴的人才迈进。相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也发生改变,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构建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观念的培养是小学阶段必须关注的教育问题。将语文教学同合作模式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鼓励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教师在开展完相应的活动后,就认为没有什么事要做了,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有开始、有过程,却没有结尾,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那么什么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尾呢?笔者从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尾为:评价。教师应高度重视评价分析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可以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发展空间,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可以有效地释放学生的创造性
在当下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而在小学阶段,科学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学生在生活中虽然也能耳濡目染地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但是明显不够全面,不够完整,因此,有必要进行科学引导。“小学科学”课程的开设,既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要求,因此以“追问”的手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辨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智慧校园”等一系列的新名词相继出现,其作用和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从思想改变课堂,到行动改变课堂,再到技术改变课堂,这是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结合的过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建构主义课堂模型是当前教育的新特点之一,而前置作业是生本美术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一、美术翻转课堂概述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因此,在小学不同的学龄段,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数学学科知识系统性教育十分必要,其对全面地、系统地、高效地培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全学段贯通式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整合度及教学质量,全方位地、高质量地完成育人目标。  一、数学全学段贯通式教育的必要性  (一)符合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