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来源 :读写算(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RBWD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提出问题是关键,提问则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师生交流活动.提问包括了老师向学生提问和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渴望而提出的疑惑.《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进行;在教师指导或引导下的数学化过程、再创造过程而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营造师生互动环境.
其他文献
强烈的创造意识、旺盛的创造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的素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就是创造能力,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下,老师有目标的引导和学生在积极主动
介绍了电于束潘宁阱非中性等离子体实验.利用具有小正则角动量电子束的注入,在装置中形成了有稠密核心的电子等离于体.当潘宁阱中电磁场匹配时,约束电子的散射最强.注入电子
应用LAS2000辐照设备、射频离子源设备及HL1M装置对等离子体与石墨及其涂层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进一步优化HL1M装置原位处理工艺、杂质控制以及HL2A装置第一壁的选材
叙述了用电子回旋辐射测量电子温度的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在HL1M托卡马克上的不同放电条件下的实测结果。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如电流上升、弹丸注入和重杂质聚集,出现了电子温
利用三级差分抽气的分子束质谱装置,对短间隙纯氢异常辉光放电阴极鞘层区中Hn+ (n=l~3)离子粒种及相对离子流强度与气压、放电电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133~665Pa氢气压下的放电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新建成的HL-1M装置离于回旋共振加热(ICRH)射频系统,经工程联调,已达到输出功率500kW、脉宽100ms、频率26~36MHz.在环向场BT=2T、等离子体电流Ip=150KA、电子密度ne=(1~5)×1013c
使用十六道探测器阵列在HL-1M装置上对中性束加热等离子体中注入氢丸和铝杂质的辐射损失功率进行了测量.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获得了以下主要实验结果,(1)中性束加热等离子
孙湘先生1916年5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34年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翌年转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毕业.在北平期间,她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毕业
在素质教育不断实行的背景下,人们把关注点放在了教育上。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便是语文。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模块。在此,教师应该向学生呈现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