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融入课堂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fei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与法治》是目前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该课程的开设体现了我国小学教育的完整性与全面性。现阶段,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我国许多小学纷纷开始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然而在具体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却存在诸多不足。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小学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只有让其贴近生活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究。

  新时期,随着我国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从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来看,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缺乏联系,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树立的关键时期,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生活为背景开展的教学工作,通过浅显易懂的生活事例清晰准确地表达教学知识。目前,生活化教学已成为小学阶段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小学课本中的知识内容与小学生日常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由此也为课堂生活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基础条件。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应该将课堂教学工作生活化,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及法治思想。

二、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是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所设置的一门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及法治意识。而脱离生活与实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是不科学、不完善的,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以一种更加实际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及法治意识,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國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小学教育的许多教学内容和方式缺乏科学合理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将其视为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基础内容。从教学角度来看,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效果不佳,也难以将《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思想传递给学生。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能够加强课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教学内容更加浅显易懂,课堂氛围更加浓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如何让生活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延伸课本教学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个人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生活化教学就是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在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更加深刻形象地阐述课本知识的核心与内涵,让学生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与认知课堂教学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主动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本素材之外,并通过生活实例强化小学生的理解与认知。
  (二)引入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教师恰当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是在课堂上营造一个生活情境,进而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例如,在一年级《上学路上》这一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上学路上的情境,并通过礼让行人、自觉排队等生活中的小事及实事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强化理解和认知。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十分科学的教学方法,但需要教师合理设计和把控教学内容,并做好课堂效果及教学目标之间的平衡,如此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积极促进自身教学理念的提升,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思想品质和法治素养的学科。由于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推进生活化教学时还要高度重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落实。例如,在一年级《新年的礼物》这一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身体、学习、生活等方面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收获,并制订不同的新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思想与表达,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表达自身观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四)拓展课外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端正的思想道德观念,而课外实践则能够给学生带来切身的认知与感受。《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不但要注重课内外教学内容的整合,还要延伸到课外实践,促使学生更好地达到知行合一。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敬老院帮助老人活动、社区垃圾分类活动、务农学农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小事不断培养和塑造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实现课堂生活化教学工作的转变。

四、强化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举措


  (一)革新教学理念
  在素质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下,学校要高度重视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但要想实现教学工作的生活化转变则需要对现阶段的小学教学理念加以革新。目前,我国小学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体教学工作的重心侧重于数学、语文等主要学科。因此,要想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首先,教师要正确认知《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其次,革新教学理念,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和意识,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
  (二)提高教师水平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还要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具体而言,为更加科学合理地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教师要具备设计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即能够基于教材科学合理地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避免课堂教学过于追求生活化而影响课本内容的教学质量。其二,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态。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需要正确认知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起到榜样和表率作用。其三,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控制能力。生活化教学由于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的兴趣高涨,此时就需要教师合理把控课堂氛围。由此可见,在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以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是全新教育理念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要将生活融入教学课堂中,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潭岗小学)
其他文献
深度学习是需要幼儿的感觉、知觉、意识、价值观全面参与的一种活动,是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兒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鼓励教师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展开深度学习。如何将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融入幼儿园科学教育领域,是幼儿教师应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针对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就如何利用多方式的支持性策略引导小班幼儿进行深度学
户外游戏是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园开展多种多样的户外游戏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和家长应当充分意识到户外游戏的重要性,积极带领幼儿参与户外游戏,让幼儿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品格。一、户外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户外游戏活
在幼儿活动中设置美工游戏  幼儿园美工游戏活动就是以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以及活动类型为前提,将环境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层次,让幼儿能够进行自由选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能力选择具体的内容,获得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获得成长。  美工游戏设置可以为幼儿提供动手学习的机会,实现幼儿的多方面发展,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幼儿的兴趣爱好,了解小班幼儿的具体情况,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游戏的内容,可以结伴玩耍,自由地探索
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游戏来源于生活”。区域游戏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幼儿活动乐趣、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的活动形式。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活动范围、活动种类和玩伴,有助于幼儿自主性活动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中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帮助,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发展幼儿的游戏自主性,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区域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一、良
幼儿园审美教育实践中的本土化指的是将幼儿的审美实践教育课程与本地的文化特色等结合起来,从而使幼儿的审美实践教育更具特色,并通过本土化的教育帮助幼儿对本地文化产生更加准确的认知,在提升其审美能力的同时对本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提升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本土化的审美实践教育还能提升幼儿自主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提升幼儿的潜力。  当前,幼儿园的审美教育大多以美术教育、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或者手工的方式来完成。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是传家宝,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能够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的珍贵的家族文化,它润物细无声,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孩子是教育引導的主要对象,是弘扬传承好家风的新鲜力量。“立家规”并不是限制孩子的自由和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有序地生活、学习、游戏、与人和睦相处,使孩
幼儿本身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因此在游戏活动中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结合体育、美术、文化、音乐等相關元素对游戏活动的方式及内容进行设计。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及审美情趣,同时使幼儿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及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游戏活动与教学的融合不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且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奠定了儿童的性格基础,而团队环境的熏陶对儿童成长起到重要引领作用。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第一个规模化团队环境,幼儿园对儿童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影响。利用种植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幼儿教育改革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知识扩展需求与身心成长需求,对幼儿园课程做出调整,教师应善于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借助种植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真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探究能力。  种植活动能培养
提升幼儿园儿童的身心素质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由于幼儿的年龄尚小,心智不成熟,对家人的依赖感比较强,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游戏教学符合当前幼儿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提升幼儿注意力。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使教学效率有了很大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正视互动游戏的意义,并对足球教学活动形式进行创新,结合学前孩童的年龄特点、体能差异和教学现状来开展工作。教师要科学安排互动游戏教学,实现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慢性疾病,目前其病因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动脉血管弹性减弱,脂质存于血管壁中,会导致血压上升的情况。此外,血压上升还与情绪波动、胰岛素抵抗以及肥胖有关。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进行血压控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本文重点介绍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希望可以为部分高血压患者提供帮助。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的基础判定标准是患者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