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判、自我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无论是从自身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都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导致大学本科毕业生严重“过剩”,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就业机会非常难得的形势下,很多大学生在面对来之不易的求职机会时,仍然不知道如何去争取、把握和选择,甚至出现困惑、迷茫等现象。这样势必就加重了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难度。深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身的技能、兴趣、爱好、特长、知识、经历等职业特点没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更没有根据自身的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及早地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校生急需职业规划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作为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锻炼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作用。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个人有目的地对自身的技能、兴趣、爱好、特长、知识、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对于高等院校而言,这种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解决大学生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就本质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对学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管理,通过让每个学生明确其职业目标,使之自觉地按预期目标的要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这样,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学生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
  高等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是将职业发展指导与职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以一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培训帮助大学生获得职业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就业技巧,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明确奋斗目标、合理安排生活、准确进行职业定位,对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建立职业理想,培育较高的职业素质,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事业观、人生观,使之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等个人特质,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提高就业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大学生就业。
  
  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全国各大高职院校都在大力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工作,但成效不容乐观,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意识淡薄、职业测评不科学、课程安排不合理、师资队伍无保证、课程内容缺乏实践性、教学方法单一等等。
  首先,高职院校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应有重视。例如,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及规划技巧的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师资投入也不够,职业指导师自身的质量和辅导质量没有保障,职业生涯规划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其直接结果就是学生无法掌握科学设计自己职业生涯的原理及办法,严重打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在政策的驱使下,高职院基层单位多数是以一般的就业指导形式弥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空白,仅仅针对毕业班级开展例行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率的压力下催促学生尽早签约,以便完成学校就业指标和任务,这种依赖学生就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非常盲目,本可以持续发展的职业发展力严重受损。虽说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类的课程和讲座,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案例的指导与支持、指导工作缺乏持续性、辅导老师的专业水平没有保证等因素,大学生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满意度比较低,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并不理想,效果并不明显。
  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社会的关注以及媒体的宣传,使得大学生逐步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一些职业测评工具也开始进入了大学生的视野,一些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也列入了课程安排中。即便如此,高职院校的学生仍然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充分理解,即使学生知道该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但因无法判断自己的潜能何在,无法辨析自身择业的优劣势,无法准确定位职业方向,从而影响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症下药,高职学生职业有通途
  高职院校要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把这个问题提高到与大学生的招生就业一样的地位。同时,把大学生职业规划这个问题归到大学生必修课程内,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落实程度。高职院校要变革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思想,创新就业指导形式。可行的做法是从就业指导转为生涯辅导,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择业观,增强长远规划的意识,培养职业规划的能力,使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随时调整个人发展中的偏差,完善职业所需的素质,做出正确的抉择,从而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另外,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就业指导部门的建设,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加大职业指导师的培养,解决师资专业性不够、职业规划知识不足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生涯规划辅导老师的专业化应主要体现在主体意识、理论素养以及实践技能等三个方面,应通过专门培养、理论进修、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及时,具体内容要实在可行,指导过程要持续。高职院校对于在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计划,应该从学生入学就开始,认真思考自身职业生涯发展问题,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学生的职业意识启蒙阶段打下良好基础,并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始终,为学生提供持续、有针对性和内容实在、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不应该仅仅关注毕业生这个群体,而是应当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建立分阶段、有侧重、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按照各年级学生的不同发展状况逐级逐层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依据学生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与内容,切实开展规划教育。第一阶段为培养职业意识和开展生涯规划,主要是面向一年级新生,介绍专业发展方向,培养职业意识,合理规划未来;第二阶段为发展职业素质和培训求职技巧,主要是面向二、三年级学生开展成才教育和求职方法指导,着重指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加强求职技能训练,开展求职指导;第三阶段为综合指导和搭建平台,主要是面向毕业生宣讲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努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理想。
  切实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当前高职院校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实现学生成功就业不等于完成了高校的使命,要帮助学生建立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是高校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职业规划指导师,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和心理特点,通过有效途径,增强学生专业选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需要和准确自我定位,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作者供职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
其他文献
常规的筒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不考虑桩身和桩间土荷载分布形式对地基附加应力的影响,且无法考虑桩身与桩间土的差异沉降.针对路堤荷载作用下的筒桩桩网复合地基,基于Mindlin解分别推导了桩端阻力、桩外侧及内侧摩阻力所产生的附加应力;同时运用Boussinesq解给出了路堤荷载作用于桩间土产生的附加应力.此即用于计算筒桩桩网复合地基附加应力场的M-B联合算法,此法可较合理考虑路堤加荷过程中桩身和桩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