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h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势必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提高学生会计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这一发展趋势的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更是优化学科建设和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 职业素养 教学改革
  当今高职院校不管是从国家政策支持还是社会发展需求上,都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会计专业在这种机遇中迎来了新的发展和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仅是停留在人才竞争和培养模式的环节上,而是关乎教学改革导向的整体设计及思路问题,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集中到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上来。
  一 、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素养是指每个职业人在顺利完成某项职业活动时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谋求职业持续发展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的综合体现。就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而言,主要表现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核算的职业技能、求实的职业态度等,它是内化于每个会计职业人本身的内在精神品质。目前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倾向,甚至唯“证”是图,把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变成会计证培训,把高职院校变成考证培训班,尽管这样的现状存在着现实依据,但并非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技能和证书固然重要,而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职业和个人的发展。在“重技能、轻素养”的培养倾向之下,高职院校在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全面。在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完全体现会计职业所应具备的素养,更多的是重视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另外,有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写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全面、具体,而没有完全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其二,师资力量没有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要培养具备知识、技能、品德全面素养的学生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就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而言,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不足。一方面,从客观上说,学校基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难招聘或者引进高级会计人才,具备这样条件的人才也会因待遇及发展空间等因素而流于学校之外。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的高职院校,专业的人才更是欠缺。另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企业一线操作的工作经验,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为企业输送一线工作人才,这样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未能顺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其三,教学模式不科学、教学设备不健全。会计专业注重理实一体,理论课与实训课要各占一定的比例,并且实训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课与实训课的侧重点,搭配不合理,导致学生难以学以致用,也缺乏校外实训的条件和场所。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不遵循专业和学科的培养规律,经常是根据教师来开设课程,这必然会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科学。同时,有关会计实训的教学设备不齐全,主要是实训室不能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设备老化或者跟不上现代会计发展的需要等等。其四,学生自身文化基础普遍偏低。高职院校从录取的生源都与其他层次的高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基础知识、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格完善等都非常有限,导致其在会计专业的学习上受到自身因素的限制比较大。总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要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需要从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二、多渠道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高职院校更加注重“职业人”的培养,“职业人”表现为精湛的技能和高尚的精神品质,简言之,就是内化为素养,外化为技能,二者统一于“职业人”之中。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教育学的理论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导向作用非常关键,以什么样的老师来引导什么样的学生一度成为高职院校共同探讨的话题,目前,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不能仅仅只是一名会计理论教师,同时,还应该具有会计师及以上的技能型素质教师。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从业资格证、职称资格证的技术资格考试,打造“多师型”教师,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和技能,也会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加强职业技能、拓宽职业视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高职院校招聘教师的要求只停留在“专业”层面,甚至有非专业的教师给专业的学生上课,这一方面反映了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紧缺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学校对人才引进受国家政策所限而无力招聘到需要的人才。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就业压力和人才竞争日益加剧,学校应该借助国家对职业院校的政策支持加强人才强校战略,不仅要以“双师”作为入职的基本资格,更要激励现有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断追求职业新境界,努力成为“双师型”或“多师型”教师,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职业精神向导。人才培养在于教育,教育在于学校,学校在于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永恒的课题,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更多高素养的学生。
  2.推动校企合作“双向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一大舉措。让学校走进企业,让教师走进企业,让学生走进企业;同时,让企业办进学校,让企业高技能人才走上讲台,让企业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这样“双向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集中在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上。从学校层面说,要实现这种良性“双向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从教师层面说,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定期到企业“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企业一线研究会计工作的运作规律,掌握企业会计一线工作的实际操作、规范标准和道德要求,这样有利于更好的指导学生;从学生层面说,学生到企业检验和锻炼自己所有的会计技能,在具有的工作岗位是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职业素养。学校企业的“双向互动”可以实现学校教学、就业、实习等人才培养多个环节的良性互动,让企业成为学生端正职业态度、提高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的平台。   3.强化“双证毕业”资格。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证是证明学生掌握技能的一种形式,持证上岗也是会计职业的基本要求。把“双证”作为学生的毕业的前提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更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途径之一。“双证”指的是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和毕业证,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要求考到会计从业资格证或者学校认可的与专业相关的其他技能证才能领取毕业证。通过“双证毕业”的要求调控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既要围绕学生考证,但又不能局限于考证;学生要把考证作为学习的首要任务,但又作为终极目标。要打造“1+1+N”的毕业模式,这是會计专业素养中“精技能”的体现,在鼓励“多师型”教师同时大力倡导和培养“多证型”学生,二者是相互对应、相互促进并统一于一体的。“证”代表学生的一种技能,而技能又是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考证也是提升素养的题中之义。
  4.拓宽“双向选择”的实习–就业渠道。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企业就业,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企业和学生之前建立“双向选择”的实习、就业模式,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角色转变的适应性期。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不断拓宽学生实习、就业的新渠道,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的培养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学生企业,形成竞争机制,并在这种竞争机制中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自觉提升。另外,应积极建立校外会计实训基地,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贯穿着会计实操,而这些实操都是在开展,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总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应站在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高度,按照“职业人”培养目标大力培养会计“职业人”。同时要加强学生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的系统化建设,即“三线建设”,包括职业基本素养线、专业理论素养线和专业技能素养线。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要注重教学因素、教学资源的整合,全方位、多渠道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峰.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系统化设计思路[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 .
  [2]朱丽新.浅析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养及其培养模式[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3]张秀君.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养与技能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1,(16) .
  [4]刘颖.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4) .
  [5]孔德军.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养项目课程设计[J].财会教育,2011,(4) .
  作者简介:龙章烈(1966-),男,侗族,贵州天柱人,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学管理;高职数学教学及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陈礼松(1986-),男,侗族,贵州黎平人,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财经教师、讲师。
  ※基金项目: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于会计专业职业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其他文献
摘 要: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编写教材工作成绩显著,教材自编率逐年上升,这是一件很可喜的事情,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了抓内涵建设的重要阶段。教材质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尝试建立高職教材质量学生评价体系,对现有选用教材进行科学的评价与筛选,对自编教材、新教材质量加以把关,逐步建立
期刊
摘 要: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法已经逐步走进了体育教学并且逐渐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多媒体呈现出来的资源的丰富性、教学的互动性、表现的直观性和内容的重复性使得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获取和记忆知识、有助于教学的实施和管理。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法 体育教学 必要性 意义  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今天,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多媒体教学法已经逐步走进了体育教学并
期刊
摘 要:参赛目标定向问题一直是影响运动员比赛发挥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目标定向是运动员赛前和赛中的注意焦点,决定着参赛状态。过度关注比赛结果的自我定向将会干扰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而专注于比赛技战术操作过程的任务定向将会为运动员顺畅和有效发挥技战术能力提供坚实和稳定的心理支撑,是比赛获胜的重要法宝。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共同制订正确合理的参赛目标定向过程中有着各自的任务和方式。  关键词:参赛目标定向 任务定
期刊
摘 要:在竞争激烈的竞技赛场上运动员的情绪体验丰富而鲜明,对情绪的控制与调节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的比赛发挥水平。以运动心理学关于竞赛情绪对竞赛表现的影响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运动员在赛前赛中情绪状态表现与调控的主要情况以及竞赛情绪调控技能。  关键词:竞赛情绪 状态表现 控制 调节  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是“夺金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比的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太多的实例
期刊
摘 要:网络在快速普及,这种趋势下的大学生也日益接受了新阶段的影视文化。网络影视文化表现出全方位的影响,深入至日常的校园生活。目前的阶段内,学校针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已经表现出成效性,但仍没能够完善。网络影视包含了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也不可忽视潜在的消极干扰。对于此,有必要探析培育核心价值观进程中的网络影视文化影响,进而明确网络文化带来的价值观挑战。强化价值观的构建,才可以服务于价值观培育的质量提
期刊
摘 要:体能训练是一个与专项训练紧密结合的完整系统和整体。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检验做支撑。对体能训练进行深入研究和细致分析,通过实践上升到理论去论证,避免盲目性和破坏性,加强体能训练的科学严谨性。  关键词:竞技运动 体能训练 实践认识 专项素质  随着竞技运动不断发展,竞赛制度规则不断改革,比赛更加激烈,观赏性更强,运动训练中把对体能的发展逐步扩大,使之在训练过程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室内设计现有的教学情况、“工作室制”教学方法、“工作室制”教学应具备的条件三个方面介绍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这三个方面中,“工作室制”的教学方法为重点,主要从工作室的概念、特点、功能、教学模式的意义等四个方面对室内设计“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室内设计 “工作室制” 教学模式  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室内设计的专业课与相关工程
期刊
摘 要:在《信息模型与数据挖掘》精品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院校实际,培养具备复核知识结构的教学师资,打造良好的课外实践学习环境,编写契合实践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任务书和任务指导书,调整传统的课程考评体系向过程化考核转变,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提供专业的课内课外实践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价值管理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信息模型 数据挖掘 BIM 工程造价专业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科研在高校教师教学中的重要性,首先说明高等学校要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证教学质量,而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依靠科研,然后描述了目前高等学校教师搞科研的现状,指出科研在高校教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科研能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丰富高校教师的精神生活,科研能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科研能体现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最后总结高校教师必须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科研。 
期刊
摘 要:竞技比赛中逆境应对训练模式首先将传统模式的培养与评价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改革为寻找、评价、预见比赛过程中的典型逆境,然后控制自身不合理性并充分利用对手不合理性,通过训练掌握应对逆境的策略和技能,达到成功破解挫折和不利局面,进而掌控比赛进程。  关键词:比赛逆境 应对逆境训练 挫折 策略 技能  逆境是指不利于本方的情境。许多运动员逆境中的反败为胜依靠的是应对逆境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心理技巧。比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