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竞技运动体能训练实践的若干认识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ji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能训练是一个与专项训练紧密结合的完整系统和整体。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检验做支撑。对体能训练进行深入研究和细致分析,通过实践上升到理论去论证,避免盲目性和破坏性,加强体能训练的科学严谨性。
  关键词:竞技运动 体能训练 实践认识 专项素质
  随着竞技运动不断发展,竞赛制度规则不断改革,比赛更加激烈,观赏性更强,运动训练中把对体能的发展逐步扩大,使之在训练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准备活动、康复训练、预防伤病、专项训练、调节转换、整理活动到积极性调整训练的安排,都应归入体能训练范畴,且训练比重加大,以往专项技术训练过于单一,精力过于集中,机体局部负担过重,很容易造成伤病出现,专项训练水平提高较慢,停滞不前。只有把体能训练融入专项训练中,发展专项中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把获取的能力在专项技术中表现出来,才能使专项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和展现,运动技术水平才能提高到新的阶段。一个高水平的运动员如果专项技术训练比例占80%,强度大,机体承受能力有限,很容易出现伤病,即便知道但也很难控制;而减少专项训练比重,其结果就是受傷。专项训练停止,只能针对性安排身体素质训练,强化薄弱肌群的力量练习和专项所需的综合素质练习。通过治疗以及合理的体能训练,伤愈后逐步进入专项训练,几个小周期后专项强度逐步提高达到新的水平。在今后的训练中安排好技术和体能训练的比重,结合各专项不同特点安排好训练,不再产生被动性的体能训练,即如何结合不同项目合理科学安排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比重,合理控制量和强度是竞技运动训练关键和系统训练保证。
  一、体能训练计划安排与实施
  体能训练应在全年和多年的训练中有计划进行,目前在国内很多项目青少年的训练重视程度不够,体能训练单一,造成专项素质不能平衡发展,技术项目过于重视技术,体能项目过于重视体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应在训练中找出针对性的方法,在不同的阶段如准备期、竞赛期、调整期,体能训练要有所不同;严格控制运动量,发展的方向要有目的性;在每个阶段中小周期的训练计划安排要细化,将速度、灵敏、力量、柔韧、有氧无氧耐力组合起来进行系统训练,内容多样化,循序渐进,提高整体机能水平。准备期的体能训练:主要以全面的身体素质为主,凡能促使运动员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都可采用,训练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有趣、整体运动量较大、强度小,注重全面性的训练。竞赛期的体能训练:主要以专项身体训练为主,以不同的强度完成专项所需要肌群力量、速度、节奏、耐力的训练。提高专项素质水平,量小、强度大,协调发展专项素质。调整期的体能训练:主要以有氧耐力和各种恢复性训练为主体,保持力量和一般身体训练,量和强度较小,训练课适当减少,充分恢复,控制好体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制度,准备下阶段的训练。
  二、速度、灵敏性练习
  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是大多数运动项目重要素质之一。具备高水平的速度素质就能较轻松的完成动作,使肌肉工作更加放松、协调、节省能量。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和基础力量的发挥是相关联的,所以速度素质也可称为速度力量。动作速度是由大脑皮层神经活动所决定的,这种动作引起的肌肉收缩、放松形成协调动作。要提高速度应首先发展肌肉力量,增大肌肉体积,提高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速度练习中应把动作速度、反应速度、速度耐力、灵敏性有机组合安排训练,强度90%以上,量适中,时间短(速度耐力可根据专项需要而定),从适应到稳定,再破坏再适应,针对性提高速度训练的能力,使之在专项应用中更为突出。重视速度素质是各运动项目的重中之重,它是力量、协调和灵敏的综合表现。
  三、力量和柔韧性练习
  大多数运动项目力量训练中的绝对力量、相对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专项力量的训练是训练的重点,保证专项训练质量,防止局部负担过重,预防伤病,维护训练系统。任何肌肉力量的提高都能较明显的表现于专项技术训练和比赛中,增加运动员自信。重视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的核心。力量训练需先练大肌群力量,再练小肌群力量。注重全面性和平衡发展,绝对力量是最大肌肉力量,需用最大用力方法去练习;力量耐力可增大肌肉体积,需连续多次完成动作至肌肉疲劳,达到极限;速度力量可采用计时方法,一般不超过10秒,快速完成,提高收缩速度;相对力量一般采用克服自身体重训练方法。力量训练应根据各专项不同特点合理安排,手段多样性,针对性强;力量练习不仅提高肌肉力量,同时强化肌腱和韧带组织,坚固关节组织;注重训练质量,宁精勿滥,注重动作技巧,调整呼吸,针对个人力量的百分比负荷进行训练;组次针对不同个人应有所变化;大力量练习必须有专人监护,防止意外受伤。力量训练必须和柔韧性素质训练相结合,这样可以防止肌肉僵化,增加肌肉弹性,减少肌肉紧张,促进肌肉恢复,提高肢体活动范围,在提高力量的同时改善肌肉质量,防止肌肉受伤。
  四、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对大多数运动项目来说耐力素质不仅在比赛中需要,而且在平时训练中完成大运动量计划时同样需要。增强有氧耐力最好手段是低强度长跑,改善心血管呼吸系统机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红细胞数量,锻炼运动员意志。发展有氧耐力需根据项目不同特点用不同时间强度来完成,根据阶段性要求逐步提高训练强度。提高有氧耐力水平后机体工作能力和脑神经细胞工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使机体在缺氧时保证氧气供应,在疲劳不断增加时不降低训练质量,不破坏正确技术动作,稳定训练和比赛中专项技术的表现。有氧耐力对体能恢复、竞技状态保持有积极作用,有氧耐力训练在准备期重点发展;无氧耐力取决于有氧耐力水平,根据不同专项特点发展无氧耐力(专项耐力)。无氧耐力供能主要以糖元乳酸供能为主,各种运动项目可根据自己项目的特点选用80%~90%的强度、持续时间在1分钟左右的训练组合,也可借用田径训练专门发展无氧耐力跑,距离在200~400米之间,但要求最后50米~100米不能降低跑动速度,应在心率恢复到10秒20次时就可以进行下一组的练习。无氧耐力应在竞赛期训练中结合专项特点制定训练计划并进行系统训练;有氧无氧训练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跑进行训练,根据任务不同制定训练计划。小强度的跑对恢复和积极性休息有很好的效果;变速跑比快速跑和匀速跑更加有效;长时间的变速跑能综合发展有氧和无氧耐力水平;间歇跑发展有氧和无氧,提高混合代谢水平,提高心脏每搏输出量,改善和提高心脏功能。有氧无氧耐力素质是体能训练的保障,各种运动项目都必须有自己独特发展耐力的方法和手段。   五、耐力项目力量训练
  由于目前对耐力项目力量训练有些认识上的误区,致使力量训练计划安排不够合理,没有达到专项化高度要求。有计划性、针对性的合理力量训练绝对有助于提高耐力专项能力,同时也可以弥补耐力专项的某些不足。大量耐力项目力量训练后数据结果表明,力量训练能增强耐力项的肌肉协调工作能力,提高效率,减少损伤,提高耐力项目持续高强度运动能力,特别是通过爆发力训练可以提高耐力项目最后冲刺能力;同时有数据表明耐力项目进行合理力量练习有利于提高专项无氧阈能力,提高技术经济性,增加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提高力量产生能动力,减少运动时能量损耗率,延缓快肌纤维肌肉工作疲劳时间。从实证统计发现耐力成绩越好其力量水平也相对越高。耐力项目一般性特点是负荷相对较低、重复次数较多。通过耐力训练可以发展最大摄氧量,提高有氧氧化能力。现在大部分耐力项目要求在坚实的有氧工作能力基础上提高无氧代谢能力,而力量训練恰恰可以增加无氧代谢能力。力量训练一般性特点是增加肌肉最大力量,增加无氧工作能力,增强爆发力。力量训练可以提高完成低负荷多重复次数练习的能力。力量训练的生理适应是肌纤维横断面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增强,无氧阈水平提高。耐力项目的力量训练是为了使运动员更好的完成技术动作,最大限度节约能量、集中神经调节。耐力项目的力量训练安排原则主要是专项性、超负荷和渐进性,在以上原则基础上合理制定训练步骤,其中练习顺序尤为重要,具体练习顺序应为:核心练习,主要作用是提高身体控制力和平衡能力,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它肌群的能量传输,预防运动损伤,协调工作效率,提高身体位移速度;大肌肉群力量;小肌群辅助练习。耐力项目力量训练运动周期长,负荷相对比较低,力量训练中肌肉耐力力量的练习应该在整个大的力量训练周期中占主要地位,通过肌肉耐力训练提高运动机体的抗乳酸能力。肌肉耐力力量训练的负荷量不是越大越好,要时刻保持机体的神经兴奋性。原则上提高肌肉耐力力量还是要提高训练负荷强度,通过相对较多的练习次数刺激身体承受能力。随着阶段训练进展力量能力也会有一个阶段性提高,机体始终接受新的刺激,以完成机体不断打破原有平衡,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过程。但是随着全年竞赛周期越来越多,赛前肌肉耐力力量的训练次数要逐步减少,而爆发力训练次数要逐步加强,因为耐力力量训练对神经冲动的刺激不大,相反会减少神经冲动,延缓了肌肉快速工作时间,而爆发力训练正好可以有效调动神经冲动,以适应比赛高强度要求;赛前两周停止力量训练身体的肌肉能力及神经冲动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体能训练是一个与专项训练紧密结合的完整系统和整体,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做支撑。目前国内外关于快速力量训练、灵敏素质训练、身体核心区训练以及力量训练周期安排等训练理念和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将这些训练理念与足球专项体能训练更好地结合起来,对提高足球技战术水平,特别是建立高素质的青少年梯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足球 专项体能 体能训练 训练理念  现代
期刊
摘 要:经济新常态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论述了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分析了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特点,在剖析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有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 应用型 国际经济与贸易 课程体系 重构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原来的高速、粗放型增长变为现在的中高速、内涵型增长,各行各业都谋求转型升级,在这样的背
期刊
摘 要:中学生权利意识已经觉醒,但还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当前,中学生权利意识呈现出诸多问题,亟待给予正确的教育和科学的引导。探析中学班主任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培养路径,对中学生权利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班主任 中学生 权利意识 培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作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权利意识正是人权得到尊重和保障的基
期刊
摘 要:下肢工作肌群的退让收缩能力是决定排球运动员起跳效果的主导因素,起跳动作中肌肉表现出超等长力量特点,立定三级跳远、多级单足跳、跳箱跳深、跳栏架等跳跃练习有效发展下肢肌群专项力量。以杠铃为主的负重练习需突出专项技术特征。大腿后部肌群力量水平与大腿前肌力量水平达到适当比例是提高起跳速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排球 起跳 专项力量 杠铃负重 股后肌群  由于对扣球起跳过程中肌肉工作方式及其利用肌肉
期刊
摘 要:运动恢复是全面康复,运动损伤后的恢复不仅要帮助运动员迅速恢复身体状态,更重要的是恢复其心理状态。对于运动损伤后的恢复治疗练习,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明确恢复目标。恢复练习要与项目特点相结合,项目特点不同选择练习是不同的。因此要制定对受伤运动员具有针对性的恢复计划,功能性恢复包括:灵活性、有氧耐力、绝对力量、爆发力、肌肉耐力、敏捷、平衡和本体感觉,对运动员损伤后恢复一定要建立在医务监督和科研实
期刊
摘 要: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编写教材工作成绩显著,教材自编率逐年上升,这是一件很可喜的事情,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了抓内涵建设的重要阶段。教材质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尝试建立高職教材质量学生评价体系,对现有选用教材进行科学的评价与筛选,对自编教材、新教材质量加以把关,逐步建立
期刊
摘 要: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法已经逐步走进了体育教学并且逐渐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多媒体呈现出来的资源的丰富性、教学的互动性、表现的直观性和内容的重复性使得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获取和记忆知识、有助于教学的实施和管理。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法 体育教学 必要性 意义  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今天,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多媒体教学法已经逐步走进了体育教学并
期刊
摘 要:参赛目标定向问题一直是影响运动员比赛发挥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目标定向是运动员赛前和赛中的注意焦点,决定着参赛状态。过度关注比赛结果的自我定向将会干扰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而专注于比赛技战术操作过程的任务定向将会为运动员顺畅和有效发挥技战术能力提供坚实和稳定的心理支撑,是比赛获胜的重要法宝。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共同制订正确合理的参赛目标定向过程中有着各自的任务和方式。  关键词:参赛目标定向 任务定
期刊
摘 要:在竞争激烈的竞技赛场上运动员的情绪体验丰富而鲜明,对情绪的控制与调节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的比赛发挥水平。以运动心理学关于竞赛情绪对竞赛表现的影响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运动员在赛前赛中情绪状态表现与调控的主要情况以及竞赛情绪调控技能。  关键词:竞赛情绪 状态表现 控制 调节  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是“夺金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比的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太多的实例
期刊
摘 要:网络在快速普及,这种趋势下的大学生也日益接受了新阶段的影视文化。网络影视文化表现出全方位的影响,深入至日常的校园生活。目前的阶段内,学校针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已经表现出成效性,但仍没能够完善。网络影视包含了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也不可忽视潜在的消极干扰。对于此,有必要探析培育核心价值观进程中的网络影视文化影响,进而明确网络文化带来的价值观挑战。强化价值观的构建,才可以服务于价值观培育的质量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