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脾切除后IgM减少与促吞噬肽降低及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的关系和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l7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测因脾外伤而切除全脾的病人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促吞噬肽(Tuftsin)和IgM水平,以及T、B淋巴细胞亚群和Tuftsin对B淋巴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全脾切除后IgM的减少与CD21+B细胞及Tuftsin减少有直接关系,尤其与CD21+B细胞减少有关;而CD8+T细胞的减少使B细胞受抑制程度减轻,有利于B细胞合成IgM能力的代偿。

其他文献
实验种植组13条犬取自体颈静脉碎片,用肝素盐水配成悬液,经Dacron(直径6~8mm,长4cm)腔内用注射器反复抽吸,使碎片及细胞镶嵌种植于其壁内,再以自体静脉血预凝后植入下腔静脉;对照组8条大所用Dacron仅全血预凝。结果发现:种植组通畅率61.5%,对照组25.0%;种植组移植物腔面术后二周形成完整内皮细胞层、腔面组织6-K-PGR1α释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自体静脉碎片种植,可促使Da
采用医用级硅胶板制成形态各异的中空状胸腔假体,带蒂大网膜包裹或单纯置入肺叶切除术后羊的胸腔内。经1年半观察表明,硅胶假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不影响心肺功能,不造成胸壁等假体周围软组织的压迫性坏死。为无菌术后残胸及空洞型肺结核骨膜外假体填塞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采用 "袖套" 式血管吻合法对120只Wistar大鼠行异位小肠移植60例次,供受体时间共约120分钟,血管吻合一次成功率达92%。本手术方法明显缩短肠缺血时间,减少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便,认为是目前最为简便易行的小肠移植模型。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大鼠脑损伤早期神经细胞C-fos基因表达变化,并用荧光指示剂法观测神经细胞Ca2+通道变化。结果表明,脑损伤后30分钟,损伤灶周围神经细胞中C-fos基因表达明显,伤后3~6小时C-fos基因表达更加明显。伤后同时限神经细胞Ca2+通道开放,胞浆游离Ca2+浓度显著升高,并伴有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害。实验结果提示脑损伤早期神经细胞C-fos基因表达和Ca2+通道变化有密切关系
期刊
以聚苯乙烯乳珠的吞噬数量为指标研究了老化对大鼠肝脏枯否细胞(KC)吞噬功能及其对内毒素(LPS)刺激的剂量耐受性和时间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KC吞噬功能随年龄的增加呈现明显的降低。②各组KC对LPS的反应性随LPS剂置的增加均有一从增强到减弱的过程,并以老化KC为最显著。③随着月龄的增加,KC对LPS剌激的时间耐受性逐渐降低。结果提示,随着机体的老化,KC亦呈现明显的老化状态,其受损易感性明显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腹腔内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1,6二磷酸果糖(FDP),另一组代之以生理盐水做为对照。分别于术后3、7、14天检测血清酶学变化、胃泌素含量和体外肝细胞培养蛋白质合成及DNA合成。结果发现:治疗组大鼠术后3天ALT较对照组迅速降低(P<0.01);血浆脯肽酶(PLD)在术后7天、14天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胃泌素测定在术后3天、7天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观察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硬变病程中不同时期,脾脏形态结构及抗感染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初始脾组织充血、水肿,随后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区及生发中心增生,最后红髓面积扩大,白髓面积缩小,纤维组织增生,同时伴有脾脏的抗感染功能明显下降。提示肝硬变形成以后,脾脏逐渐出现纤维化改变,抗感染功能明显降低。
期刊
采用Collagenase离体肝门静脉循环灌注的方法制备分离的大白鼠肝细胞,游离的肝细胞储存于4℃低温的L-15和UW液中24小时和48小时,通过TB染色排除试验,细胞形态学观察,乳酸脱氢酶漏出率的测定和肝细胞膜电位的测定来分析比较低温储存后的肝细胞与新分离的肝细胞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细胞在UW液中低温储存48小时,其存活率为80.8%±5.6%,说明UW储存液对肝细胞有着显著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