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976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或相融合的产物。诗歌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而文字却极为精练含蓄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以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一、贯通古今,体会诗歌语言美
  不论是律诗、绝句还是词或曲等体裁,都具有固定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的语言在其创作之初是极其押韵和工整的,作者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需要注意的是,低年级的部分古诗因为时过境迁,汉语的语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曾经十分押韵,但现在读起来有些拗口,比如“焜黄华叶衰”的“衰”,“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这些古诗用现代汉语的语音去读,韵味儿难以充分展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借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将古人的古音搬到我们现代语文的课堂上来,偶尔让儿童感受一下古诗的押韵美。况且,古代汉语的古音在各地的方言里大都有所留存,也不妨让学生用自己家乡的方言来读读古诗,这样的教学既新奇又有趣,很容易激起儿童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借他山之石,感悟诗歌意象美
  古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内容含蓄凝练,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弱,加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常言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和画这两种艺术是相得益彰的,而画画也是低年级儿童的兴趣爱好所在,学生喜欢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在我们的古诗课堂上,不妨以画画这一艺术形式来辅助教学。比如,在执教《小池》一诗时,首先,我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大意。接着,我让所有的学生用画画的方式把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画下来。最后,小组讨论本组成员的画作,交流谁的画作更符合古诗大意,为什么他画得好。比如,表现“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的画面时,有的学生画了盛开的荷花,相比较而言,画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的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更加贴切。整节课下来,学生都很开心,课堂参与度也很高。此举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更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美术这一艺术方式的辅助下,抽象凝练的诗歌在学生的画笔下慢慢地变得具体充实,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也得到提升。
  此外,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注重课本插图的选择,每首诗都配有与图意相吻合的国画,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些中国文化元素,做到图文结合,加深儿童对诗歌意象的感知,潜移默化地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三、创设情境,感受诗歌情感美
  统编教材中选取的古诗作品,或写景,或记事,或咏物。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凡古诗无不是时事或现实的反映。在学习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所表达的情感,我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扮演李白,和岸上相送的汪伦告别的情境。学生想象在1200多年前,在交通不便、通信不易的情况下和好友告别的场景,加深了对“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理解。又比如,在学习《悯农·其一》一诗时,我结合学生学过的《田家四季歌》一文,创设情境:一个农夫经历了辛苦的播种、插秧、施肥、除草等劳动后,在秋天获得了“万颗子”的丰收,却落得“犹饿死”的结果。由此,加深学生对诗题“悯农”的理解,启发他们对“万颗子”“无闲田”的丰收现象和“农夫犹饿死”的悲剧结局的思考。在情境的层层推进中,学生对诗歌所反映的“时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诗人借诗题“悯农”所传达的情感。
  四、知人论世,初步感知诗人风格
  虽然课标对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感知诗人风格没有具体的要求,但从儿童长远的语文学习来看,初步感知诗人的创作风格,有利于儿童对诗歌的学习。在低年级,统编语文教材选取最多的是李白的诗歌,有《古朗月行》《静夜思》《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共四首。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李白的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也是屡屡出现。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每次的课堂导入中,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贴近儿童兴趣爱好的作者小故事,加深儿童对诗人的理解,那么在结束整个低年级的纵向学习时,儿童会直观地从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中感知李白诗歌体现出的大胆想象及夸张,和其他诗人(比如杜甫或王维)的诗歌有所不同。有了这样的持续性学习,儿童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指日可待。
  統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比重的上升,一方面强调了古诗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这些世代流传的经典古诗,传递着永恒的价值意义。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当扩充教学资源,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做一名经典文化的引导者,提高古诗课堂的教学质量,让低年级儿童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和风格美。
  (作者单位:南京市四方小学)
其他文献
雪使你发出尖叫  与得知家里的狗死了一样  那是深冬的清晨  你年幼,推开门见到了  從未见过的世界——雪白  完全的雪白  使你像胖蘑菇那样站着  几乎发懵  美与残忍,用相差无几的力量  击中你  使你手足无措  我们的生活还在寒风中进行  造化赐予过食物  在雪国凛冽中沸腾  你突然用短短的小腿  朝着巨大的美  用力跑去  白色无边无际,富有得使人紧张  你几乎要哭了  爱使你趋向于天使
期刊
我上中学在一个小镇,学校距家有八九公里,上坡爬塬,是必经之路。我在学校的口粮,全靠父亲送,一周一回,每回30来个馍,外加一小瓶咸盐。  那时候,在同学中流传着几句顺口溜:周一周二大吃大喝,周三周四凑凑合合,周五周六不吃不喝。这里说的“大”,就是吃超了每天五个馍的定量;“凑”,是因为馍馍夏天成了“猕猴桃”,冬天成了“冰疙瘩”,只能凑合着吃呗;“不”,是因为“弹尽粮绝”,只能喝着西北风等待“新品上市”
期刊
小时候的我们总是用尽一切力气去寻找光亮摆脱孤独,成年后的我们,为什么常常感觉孤独,却又总在盘算彼此靠近的成本与性价比?  上周末,我送娃去学校,在小区门口等车。娃当然是不让我送,是我坚持要送。娃不让我送的原因是,他不会立刻就搭车走,而是要等一个好朋友一起走。   等了几分钟,朋友也没来,我就催促他先走,避免迟到。他不肯。我只好催他打了几遍电话,并且建议他,以后不要约同学一起上学了,约来约去,很容
期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rn师:(分别出示牙刷、饼干、丹顶鹤放大后的局部图片,请学生猜是什么.)原来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你想象的呀.现在,老师再请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出
期刊
直到一年年過去,曾经一心认为必须寻求的那些,一点一点被得到,我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日益明显的事实——我不快乐。环顾四周,身边的人们也大多不快乐,我知道你在他乡,更是苦不堪言。我们既赚钱,也捐钱;我们既进修,也灵修;我们既儒又释;我们既佛又道。我们手捧着各处寻来的“答案”,试图找出那个“问题”所在。然而,怎么“答案”全都不错,“问题”却总也找不对呢?欲望之流并没有把我引领到更为广阔的境地,反而日趋蝇营
期刊
统编教材的创新设计之一即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既强调了语文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即语文课要实现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关键能力的提升,也重视了整体性教学设计的要求,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但是,无论是阅读教学单元,还是活动探究单元,教材还是以阅读为抓手,以课文为单位,“语文要素”分解成的各个知识点或能力训练点分散在各篇课文中,课堂教学碎片化的样态变化不大。如果用整
期刊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说起古诗词中叠词的运用,绕不开李清照的《声声慢》——词的开篇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今天我要说的不是李清照的《声声慢》,而是《古诗十九首》。这部诗集共收录十九首流传甚广但没有署名的乐府古诗。
期刊
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阅读是陪伴儿童成长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该如何引领、指导儿童阅读?  学会阅读方法  学会阅读,需要习得、掌握阅读方法。让学生习得、掌握阅读之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课堂,应是学生习得、掌握阅读之法的主要阵地。  指导小学生阅读,首先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兴趣和习惯比方法来得更重要。其次,要立足学生实际,既关注个体的阅读能力,也
期刊
名著定然会引起大众的关注,尤其是不少专家学者阅读后,会写下读后的感悟与评价。这些名家评价或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或求证出作者的微言大义,或指向语言的品读赏析,或关注作品的写作特点,或分析背景的纷繁芜杂。在倡导阅读整本书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如果能够恰当地引用专家学者的评价文字,来设计课堂教学,深化文本解读,优化活动设计,定然会提高名著导读的教学效果。  一、以名家评价引读,诱发阅读动
期刊
有人敲门,没想到是你站在门外。原来,你们在机场候机时,媳妇说起她的妹妹出嫁后,母亲哭了一整天。你若有所悟,把她们送上飞机,你却没走。  宝贝,我是先爱上你,后来才爱上你爸爸的。   记得很清楚,那天我在街心公园坐了一下午。我刚刚结束了一场八年的恋爱,分手不久我发现自己怀孕了。那天,医生提醒我,因为身体原因,如果不要这个孩子,以后可能没机会做母亲了。   坐在冰凉的石凳上,我不知以后的日子该怎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