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体制改革,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从2003年4月起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具不完全统计,在300门“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中,高职高专类课程51门,占总数的17.0%。从近两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157所院校分布情况来看,有15%左右的“高职高专类”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了1门以上“国家级精品课程”。
  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情况来看,基本上体现了教育部要建设一个覆盖大多数专业,包含国家、省市、学校三个层次,惠及全国各个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的工作目标。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将建成一个拥有几千门精品课程的开放体系,拥有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大大缓解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重要的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突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高职高专类课程,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运用信息技术,建设信息整合的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系统
  
  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系统建设应该与学校其它教学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使得各系统的建设在学校的统一规划下协同进行。信息整合的教学网站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将精品课程网站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进行整合,提供教学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为教师提供网上教学、教学信息与资源访问、课件资源制作与发布、学生成绩发布、教师个人空间等服务;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网上练习、教学信息与资源访问、学习交流、网上选课、网上评教、学生个人空间等服务;实现教学信息展示、网上教学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展示、课程与教师简介、教学评估、教学情况统计分析、教学交流等服务;按照院系分布,完整地展示任课教师、学校开设课程的信息,并链接各课程教学网站。
  
  二、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质示范课
  
  1.信息技术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建设内容
  (1)制定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注重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强调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开发多种实用性强的网络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改革创造条件;(2)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试验。在教学试验中,要发挥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与学活动;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指导学习者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探究、发现学习;要发挥网络通讯功能的作用,组织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协商讨论学习;要发挥网上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组织学习者利用网上工具重构知识、创造性地学习;(3)拍摄课程典型课例录像。在多次教学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能反映该课程网络资源和教学改革的1~2节典型课例,拍摄成录像资料,并加以编辑,制作成优秀的教学案例;(4)总结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试验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效果,分析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影响因素。
  
  2.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质示范课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离不开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离不开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教学环境,多媒体软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资源等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资源获取工具、情境探究学习工具、信息交流讨论工具、知识组织构建工具、自我评测反馈工具等认知工具的强大作用。
  
  三、建设充分展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的精品课程申报网站
  
  1.多媒体课件制作
  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广大教师应该在掌握利用简单易学工具软件的同时,学会使用各种媒体编辑软件的操作,突出知识点,体现教学经验,生成与教材内容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效果,制作更高水平的教学课件,从而提高实验、实训等教学的效果。
  
  2.流媒体技术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国家精品课程“需在网上提供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的规定,精品课程现场教学录像的网上发布,必须要采用RTP、RTCP、UDP、MMS、等流式媒体协议,编码方式采用MPEG-4标准。流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使教学录像更加清晰、流畅地在网上播放。
  
  3.网页综合设计
  精品课程要求的内容很多,包括课程介绍、主讲简介、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改研究、授课录像等内容,要统一起来放在网上浏览,只有把这些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与众不同、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网页,这就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体现网站设计者良好的网页综合规划、设计能力。
  
  四、精品课程建设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
  
  1.转变网络课程的内容观
  通常认为,网络课程(Online Course或Web-based Course)就是在Web上表现的电子化了的系统而完整的学科知识内容。这种网络课程实际是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网上搬家”,以这种网络课程实施网络教学,学习者基本上处于接受的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因此在提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今天,应该转变这种网络课程观,积极探索构建新型的网络课程的途径和方法。
  在建设精品课程时,要和网络课程区分开。网络课程虽然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但网络课程并不等于精品课程。而精品课程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的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2.精品课程的内容开放程度
  对精品课程的毫无保护和过度保护,都是不可取的,违背了教育部要求精品课程向学校免费开放的要求。“毫无保护”容易产生剽窃;“过度保护”则会造成精品课程作为一种资源的浪费。一门精品课程是经过了制作、修改、完善、评选等过程的历练才形成的产品,同时也凝聚了课题组的大量的辛勤劳动、智慧和经验。应该避免商业用途的恶意下载及使用,同时应保证在各院校间进行学术的交流,从而达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
  
  3.网站的建设
  在规划网站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原则问题:
  首先要突出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因此,在网站的构建上必须充分考虑教与学的互动性,如设置清晰简洁的导航菜单,提供丰富详尽的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等,以此来体现课程的精品性。
  其次要体现教学资源。在网站建设中,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运用应占有较大的比重 。在资源的选取上,不同分支课程都应提供相应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和习题库,以此体现课程的系统性。除了静态资源的使用外,生动形象的实例也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课堂录像可帮助学习者深人理解课程章节的精髓,动态的FLASH流程图可帮助学习者理清程序的执行过程,而在线测试系统则为学习者提供了衡量自身水平能力的标准。
  最后要实现师生的交互。网站必须具有较强的交互能力。通过BBS、实时答疑系统、Email等可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信息发布和疑难解答。网站开辟“课程互动”窗口,学习者可通过点击该窗口访问课程答疑论坛。老师以管理员身份登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预留不同难度等级的作业和设计题,学生以普通用户身份登陆,将自己的答案上传到论坛上,或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老师交流。
  (作者单位:滨州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西北工业大学在读硕士)
其他文献
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加强了对青年教师培养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如此,当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高校担负着倡导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本文着重探讨正确把握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象,积极探索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斯卡特金曾说:“如果我们能做到百分之百地使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习,那么我们的成绩就是全优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兴趣也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意识,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呢?    一、以美引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总是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受到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