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婚礼的机位和技巧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想让婚礼拍摄得更精致更出彩一些,可以采用五机位。即在四机位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台游机E机,该机位的功能相当于三机位中的C机,主要是利用一些拍摄设备来拍摄精致的画面。
  准备过程
  A机、B机、C机和D机的拍摄内容和方法可参考上述四机位拍摄。
  E机根据需要可以和A机或B机一起拍摄。如果婚礼典礼的现场在婚礼当天早上布置的话,C机在现场拍摄,E机和A机一起拍摄新娘。如果婚礼现场前一天已经布置完毕,E机和B计一起拍摄新郎。E机拍摄时有充裕的时间,可使用滑轨、斯坦尼康、LED摄影灯等设备,拍摄的画面不追求数量,但要求质量。
  迎亲过程
  A机、B机和C机的拍摄内容和方法可参考上述三机位拍摄。
  E机可以寻找特殊的机位和角度来拍摄,或安装斯坦尼康在车上拍摄。
  典礼过程
  A机、B机、C机和D机的拍摄内容和方法可参考上述四机位拍摄。
  A机在正面,B机和E机在舞台两侧,D机摇臂全场拍摄,C机安装斯坦尼康移动拍摄。由于此时共有五台机器在现场同时拍摄,可以拍摄到现场的每一个细节,而不只是舞台上的新人。比如司仪的主持、新人父母的神态和表情、台上的伴郎和伴娘、台下的亲朋好友、婚礼仪式的道具、现场建筑的特色等。可以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下整个婚礼的过程。
  E机可以运用滑轨拍摄短距离移动的效果。滑轨水平固定在三脚架上,可以拍摄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的效果;滑轨垂直固定在三脚架上,可以拍摄上下升降移动的效果。利用舞台前的鲜花、装饰柱、酒杯塔、烛台、蛋糕、宾客的背影作前景,可以拍摄出类似电影感觉的浅景深效果。
  婚宴过程
  A机、B机、C机和D机的拍摄内容和方法可参考上述四机位拍摄。
  E机则可以拍摄一些有意思的镜头中的镜头,从摇臂的监视器拉开,带出摇臂和现场的宾客;从摄像机的液晶屏幕中的新人敬酒画面稍稍拉开,摇摄到背景虚幻的新人,再聚焦到新人变清晰。
  多机位拍摄要点
  多机位拍摄前,摄像机或照相机需要统一设置视频的制式、帧数,统一调整白平衡或确定设置白平衡的方式,统一设置相机照片风格中的对比度、饱和度和锐度。
  多机位拍摄时,各位摄像师之间要有默契的配合,摄像师最好都参与过后期编辑,因为只有经历过后期编辑,就会知道什么流程该用哪个机位的镜头。这样就知道在拍摄时自己的机位在什么流程时的镜头是必须用的,要格外地认真对待。比如说,典礼仪式上司仪带领新郎宣读爱情誓言时,A机主要拍司仪,(也可以带到新郎)B机拍新郎。由于B机是游机,不使用三脚架,长时间稳定画面有一定的难度,当在司仪说话时,可放松注意,当快到新郎要说话时,就要用近景构图并稳定机器。尤其新郎在回答最后一句“我愿意”时,一定要拍一个稳定、清晰、饱满的特写。
  多机位拍摄时,摄像师不能有“反正别人还在拍”的想法,有时候摄像师多了,反而不知道拍什么了。一定要在自己的机位上尽职尽责。如果机器需要换磁带、换存储卡、换电池或出现什么故障时,一定要举手示意同伴,这样同伴在这时就应该分担他的拍摄任务。
  单反照相机拍摄视频有拍摄时间的限制,多台照相机不要同时停止拍摄,应根据自己的机位,在认为该用他人机位镜头时分别停止,停止前可以用事先约定好的手势。
  现在的婚礼拍摄除了整个过程的实录外,有些专业的婚礼视频服务机构还会给新人设计一些场景、动作进行所谓的“摆拍”。方法有访谈型、彩排型、表演型等;地点有室内的、室外的。目的是让新人的婚礼过程更具有欣赏性,更具有纪念意义。这样的“摆拍”过程用双机位拍摄即可。
  有关拍摄婚礼的机位和技巧讲解到此告一段落,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总结中提高,才能创作出让顾客满意、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其他文献
最后一棒的意义  索尼HXR-NX3的出现可能是业务机摄像机的最后一棒了,这一棒的传递可以看做是从索尼Z1C开始的,如同一个4X100米的接力比赛,第二棒是Z5C,然后是NX5C,然后是NX3。这些传递完成了HDV到HD,磁带到半导体存储,市场到大市场的传递。  在跑接力赛的过程中,教练的布局非常关键,实力选手放在中间,这其中最大的功臣应该是Z5C,它的血拼和独当一面,扛住了其他厂家多个型号的冲击
期刊
《报告老板》与《万万没想到》同样能够印证社会化视频的互文性制作原理。  广场尽管往往建在剧场、殿堂之外,并与此相伴生,但它塑造的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与剧场关系截然不同,并必将取而代之。  (一种“借古讽今”的评论传统将在社会化视频领域中复兴,《晓说》等互联网脱口秀节目的兴起能够印证这一点。)  上期专栏着重讨论了社会化视频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制作原理:互文性。似乎是为了验证这一原理,由《万万
期刊
TIPS  由于红、绿、蓝这三种可见光源的波长不同,经过光学镜片的折射率也不同,无法汇聚在同一个平面位置,尤其是在长焦距的望远镜头上,波长长短不一,红、蓝色容易明显造成色散,影像锐利度及色彩鲜明度大大受影响。而G镜头本身就具有低色散的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优秀的G镜头继承者  依然延续辉煌,索尼PJ820E配备的是G镜头。大家都知道,索尼广角G镜头拥有26.8mm的宽阔视野的广角镜头(按
期刊
《无人区》是一部颇有争议的影片,几经修改几年后才得以公映。如果影片的故事情节让很多观众无法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观众习惯了清新向上的正能量影片,那么本片总让人感觉到西部生活的某种不舒服的现实感。至于这种故事是杜撰,还是真的生活状态,那就智者见智吧。  单纯从影片的拍摄手法和后期制作的方式上来说,本片给我个人的第一个直观感受就是:重口味。从暴力的杀戮和苍凉的凄楚,整部影片对观众的视觉刺激相当饱和
期刊
北京“中轴线”有了纪录片  北京城有一条举世闻名的“中轴线”,全面描绘这条中轴线的5集纪录片《北京中轴线》日前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  《北京中轴线》以北京中轴线为切入视角,以北京城市文化为叙述主轴,突出华夏文明的千年智慧贯穿古今闪烁中外。全片共5集,每集30分钟。各集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形成各分集主题,分别为国之轴、城之轴、心之轴、民之轴、情之轴。  作为一座古老的都城,北京城的中轴线布局对中
期刊
“嫁接物”一样需要专业基础  拍电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专业范畴的工作,是一个“有要求”的事物。随着近年来微电影的出现,拍电影似乎变得更为容易和更为大众。但是时长并不等于制作的难易程度,微电影的创作同样需要遵循电影的制作理论与手法,它仍然是一个有专业要求的工作。所以,当微电影嫁接到婚庆行业,在非专业的平台上生产专业产品,这一新事物便出现了概念混乱、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除了少数的专业视频制作工作室外,大
期刊
《独行侠》最早是一出电台节目,诞生于30年代,之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漫画、小说等多种形式。《独行侠》的主人公是一名戴着面具的游侠(类似于佐罗),他原本是德州骑警,在追捕一伙不法之徒时险些送命,在印第安人Tonto(约翰尼·德普)的治疗和照顾下逐渐康复,并从此戴上面具、骑着白马和Tonto一起在西部旷野惩恶扬善。  《独行侠》中卡尔·海菲尔德看上去是个无所不能的人。他能力不凡,性情固执,行事果断,
期刊
在企业宣传系统工作,往往是一个人身兼数职,不像电视台那样,前期摄像、后期编辑、合成调色等工种都有专门的人负责。有时候,为节省开支,经常一个人从采访写稿到拍摄、制作都要干,工作量之大,实在应该让领导知道一下才好。也就因此,最讨厌出差要携带一大堆器材了。  最近几次任务,领导给了一台惠普的工作站试用一下,刚开始以为是台式机,不以为然,拿到手之后才知道,原来就是一个笔记本电脑,这就是型号为HP Elit
期刊
香港“青年纪录片训练营”是由“香港采风电影有限公司”主办,由“利希慎基金”和“达微慈善基金”资助,针对香港本土纪录片爱好者举办的影像培训工作坊。训练营于2013年6月7日开始,为期七天,聘请了张虹、应亮、曾翠珊、李慧仁、李家骅等两岸三地的五位经验丰富的电影工作者作为导师,带领25名年轻人在香港长洲岛上学习拍摄纪录片。  我作为纪录片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有幸成为这25位参加培训的青年中的一员,在此也将
期刊
我们的工作室经常和公益部门有合作,自然拍摄公益片也就相对较多。现在的公益片摄制要求比前几年更苛刻,或许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的原因吧。以前会按部就班地租借大型机来拍摄,比如HDCAM/DVCPRO HD之类的,加上大型的摇臂和轨道、灯光等设备的租借,整体成本很高。  近年来兴起了大画幅拍摄的浪潮,画面的电影感和故事性比传统摄像机的确更强一些,而成本也相对可以控制得更低,整个影片的创意和制作也有了全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