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阈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33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因理论为外语教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据。多模态话语模因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多模态协同的教学设计、课堂话语整体意义的构建、师生互动策略。教师需要发展和提高自我,才能最大程度优化多模态话语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效果。
  【关键词】语言模因论 英语学习者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模因”一词由牛津大学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在其著作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他认为,模因是文化模仿单位,以复制的方式在人类社会中传播。它是“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东西”。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得到复制和传播,同时语言习得者和交际者之间不断地得以传递下去。因此,语言成为模因的载体之一。
  根据语言学家理查兹(2000),交际能力指不仅能使用语法规则来组成语法正确的句子, 而且知道何时何地向何人使用这些句子的能力。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语境,并能从听者的反应中判断出所用语言是否恰当;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使用的语言要能使英语本族人接受。外语教学的目标即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提出为外语教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据。
  二、多模态模因环境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按照语言模因复制传播周期的四个阶段(Heylighen,1998):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传播(transmission)。语言模因首先从传播源出发,通过传播媒介,在合适的传播环境中到达学习者头脑(即同化阶段),经过认知处理吸收之后(即记忆阶段),学习者进入表达阶段,其中有很多的表达方式,比如篇章、图片等。当某个表达需要传递给其他更多的学习者,就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媒介进行传播,比如书籍、图片或者其他多媒体手段。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除了接受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还要通过书报、媒体、影视等载体获取更多的常用语块知识。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和视听说结合在一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真实的语块输入和输出语境,使二者相互渗透融合,达到语言能力的平衡发展。多媒体课堂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多模态的信息呈现方式于一体,教学内容变得立体化,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此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多模态教学环境可以突破传统课堂学生认识空间的局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课件、文化类的视频信息,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接触所学语言的相关信息,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自然属性的语言交际中获取对目标语社会文化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多模态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协作学习条件。学生可通过网络交流、探讨、分享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内化所学知识,促进认知发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多模态模因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多模态协同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间性理论为指导,突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教学主体的互动性、教学的多模态化和跨文化性。各种模态相互支撑,根据教学内容,每节课的设计可有所侧重或者取舍。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先布置课前预习,教师制订基于师生互动的教学计划,并以问答法、小组活动法等方式组织课堂导入。多模态信息呈现采用PPT课件形式完成。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演示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个人或小组。课程内容讲授结束后设计任务型学习训练环节,包括两人组,多人组、角色扮演、辩论、讨论等各种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要进行形成性评价。
  2.课堂话语整体意义的构建。主要指教师在某些教学环节中充分调用多模态获取、传递和接收信息,教师通过对多种模态的选择和组合(主要包括PPT教学课件中的语言、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来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学生利用各种感官来获取、认知和传递信息。教师要思考PPT教学课件可使用哪些媒体,这些媒体可以引发什么形式的多模态交际现象,它们各自在课堂话语中起什么作用;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各模态之间的关系:视觉、听觉、文本模态如何相互协同、相互补充,共同建构课堂话语的整体意义;还要探索课堂话语中各个模态出现的必要性: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哪些模态是必需的,哪些是可选择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可以用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特殊效果。
  3.师生互动策略。师生互动策略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在教师适时启发下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积极参与下教师主导教学,从而达到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目的。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建立多种模态的协同教学环境,引发师生间教与学的交流,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扮演好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着、协调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把握各种课题的学习途径和学习资源,有效地组织、计划和协调学生的学习活动。互动教学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支持下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模因环境下重要的教学原则。
  四、模因论下跨文化交际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多模态模因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自我,提高自我。首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组织、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其次,教师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PPT课件制作工作量大、时间长,而且必须充分、巧妙、有效地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一个教学课件,它不仅仅是一般性地找图片、找音像资料,而是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构思,排出主次信息。设计一个完美的课件,要求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另外,教师要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组织学生的交际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加强能力培养又要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领域,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教学更富新意,更具吸引力,最大程度发挥多种模态协同的实效性,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Blackmore,S.(高申春,吴友军,许波译).谜米机器(The MemeMachine)[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Dawkins,R.(卢允中,张岱云,王兵译).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3]刘汝荣,杨为.从模因论视角看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预制语块输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0).
  *本文系2015年度长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CSKT2015ZX-0036)阶段性成果;2015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GH15031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凌志(1975.2- ),女,汉,长春人,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跨语言文化研究。
其他文献
文章分析了内流对顶张力立管在波浪和海流激励下的动力响应的影响。考虑内部流动流体的动能采用功能原理建立了立管的运动控制方程。然后采用伽辽金有限元法得到了非线性矩阵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mplex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self-propelled seafloor pilot miner moving on the seafloor of extremely cohesive soft soil and further t
世界经济减速、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众多因素使出口企业的“钱途”正经受着寒冬的考验,受到重创的出口企业的第一反应就是扩大内销比例,压缩出口份额。出口拐点
【摘 要】 根据对于项目化教学理论的研讨与实践,通过对传统行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实例,本文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够改变原有的旧式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英语;项目教学法;英语写作;运用  前言  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也随之日益频繁,激烈的行业竞争,催生出的结果是现代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苗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73%以上。苗族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分属于夜郎国和黔中地。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苗族文化
前瞻观点:2008年,新媒体依然会风起云涌,而且逐渐向纵深和细分化发展。同时,超广告传播会成为最强劲的势头。品牌已经不能单纯依靠广告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要想提升自身影响
中哈边境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不但能推动中哈自由贸易,而且对未来建立上合组织中亚自由贸易区提供了一个样本。建立中亚自由贸易区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目标之一。早在2001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前所料,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月略有回落,但仍然同比上涨8.3%。第一季度CPI同比上涨8%,高出上年同期5.3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并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正确朗读所学的故事或短文。因此,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成了英语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本文主要从朗
语言与思维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思维,不会有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没有语言,也就失去了思维的内涵。萨丕尔(Sapir)和沃尔夫(Whorf)曾经指出,语言不仅是思维和交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