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xi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物理的过程,是知识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程序设疑教学法----针对某一节内容,一个题目或一组物理数据按一定程序不断地设置疑问,逐步引深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揭示物理规律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 设疑 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同其他课程一样,是在不断地设疑、释疑过程中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设疑,巧妙解疑,对于学好物理知识,培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好处。
  1、导学设疑。一般用于指导学生预习,如疑问式导学提纲就属于这一类。每节课印发导学提纲,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或物理情境,引导学生看书,使预习有序并能抓住重点。如讲“杠杆”一节,导学提纲三点设疑。什么是杠杆?有关杠杆的五个名词的意义是什么(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给出几组杠杆模型图,要求学生标出支点和力臂。学生按此设疑顺序自学,不但抓住了重点难点,而且调动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2、导入设疑。一般用在每节授课的开始,目的是通过设疑、释疑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方法可以用教师提问法、学生练习法、实验法等。设疑的内容可以是基本概念的复习,定理定律的应用,运用公式解题等。设疑的要求是抓住重点,步骤简捷,力求吸引学生使引入新课自然。
  如讲“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节,一上课教师先做三个演示实验,一是将一木块浸没水中木块漂浮;二是将一铁块浸没水中铁块沉底;三是将一块石腊浸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事先配好ρ浮=0.9×103千克/米3)中石腊悬浮。此时设疑“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一下子把三种物理情境活生生摆在了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3、递进设疑。一般用在每节课的授课过程中,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逐步设疑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本质,领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设疑要注意层次清楚,要照顾释疑推理的逻辑性和由易到难的递度。
  如初中物理“浮力”一节。一上课首先设疑: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通过实验得到答案后,进而设疑: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做了正立方体浸没在水中时上、下表面所受压力的有关计算得出结论后,第三次设疑:任意形状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又等于什么?如此设疑,释疑不但讲清了浮力的两种计算方法,而且为下一节讲阿基米德定律埋下了伏笔。
  4诱导设疑。一般用在学生思考问题或演练习题遇到困难时,为学生解决问题搭梯子。
  如简单机械中的公式包括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的机械公式都是在理想状态下(额外阻力为0)导出的,而讲机械效率的有关概念时则要考虑额外阻力。为了清陈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理想状态下推出的机械公式为基础设疑:如果额外阻力不为0,那么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的大小将如何?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功和机械克服阻力的阻力功又将如何?从而为讲清机械效率搭了桥,铺了路。
  诱导设疑有时也用在布置作业之后,在较难习题的关键处设疑,以排除学生在解题中的钉子,但又不包办代替,而是让学生在释疑中(通过设疑所搭之桥)求得解答。如讲完滑轮组布置这样一道题:一滑轮组承担动滑轮和货物的总重力的绳子共四股,若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10牛顿,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80牛顿,则货物的重力应是多少?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先画图确定所需动滑轮的最少个数。可在此处设疑:此装置动滑轮的最少个数是几个?为解题搭了梯子。
  5、导谬设疑。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运用公式时出现偏差,有时从正面讲解难于奏效,采用反诘设疑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恍然大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密度ρ是物质的固有特性之一,所以对于同一物质ρ的数值不随物体
  地面上质量为m体积为V的一块砖,劈成体积相等的两半,那么对于其中的半块砖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密度又是多少?生动形象地使问题迎刃而解。
  6、随机设疑。在教学中,为了扩展学生的思路,获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要围绕教学目标随机设疑。
  如在讲压强时,课本有一道习题:一个质量为60千克的人,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70厘米,这个人站立时对于地面的压强是多少?讲完此题后教师可随机设疑:这个人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又如在求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的压强之后随机设疑,图钉尖对墙的压强是手对图钉帽的压强的,多少倍?从而强化了固体不能传递压强的特性。随机设疑应设在所讲问题的近区并适可而止。此种设疑只要掌握得当虽是举手之劳,却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7、求异设疑。许多物理问题,从某一角度去看学生理解了,但换个角度却又糊涂了,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设疑,不仅能有效巩固所学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
  如讲连通器时,按照教材讲了在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流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此时设疑:如果装的不是一种液体液面还相平吗?学生拭目以待,由教师作了演示实验,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了结论。
  又如漂浮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如果问漂浮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是什么了学生回答自如。但如果问轮船从河里开到海上是浮起来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为什么?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可见求异设疑的必要。
  8、悬念设疑。一般是用在一节课的结束时,对于需要进一步引伸的问题,教师不直接作答,而是指出疑问让学生课后充分思考求得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物理设疑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作者单位:河北省肥乡县东漳堡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有革命性的变化,必须体现新思路。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培养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育界推广新课标、新理念的浪潮中,它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一场大考验。  关键词:方式转变 体现教材 培养方法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
八角(Illliciumverum verum Hook. f.)属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原产于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是珍贵的经济树种,还具有很重要的生态
凡在情报资料需要迅速传递,实行控制或作出决断的地方,小型廉价的计算机正在出现。采矿工业应用这种先进的技术,能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Where the intelligence informati
摘要:升入高中之后,许多同学发现高中和初中的数学课有很大的区别。如何快速适应高中数学的快节奏,大容量成为摆在同学们面前的一个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同学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  关键词:初高中 数学 过渡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
摘要: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问的勇气法、问的能力,才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  关键词: 方法 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新授之后教师问学生:对刚刚讲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通常都没什
期刊
一要说明写作动机;二要揭示全篇内容;三要开门见山点题;四要利用精彩事例;五要交待写作背景;六要引用神话传说;七要进行议论抒情;八 One to explain the motivation for wr
自党的一系列大会召开以来,习书记针对加强官员的廉政建设提出了新思路。积极学习习书记讲话的具体内容以及深刻含义有利于提高党员以及政府官员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水
摘要: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在开展创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又怎样实施创造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呢?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培养;创造力  一、唤起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激情。  创造力包括创造意向、创造思维品质和创造技能。创造思维品质是
摘要: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定学,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过分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不只是忠实执行课程(教案)的过程,要求教师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索、合作、体验、创造,构建发挥学生主体性
摘要:学习过程中,兴趣是第一要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使历史教学充满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陶醉其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 课堂 教学 趣味性  学习过程中,兴趣是第一要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使历史教学充满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