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信息资源,彰显课堂魅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j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中,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成熟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文章结合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清平乐·村居》为案例,从三个角度探讨多媒体信息技术下如何提升教学实效,彰显课堂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巧妙合理借助多媒体信息资源,使两者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使之绽放美丽的语文之花呢?现以《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学为例来谈谈个人浅见。
  一、 巧借资源,识字写字求扎实
  师:这首词中,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的?
  生:词中“溪头卧剥莲蓬”的“剥”应读“bāo”,不要读成“bō”。
  (白板“剥”字标红,并注上读音)
  师:是的,把莲蓬皮去掉就叫剥(bāo)莲蓬,把香蕉皮去掉叫剥(bāo)香蕉皮,把花生壳去掉叫剥(bāo)花生壳,把苹果皮去掉叫剥(bāo)苹果。 (生齐回答后半部分)
  (生笑)
  师:为什么笑?
  生:苹果皮要用果皮刀削,而不能用手剥。(白板“剥”字旁出示“削”字)
  师:用手直接去皮叫“剥(bāo)”,借助工具去皮的叫“削(xiāo)”。瞧,这两个字都是利刀旁,将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一读。
  全班读:剥削(bāo xiāo)
  (生又笑)
  师:应该读什么?
  生:剥削(bō xuē)白白地占有别人的东西就叫剥削。(白板演示“剥”字的书写过程)
  师结合白板演示解说:“剥”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宽右窄。第一笔横折要向左稍斜,目的把位置让给右边,第二横短,第三横左伸右缩,目的让右,“录”字下面的撇和点不能太长,目的让右。右边的利刀旁的竖勾要挺拔有力,勾要大些。
  生动笔书写“剥”字,师提醒写字姿势。
  [评析]初读环节以学定教,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易读错的生字“剥”作为识字教学的侧重点,巧妙借助媒体技术层层推进,匠心独运地将“剥”字的音、形、义等特点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尤其在书写环节教师充分发挥媒体的直观形象作用,运用白板动态演示“剥”字的书写过程,配以教师娓娓道来的书写解说,充分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使之易于理解,便于记忆模仿并准确把握书写要点。
  二、 巧借资源,品词入境求真意
  师:我们想象了村居的画面,你觉得还有哪些诗句或词语的意思还比较难懂,需要再讨论一下?
  生:我觉得“醉里吴音相媚好”中的“媚”字比较难懂。
  师:“媚”字也是本课的生字,我们先来看看“媚”字的演变。(课件出示“媚”的象形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看,“媚”字甲骨文字体多像一个女子,上部是眼睛和睫毛,这个字一般用来形容谁?
  生:女子。
  师:所以,在汉字演化的过程中就多了“女字旁”。
  (课件出示隶书字体“媚”,并在字体旁边出示“古代仕女图”)
  师:瞧,屏幕上这女子的眉毛眼睛好看吗?喜欢吗?
  生:好看,喜欢。
  师:在古代,“媚”就是喜欢的意思。“相媚”就是——(互相喜欢)
  (课件出示“媚”字)
  师:“相媚”的一般是什么人?
  生:夫妻、老伴、情侶……
  师:在词中形容谁?
  生:白发翁媪。
  师:你们说,他们会做些什么呢?(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画面展开想象)
  生:他们会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
  生:他们还会聊点家常,相互逗趣取乐呢。
  生:老翁可能说:“老伴,看看咱们大儿子、二儿子如此勤劳,小儿子又这样憨态可掬,我们也可以享福喽!”老婆婆笑着点头:“是啊,我们也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了!”
  [评析]品“媚”字内涵,进而感受诗词意境,体验田园生活情趣,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所在。教师能灵活运用媒体资源,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环环相扣展开教学:于学生质疑处适时出示“媚”的象形文字,了解其汉字的演变及构字特点,同时展示“古代仕女图”直观感受女子的妩媚美好,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字义理解的难点。而后呈现课文插图,观察“翁媪相媚好”的画面,想象“翁媪相媚好”的神态言行,学生在畅所欲言中不断碰撞思维,在思维驰骋中不断激活语言,在配乐诵读中渐入词的佳境,感受“相媚好”的此中真意,领略村居生活的生趣盎然。至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诗词描绘的温馨画面扑面而来,从而演绎了充满语文味儿的魅力课堂。
  三、 巧借资源,余音绕梁求韵味
  师:辛弃疾很喜欢这个“醉”字,他的很多作品都用到了“醉”字,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课件出示这句诗句)再指名读、全班读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师:辛弃疾,一个南宋将军,抗金英雄。他一生戎马生涯,驰骋疆场,当时他的家乡已被金兵占领,他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相,来到村居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怎不心生向往呢?(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音乐响起)
  全班配乐读词。
  师: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表达向往田园生活的作品,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等。(课件出示辛弃疾创作的其中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学生齐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师:他向往田园生活,醉在了村居——(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音乐响起)
  学生配乐诵读《清平乐·村居》
  师:不单词人醉了,我们也醉了,醉在和平、和美、和谐的村居——
  学生再次配乐读《清平乐·村居》
  师:《清平乐·村居》这个声音从九百多年前传来,这个声音还将继续传下去……
  [评析]结课处拓展延伸,借助媒体技术巧用资料及相关诗词,极大地拓宽了课堂容量。教师引领学生在资料的补充学习和交流中,逐步走进词人辛弃疾的内心深处,触摸到那根醉意田园生活、向往和谐乐园的心弦。课至此时,情至酣时舒缓优美的音乐悄然响起,学生在诵读中一唱三叹,那诗歌中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词句正“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他们的心田。课至尾声,却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此情此景,又怎一个“美”字了得!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注入了更鲜活的元素。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立足于文本,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性地搜集、选择科学有效的信息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电教手段,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定能彰显独具语文特色的魅力!
其他文献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语文的各个环节中,把阅读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针对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二学段课外阅读的要求,在当代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笔者调查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问题所在,并从激发兴趣、教授方法、及时反馈等三方面进行阐述,浅析了该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古今背景;阅读现状;提高有效阅读策略  一、 了解古今背景,要重视课外阅读  我们中国有着悠
摘要: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中,分析求解物體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是一类常见题型,该类题一般是物体与绳子(或接触面)、弹簧(或橡皮筋)相连,求剪断绳子或弹簧瞬间其所连物体的加速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快速找到该类题型的下手点和突破口,如何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应变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和提高,是教学艺术性与教学实效性的融合与提升。  关键词:牛顿第二定律;分层教学;动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是小学生在课堂听讲的时候注意力并不集中,因此需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表现形式,成为了教学讲解的重点,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以及应用。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设计应用  一、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使用微課教学形式的意义  1. 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符合小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在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水准是企业所看重的,学生的理论基础与动手实践能力都是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标准之一,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把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分离开来,造成学生两者学习程度不同而导致能力的缺失,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本文围绕“机械制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浅析
摘要:在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教學内容中,都有“速度”这一知识点。但是初、高中相关的教材、教法、甚至对速度的定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作者根据教材内容,推敲教学方法,总结教后反思,对如何较好地实现“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一教学内容的初、高中知识衔接,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速度;教学;初高中衔接  高中与初中的物理教学有着不同的范围和层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排除教师本身的教学习惯,对于相
摘要: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的从业方向模糊不清,学习懈怠散漫,就业时被动难堪。通过职业规划,可以使学生把“我想做的事情”与“我能做的事情”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就业目标及努力方向,激发学习专业课程与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并在实习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做好职业规划促使学生的自身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其成才就业乃至一生的成功与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职业规划
摘 要:《遗传学》是高校农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它涉及内容广泛而复杂,且与之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然而目前农学类专业《遗传学》学时数又在不断减少,因此如何在更少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学得更好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教材与PPT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探索一条适合高校农学类专业适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校农学类专业;遗传学
摘 要:通过这种立体简单明了的教学方案,能使学生快速,灵活地掌握基础知识。  关键词:设计;思路;分析;教学  一、 总体思路  本课题设计是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的建构,追溯三圈环流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地理大发现时期对诸多地理现象的发现与探究,通过案例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然后由现象到本质,提出假设,建立理论模型,并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进一步明晰三圈环流的形成,最后结
摘要:《桃花源记》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其中《桃花源记》是记叙文,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关键词:文言文;关键词句;桃花源记  一、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并记》的组成部分,写作年代大约是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这时陶渊明已经57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又由于他长期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回顾新课改的十几年,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有过迷茫,有过坎坷,但是追根溯源,还是因为教改的目标与语文教学的实际相偏离,学科的本质没能体现。所以,让语文教学重回学科本质,才是新课改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对教师关注语文文本语言文字表达的教学实施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语言;文字表达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