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语文的各个环节中,把阅读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针对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二学段课外阅读的要求,在当代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笔者调查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问题所在,并从激发兴趣、教授方法、及时反馈等三方面进行阐述,浅析了该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古今背景;阅读现状;提高有效阅读策略
  一、 了解古今背景,要重视课外阅读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千百年来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首先是“读书”。古人对阅读都是十分重视的。北宋欧阳修曰:“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唐代杜甫更有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对于阅读的重视可想而知。
  那么,何谓阅读?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通过积累形成语文素养。而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课标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二、 浅析阅读现状,凸显指导重要性
  小学第二学段是学生从低段走向高段的过渡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换的敏感时期,想象能力也开始有了创造性的突破,开始尝试着结合文字进行个性化的想象。他们的迁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却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此时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机。
  三、 激发阅读兴趣,学会并持续阅读
  (一)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于阅读
  课外阅读是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它的效果直接取决于读者内心深处的真正需要。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强烈的读书欲望,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阅读。
  1. 尊重个性化发展,引导选择性阅读
  根据这个时期学生生理以及心理特点,经笔者调查发现,男生喜欢情节曲折的或幽默易懂的;喜欢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科幻惊险的内容;喜欢叙述描写的、在几天内能看完的、图文并茂的书籍。女生则喜欢故事情节丰富的,喜欢神话故事,喜欢叙述描写,或是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
  了解此时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时候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选择性地推荐,让不同的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创建家校联系网,开展示范性阅读
  让学生阅读,我们成人更应该以身作则。这里所说的以身作则,不光包括教师,更包括家长。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学生乐于阅读、勤于阅读,作为孩子榜样的父母和教师更应该乐阅读、勤阅读。我们打造特色的书香班级,营造个性的书香家庭。教师要利用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书籍。这样校内校外创设一个好的环境,有了家长和教师示范性地阅读,孩子也会兴致盎然地主动阅读。
  (二) 教授方法,使得学生学会阅读
  第二学段的学生的阅读,根据阅读形式,可以采用默读、放声朗读的方法来读书。默读注重的是速度,可由最初的每分钟100字左右慢慢地提高阅读速度。有的书籍需要朗读,入情入境、诵读感悟,这就可以让学生理解后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根据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略读、反复精读。有的美文,甚至可以指导学生以圈画批注的方式来阅读。这样在反复阅读中积累语汇,逐步掌握遣词造句的各种特点和规律,在日积月累中,培养语感,形成阅读的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习惯,自然能终身受用。
  (三) 及时反馈,监督学生持续阅读
  课外阅读的检查工作具有双向的反馈性,既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又能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合理制定下一步阅读计划
  1. 家校联系督促读
  借助家庭的力量,来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家校联系卡”上,让家长每天记录孩子的阅读情况,到校后教师可根据家长记录,在班级“阅读榜”上加分,到一周后评比“阅读之星”,奖励课外书。建立家长QQ群,随时随刻地推荐阅读书籍,也可教给家长指导、监督的方法,以便有目的、有方法地指导孩子。
  2. 各种活动刺激读
  该学段学生的阅读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读书课,在读书会上交流阅读心得、评比阅读收获,激发学生阅读同一本书的兴趣;可以由课文引导延伸向课外,通过对照原文阅读、扩大范围阅读等多种方式,比较性地阅读课内外内容,发现异同之处,激发学生阅读著名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室里还可以以阅读小组、阅读一对一的形式,互相比较着阅读、监督着阅读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横向与同学比较阅读,纵向与原著比较阅读。这更易激发学生不服输、爱竞争的劲头,在扩大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使得被激发的阅读兴趣长久不衰。
  学生的阅读情况日日反馈,周周评比,月月交流,期期展示,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能够坚持不懈地持续下去,最终让有效阅读成为自身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的方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3-121.
  [3]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9.
  [4]于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教育研究,2004,(11).27.
  [5]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M].天津: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6]彭懿,阅读与经典[M].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8]李争平 小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慕课是互联网上一种通过课程共享,来实现每个人都能够在其中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们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慕课这种教育的方法比原本的课堂教学方法更加的方便和科学化。本文将以慕课开辟小学英语教学新途径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课程共享;小学英语;教学新途径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普及,慕课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方法,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
摘要:家校互动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还没有真正实施,但已经受到教育专家、教师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立足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从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层面,论述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家校互动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小学英语;家校互动;家庭作业设计;有效评价;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是英语的起始阶段,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局限于课堂教
摘要:本文以心理学视角分析了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分别从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三个方面对影片中的人物、情节进行具体分析,并阐述了这部电影表达的主题,从而引发读者关于人性的深思,同时,也为影迷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影视角。  关键词:电影赏析;变相怪杰;心理学分析;人性  一、 引言  《变形怪杰》是由查克·拉塞尔执导,金·凯瑞、卡梅隆·迪亚茨、彼得·格林纳、艾米·雅丝贝克等演员出
摘 要:经典诵读、伦理道德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语文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伦理道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伦理道德教育可以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既解决教育问题,又能解决家庭、社会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经典诵读;伦理道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
摘要: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区别于传统接受式学习,为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而提出的学习方式。中学是发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最佳时期,而化学是应用此方法最频繁的学科。熟练掌握与运用该方法有助于初中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探究性学习;化学;初中生  一、 研究背景  化学是针对九年级学生新开设的学科,它不同于研究“物种及其演进”的生物课程,也不同于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
摘要:本文则针对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应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促进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如合理分配组员,进行小组学习;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合作兴趣;建立评价机制,保证合作进行;我们要在实际中合理使用这种方式,我们还可以将这种方式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从而提高我国小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体育;促合作;共进步;合作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对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整合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巧妙地将阅读和写作整合起来,通过强化阅读积累,不断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整合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语言的学习而言,阅读和写作往往都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阅读可以为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现阶段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是构建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本文通过在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现代学徒制,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构建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和基本思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及专业课程体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关心、关爱学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也是师德高尚的体现。干一行、爱一行,作为教师唯有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时间和关爱奉献给学生,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
摘要:在传统文化中,道家学派比较推崇的是“无为”,无为是一种大智慧,是通过这样的策略和智谋,而达到无不为。在班级管理中,不妨引进“无为”策略,班主任放下架子,端正态度,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让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本文就将从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实现无为而治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无为;无不为;寻找差异;利用差异;弱化差异;实现发展  我国道家学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