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精神困境与生态审美救赎

来源 :昆明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弊端在造成自然生态危机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精神生态的错格与失衡,而进入到感性至上的消费社会,美和艺术本身沦为了审美资本的合法性注脚,资本话语形成了对人类的新一轮褫夺与处置.生态美学以一种生态整体主义的立场,提出通由对自然进行一定程度的“复魅”重新勾连起大地、艺术与人之间的审美想象,唤起人们寓于其生态审美本性中的“诗思”,在与自我、社会、自然的间性互动中体悟一种存在论维度的救赎可能.
其他文献
对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南调查,学界局限于民族史或边疆史学科的单维度研究,使人们很难得到关于西南调查完整、系统的认识.通过对西南调查现有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深入边疆史和民族史针对西南调查问题不同论述的内部,试图从“西南”的主体视角分析边疆史和民族史单一研究路径的视野局限,进而提出“边疆性”与“民族性”整合在全面、系统把握西南调查问题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以期为西南调查研究提供新的可能与方向.
近百年来,学界大部分研究者都将和亲界定为政治联姻.21世纪以来,部分研究者重新界定了和亲概念内涵,将其解释为一般意义上的和好、亲近,或亲人之间的和,这无疑更加接近历史事实,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亲概念外延也由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扩展到两个不同政治实体之间,却存在无限扩大的趋势.今后不仅应加大对和亲概念的词源学考察,还应加强对和亲政策内容特征、主体特征的进一步归纳,希望借此推动和亲研究的发展.
走马楼三国吴简记载了临湘侯国部分百姓的患病状况,其中,与下肢疾病相关的记载最多,达647次,包括“肿足”“肿右足”“肿两足”“踵足”“踵左足”“踵右足”“踵两足”“踵病足”等,“肿足”是其统称.这种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维生素B1缺乏症(俗称脚气)相似,它的流行与孙吴时期临湘侯国的环境关系至密.
公路客运业在交通运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交通出行方式的多样性、灵活化,尤其是高铁、网约车、共享车等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公路客运业面临严峻考验.云南省公路客运企业的管理方式较为粗犷,业态相对单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针对企业现行评价指标中的不足,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指标体系对业内一龙头企业下属的5家公司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该行业的绩效评价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行政复议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的行政复议调解规定拟进一步扩大调解的适用范围,确立“应调尽调”理念,发挥调解在化解行政争议上的优势.诚然,行政参与权理论及诸多实践因素可支持扩张复议调解适用范围的正当性,但基于行政复议之立法目的、嗣后协商余地的有限性及选择适用调解的裁量性,复议机关对调解的适用仍有限度.修法应明确不可调解的情形以及复议机关在选择调解时应予考量的因素.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学界关于本罪的法益却一直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个人法益说与超个人法益说之间争执不下.但通过分析看出,超个人法益说存在许多难以自恰的冲突,应予以排除.而个人法益说则避免了这一误区,其更符合立法及司法的精神,应确定为本罪的法益.而具体来说,在个人法益中,将本罪法益定位为个人信息权更为妥当.
我国现行法律以可识别性为标准,对所有个人信息实行无差别“知情-同意”原则的保护,这不仅使得同意原则在实践中流于形式、实施成本高,还导致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不平衡.引入场景理论,以个人信息类别以及信息的生命周期为要素构建类型化的场景,并对场景的风险进行评估,适用差异化的同意原则,通过约束个人信息处理者为其实施提供保障,以平衡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兼顾个人信息的利用与保护.
丁佶从云南工业化问题入手的研究,将近代云南经济问题带入了中国工业化研究的范畴.在研究方法上,丁佶重视经济文献的搜集、整理、运用,积极为云南地方的现实经济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在研究主题上,丁佶将云南地方经济问题研究带入了全国性的经济热点问题讨论当中,提升了其在学术领域的意义和地位.正是以丁佶为代表的一代学人在地方性问题与全国性问题之间搭建的学术桥梁使得近代云南经济问题研究在近代中国经济学研究领域获得独立价值,成为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徐祯卿为“吴中四才子”之一,加入以李梦阳为首的复古派之后,诗歌取径由早年的六朝、中唐、晚唐“改趋汉魏、盛唐”,但仍然表现出明显的“江左风流”特色,与李梦阳代表的北地雄健之风格格不入.钱谦益评此现象为“江左风流故自在”.诗歌取径对象、身份、地域以及倡和交游等均是徐祯卿诗歌“江左风流”形成与转变的重要因素.徐祯卿诗歌风貌的改变及其诗学探索的价值不仅在于为七子派复古诗坛吹进一阵清新之风,还在于开启了吴中诗风丕变的先机,其总结和反思诗学实践的《谈艺录》也是复古派诗学理论的重要成果.
谢榛,“后七子”之一,明代山人.一生创作较多隐逸诗歌,其中“萝”是出现最多的意象,共有萝岩、云萝、青萝、松萝、烟萝、薜萝、萝衣等种类.作为物象与情感的连接,“萝”是谢榛归隐情怀的代言,也是就“情景交融”“景媒情胚”“虚景实情”等诗歌理论的演绎.谢榛在隐逸诗中表现出山人的忧虑与挣扎,是明中期山人生存与精神困境的写照.同时,萝承载着他的情景论诗学与柔性诗风,极具个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