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时机?让习作言之有物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pseax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尽管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可真正能将素材很好地运用到习作中去的学生可谓少之又少。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来进行学生的习作训练,通过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事件的突发点,巧妙地把握时机,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
  【关键词】习作素材 习作训练 突发事件
  一、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习作兴趣
  生活中不缺习作题材,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撷取有意义的作文素材,写出富有真情的作文。在实践中创设丰富的习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途徑,让学生我情写我事,达到激发习作兴奋点的目的。
  (一)开发有趣游戏,翻新习作形式
  学生对周围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课堂注意力易分散,无法专注于习作。因此笔者采取游戏形式,改变“教师讲学生写”或“学生写教师评”这种单一的习作模式,将游戏带入习作中。
  1.你的故事我来猜——猜写人物
  在习作中利用猜想法鼓励学生对习作内容进行猜想,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够巧铺线索,给他人提供猜想的可能。
  案例1: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在描写我的同学习作中,让学生来玩“猜一猜”游戏,展示一段人物描写的内容。“想不想跟老师一样做制谜者?写写你的同学,请同学猜猜你写的是谁。”学生写作兴趣一触即发, “班级大胃王” “大眼睛小脾气”,一个个鲜活而有趣的故事诞生了。
  通过猜写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与习作的积极性,让习作成为全员参与的一种方式。
  2.我的故事我做主——编写故事
  通过固定的习作元素请学生来创编习作素材。在实践中利用分篇归置方式,鼓励学生将生活素材进行汇编,“我的故事我做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创编,将自己作为习作的主人翁,编写属于自己的习作故事。
  案例2:瑜亮之争
  班里有两位平时学习旗鼓相当,各方面又爱较劲的同学,老师就鼓励他们将自己与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一次次交锋记录下来,整理汇编成了一部《既生姜何生李》。
  让“我们”成为习作的主人翁,自己想、自己编、自己写,没有了题材的束缚,又是写自己的故事,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起来了。
  (二)cos习作角色
其他文献
摘 要:酵母多糖是从酵母的细胞壁中提取出来的一些大分子糖类聚合物,主要成分是葡聚糖和甘露聚糖,能够激发机体免疫力,增强对细菌和病毒引起畜禽疾病的抗病力。因此,对于畜禽而言,它具有促进生长和防肠道病,改善肝胆脾等生理功能,分解清除畜禽机体毒素沉积的功效。酵母多糖作为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饲料添加剂,本文对其在禽类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酵母多糖;免疫机理;甘露聚糖;禽类应用  1 酵母多糖的概述 
【摘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预测最近发展区、搭建“脚手架”和调整支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摭谈对“脚手架”教学几点感想,以期能够激活“脚手架”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情分析 脚手架 攀爬 效率   “脚手架”教学模式的建立,有效地将课堂大任务肢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拾阶而上”,逐步推进三维目标,顺利
【摘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为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了知识基础,但并不是说有了知识就等于有了核心素养。实践性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正有效地弥补了常规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形式上的不足,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补充。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性作业 核心素养 落地生根   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在学
【摘要】Storytelling教学抓住儿童对故事语言敏感性,挖掘儿童语言发展潜能,使儿童在英语故事中自然而然习得语言,掌握英语学习内容。本文阐述了利用Storytelling——故事教学中进行的一些简单的实践。主要是从情境教学与故事教学的区别,Storytelling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故事教学 Storytelling 小学英语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苏教译林版牛津教
【摘 要】主题意义下的故事板块教学要求从主题意义出发,确定以主题意义为依托的教学目标,创设与主题意义相关的情境,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并辅以图片解读和问题设计等,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板块的主题意义。  【关键词】主题意义 故事板块教学 深度阅读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朱廷劭研究组研究发现,智能手机使用行为与用户交往焦虑、孤独感有关,研究论文发表于《PeerJ》。研究采集了127名Android手机用户的手机使用数据及对应的交往焦虑、孤独感量表得分。孤独感得分高的用户会接听到较少的电话,而拨打电话相关的特征则与低分组没有差异;孤独感得分高的用户会使用较多的系统、美化、健康及浏览器类应用,且会使用较多人人网应用。对交往焦虑高分组及
教学意味着改变与发展。作为写作课程,一个最为重要的担当就是不断改变儿童现有的言语结构,以此促进儿童言语品质的提升。可是现行的习作课程基于统一的语文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个习作话题,至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操作流程,还需要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编排意图提出适合的教学目标,根据同一类文体在不同学段训练情况下合理地切分出适宜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生动有趣的童话、活动、游戏来组织教学设计,
【摘要】当下对于方程的教学,紧扣书本定义的为多数,真正挖掘方程本质的并不多。张奠宙先生质疑书本定义,并给予替代性定义,直指方程的本质。为此,笔者通过方程教学实践的探索,尝试淡化方程的泛化定义,把握核心价值,凸显知识本质,让学生的代数思维不断走向深入,最终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方程 本质 代数思维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将方程定义为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紧扣定义,
曹爱卫 浙江省教坛新秀、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曾应邀到马来西亚、上海等20多个国家及省市执教公开课(讲座)120多节(次),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课例近百篇,部编《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一上)》的核心作者,著有《玩转绘本创意读写》,合著《夏令营中的故事》《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蛛网型”学习——让儿童在学习中变得更智慧》,等等。  【摘要】小学低年级,识字是教学的重点。统编教材一年级每册都
寻根问源,把知识教得有理有據——“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