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有效才精彩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YFACYFA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笔者认为,教师在科学课上把握时机,适时切入将会有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内容难易适“度”能让学生位于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灵活运用提问技巧,促成科学课堂教学最优化。
  关键词:科学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适时切入 恰当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20-02
  科学课堂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再创造提供广阔的天地,从而让学生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有效的提问,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纷呈。
  纵观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课堂,教师组织的课堂气氛较之传统课堂是热闹多了,但仔细发现大多是在热闹下的无效教学。大多是教师一问,学生一答,而提问的内容大部分集中在一些记忆性的知识、简单的判断和机械式的回忆等较少智力参与的问题上,因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主探究能力都极为不利。如何才能达到有效提问,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切实落实教学目标,让我们的科学课堂也有语文课堂的精彩,成为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不得不关注的一个话题。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就课堂的切入、内容的选择、提问的技巧三方面来谈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学。
  1 把握时机,适时切入
  1.1 在引入处设问
  科学知识繁杂,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兴致勃勃地进入角色。笔者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用设问方法引入新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一开始就留给学生一个悬念,促使学生产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此时在他们的大脑皮层中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使得他们对探索新知产生强烈的愿望。
  例如,串联电路的特点一课,设计问題如下:可调节亮度的台灯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相关?(答:电流强度)电流大小的改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可以调节电流大小。)电阻的改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答:通过改变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温度可以改变电阻的大小。)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用什么仪器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才是正确的?(答:串联。)进一步可以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变化?这样一来新课自然而然被导入进来了。通过这些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学的轻松,而且记忆深刻,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2 在结尾处设问
  每节课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做出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解答,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推向高潮,从而达到拓宽思路,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例如,在《摩擦的利和弊》一节结束时,问:“雨天路滑,货车要增大摩擦,你会采用什么方式?”这样针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进行提问,能使学生感到很有实用价值。
  1.3 在重点处设问
  课堂教学有重点,提问设计也应该抓重点,抓住重点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备课时,教师就要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应注意从多角度、多侧面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正确掌握知识实质,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例如讲《电功率和电功的计算》一节时,提问学生:“在W=UIT中,W、U、I、T表示什么?”这样提问,可使学生对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1.4 在难点处设问
  教学时,教学难点的突破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当学生面对学习难点徘徊不前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给予援助、化解疑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从思维角度去铺路搭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积极解决难题,以此来达到帮助学生攻破思维障碍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如在学习简单机械后,解决问题“怎样用最小的力把重500N的物体从地面运到卡车车厢上”时,采用滑轮组的学生得出最小值为150N,采用杠杆原理的学生得出最小值为100N。教师将两组同学的结果公布后,学生开始质疑,谁的结果是正确的。这时教师开始发问;“滑轮组和杠杆这两种不同的机械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问题一出,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在此被激起,纷纷开始思考,最后通过验证得出了结论。
  1.5 在疑点处设问
  在课堂回答时,我们常常会碰到学生的思维错位,急得抓耳挠腮,可见学生有解“疑”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提出问题,在于学生共同探讨释疑,这样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浮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大小究竟和那些因素有关,遵从那些规律,教师采用被大家所熟知的例子发问:为什么木块可以浮在水面,而铁块却深入水底了?而为什么钢铁制成的巨轮却可以浮在水面上?通过这些问题给同学们留下疑问,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去探索。
  1.6 在知识模糊处设问
  学生学习科学概念时由于对其外延内涵理解不清或者“前概念”干扰因素等造成概念模糊,针对概念易模糊处设问,通过前后左右旁敲侧击可以使概念在“锤炼”中得以清晰,从而提高思维的精确度。例如讲《二力平衡》时,学生不难理解,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教师不妨这样问:“二力平衡的条件中,为什么要有在同一直线的限定呢?”教师的反诘,使学生产生了疑点,必定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真正理解了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了一个知识模糊点。
  1.7 在题目变通处设问
  杜威认为:思维是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的过程。作为一个过程,我们的课堂提问就应富有诱发引导性,而在题目的变通处若能恰当地“导”,无疑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时机。例如,在讲解“一台电水壶接在220V的电源上,电流是1.2A,若通电20min将水烧开,则电流做功_______,消耗电能_______。”这道题后,变通设问:“你能把本题改编成有电功率的问题吗”这样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的学习境界之中,从而沟通了电能、电流做功和电功率的联系。   2 内容有“度”,难易适当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而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求我们的提问必须围绕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2.1 问题的广度
  课堂提问时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所提问题的广度,一定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使得少数优秀生独立思考后能够作答,而大多数学生在充分思考和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也能作答。一般规律是:问题愈简单,则广度愈大,但随之学生的思维层次愈低。
  2.2 问题的难度
  课堂提问要达到让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得到双重飞跃发展,实现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迁移的目的。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是要难度适当,若问题难度太大,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难度太小又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因此,课堂提问应遵循“跳一跳,摘得到”的原则。
  2.3 问题的跨度
  问题的难度往往从纵向来考虑,但从横向上看,问题的设置则应具备一定的跨度,即设置问题时,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又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跨度过小,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跨度过大,则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地讲,在新授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宜小;而在章节复习时,设置问题的跨度可适当加大。
  2.4 问题的密度
  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疏密有间,张弛得体,节奏跌宕合理安排。提问后应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给学生,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思考,并对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考虑。
  3 “提问”有法,灵活处理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因而在互动过程中会有许多动态的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设计一些提问,调整和优化教学活动。
  3.1 引导法
  知识在于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又有探求新知的欲望,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自己又不懂或似懂而非懂的、自己认为值得怀疑的或自己的独到见解等等来提出问题。例如:有一瓶敞口放置过的氢氧化钠固体。取出60g该固体,烘干后质量为50.6g,再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4.4g,试回答: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多少克?对于这种实际问题,显然应该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进行考虑,首先應该给学生自己分析,发现问题,在学生确实不知如何下手时,再给出启发式的引导,可设计以下的问题:
  师:题目涉及的量中,哪些是已知的?
  生1:氢氧化钠固体的总质量(潮湿和干燥时的量),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
  师:题中涉及到的气体4.4g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
  生2: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
  师:你是怎么分析出来的,题目中并未给你碳酸钠啊?
  生3: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而题目中的“敞口放置过”其实就隐藏着碳酸钠。
  师:很棒!同学们理解这“隐藏着碳酸钠”的含义吗?
  生4:哦,原来是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了。
  生5:对,氢氧化钠固体必须要密封保存。
  师:那要想求出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你们找到突破口了吗?
  生6:只要通过气体二氧化碳的已知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从而求出50.6g中的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
  师:非常好!那第二个问题中的氯化钠是怎么反应生成的?通过观察化学方程式
  生7: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有效体提问的重要性,教师如果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往往导致不受控制,效率低下;若一味地只顾自己的“预设”,学生的思维就被禁锢在的“陷阱”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讲解实际问题时,应该根据布鲁纳的认知规律,注意并强调:(1)辨别发现;(2)比较联系;(3)解释综合;(4)应用实践;(5)整合小结(评价)这五个过程,适时地引导,适宜地提问。这也是学生思维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也是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真正应该学到的东西。
  3.2 探究法
  探究法就是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探究性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大气压强”时,要一次性地做好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演示:当杯里不盛水,松手后硬纸片落下,当杯里盛满水,松手后硬纸片不落下,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
  接着提出下列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这样探究性设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3.3 层进法
  层进提问是指将几个连贯的问题由易到难依次给出,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步步延伸。如:给出问题:已知马车重3000N,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重力的0.2倍,马拉着车匀速行驶100m,拉力做多少功?当学生出现计算障碍时教师可给出(1)拉力有做功吗?(做功的两个条件)(2)拉力的大小是多少?两个问题做铺垫,从而渗透了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的思想。
  3.4 反问法
  当老师提出的问题碰到学生的不正确回答时,不应急于去纠正其中的错误,而是抓住错误的症结进行反问,引起学生自我反省,即时发现错误,找出错误。例如在学习了“探索酸的性质”一节后,有这样一道常见例题:硫酸、盐酸、硝酸都是常见的酸,之所以认为它们是酸,是因为( )A 它们都有酸味 B 它们的pH小于7 C 它们都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D 它们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学生往往出现了错误回答“A”或“B”或“C”,教师这时回问“酸与酸性一样吗?”学生通过比较辨别便很快明白了答案的错误所在。
  除了以上三方面,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能做出及时明确的反映,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评价是提问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发自内心的热情赞扬和鼓励,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并能造成一种表扬的效应,提高课堂的竞争意识。及时表扬认真质疑的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荣誉感和成功的喜悦,学生学得也有信心,更有劲头。但表扬的语言要中肯、恰当,不能说过了头甚至泛滥成灾,否则会造成学生获得一点进步就沾沾自喜。
  当然,要做到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需要我们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必须要求教师备足教材和学生,做到课堂教学的指向清楚、明确,提问内容具有启发性、新颖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有效”必须要求教师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有极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问的有效性,能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精彩而有活力,这是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兮”,那就让我们求索着,并努力地实践着吧!
  参考文献
  [1] 王杰.中学生科学问题提出策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学科学,2004(6).
  [2] 李铭心.科学教育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4.
  [3]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4] 蔡娟.科学新课程下习题的有效训练探究[J].中学科学杂志,2002(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各大高校增设对外汉语专业,对外汉语课程设置的探索也引起国内学者特别关注。如何合理安排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成为学科建设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以成都地区为例,通过对五所代表高校的本科生进行课程设置及就业方向选择情况的问卷调查,重点分析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就业方向选择的影响,就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课程设置 就业方向选择 成都地区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经济科技档案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我国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经济科技档案工作逐步走向信息化管理。但在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道路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档案信息化缺少相应的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性较差等。针对这些情况,为促进经济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就要建设经济科技档案信息化工程,并大力培养相关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经济科技档案 档案信息化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文章以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师资队伍建设中几个重要环节在具体情况下的实施情况以及本校在办学思路上的转变、“双师型”教师方面的培养、产学研结合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绩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 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从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入手,介绍了宝鸡文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在实践课程体系、实验和实验室建设、实习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实验环节,改进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考核方式,以培养“应用型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设想。  关键词:环境工程 实践 课程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65-02 
期刊
摘 要:创新教育是社会的需要。身为教师要想培养出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创新教育事在必行。而作文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极好途径。任何一种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还要有自己的个性,这在作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创新教育 个性体现 小学作文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
期刊
摘 要: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效讲评试卷,有助于教师获取准确的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试卷讲评课也要突破传统的授课形式。本文旨在讨论如何改变传统讲评试卷方式,利用师生互动的方法,变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模式为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试卷讲评 师生互动 主体 主导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 要:人文教育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几年前,在听闻《农夫相牛的故事》之后,我深受启发,感触颇深:农夫尚且能如此善待“那头不够优秀的牛”,何况我们老师呢,面对一群活泼向上、灵气十足而天分甚至是现实生活条件都不尽相同的孩子,更要注重实施人文教育,提倡并积极践行尊重教育。  关键词:人文 教育 尊重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
期刊
摘 要:文章由传统解读所采用的阶级分析法入手,立足文本,注重引导学生从“人”的角度去探索新背景之下的时代主题理解,采用诵读、联想、讨论、延伸四步法对《归去来兮辞》一文的主旨探究出了符合时代背景的新的理解—— 追求心灵的自由,在师生的交流中实现了在课改背景之下的有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真正实现了课堂高效。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 主题 教学 探讨 心灵自由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 要:诗歌是文学之母,且诗歌鉴赏是文字鉴赏的最好形式,通过诗歌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欣赏诗歌可以说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本文分析了诗歌教学前进行导入的方式,论述了诗歌教学中以读代讲的优势,探讨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度和以练带学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阅读 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受教育的儿童,由于种种原因,接受教育的程度是不同的。孔子一生“施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著名论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学习借鉴其教育思想。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倡导乐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更多的美国孩子热爱中国文化,喜爱中文。本文即将阐述课堂实施的思路和手段,以及美国教学一线的实际体验。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