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dp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思路顺利地实施,问题意识是基石,课堂提问是关键。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如果精心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可以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功效。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愿问、敢问、会问、善问,让学生在质疑、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1.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敢问”。
  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是学生问题意识产生和能力培养最适宜的气候与土壤。
  2.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问”。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插图、日常生活、各种俗语、实验现象和自身体验等各种途径提出问题。如讲授《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我出示了两幅美国国旗的图片,图片上的五角星不同的数量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
  3.授之以渔,让学生“会问”。
  学生提不出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知道提问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逐步训练学生的提问技能,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问题产生的来源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多给予引导,有意识、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仅敢问、乐问还远远不够,还要有问题可问,尤其是能问出有价值的问题。
  4.适时评价,让学生“善问”。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教师要认真渗透给学生“问比不问强”,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
  
  二、历史课堂提问的设计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提问呢?这就要求教师按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思路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或经教师的点拨引导,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1.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激发联想。
  讲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提问:“假如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论证,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的必然之举,林则徐的禁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战争的到来,进而弄清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2.层层设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
  教学中有不少难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这时的提问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以期收到各个击破的效果。例如:围绕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运动高涨”这一史实,笔者提出了一连串问题:(1)“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包括哪些重大事件?其高潮是什么?”(2)“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你对‘高涨’两字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能用其他词,诸如‘爆发’、‘形成’等来代替它吗?”(4)“为什么说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成为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这样经四步设问,加上教师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很快就得出有关结论,这样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3.创设矛盾,激起波澜。
  针对某些特殊的历史问题,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因此,教师若能在提问中直接引起对立意见,则其激疑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讲授“五四运动”时,笔者提出:为什么这一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的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难道说这个时候中国的工人才诞生?两者之间有没有矛盾?这样便引发学生探求中国近代工人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分析以往的工人运动和这一次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
  4.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教师可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等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若一反常规地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学生就会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能起到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作用。
  5.创设发难型问题,诱导思维。
  历史学习的批判思维表现在对传统的或一般的结论、观点能够大胆质疑问难,对前人积累的知识能够正确分析批判,从而获得新的思维成果。
  6.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对事物的观察。
  如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时,教师可以把仿制的北京人的头像模型带入课堂,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与现代人比较,使学生就会很快回答并掌握“北京人的基本体质特征”这一问题。总之,只要教师遵循问题设计的原则,讲究问题设计的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摸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就能更好地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三、历史课堂提问的注意点
  
  1.了解学生,胸中有数。
  教师应从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个性特征出发,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符合客观实际。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心理状态、思想趋向、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诸多方面有显著差异。因此,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宜。
  2.提问要有针对性,精心设计好每个问题。
  教师要善于提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且更加深入地探究历史本质的各种问题。不论难易,所提问题都必须富有启发性,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的疑难提出问题,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懂得什么道理、训练何种能力,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教师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成为胜利者,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欢乐。设计问题必须选准突破口,切中要点,不能在枝节上拉扯过多,更不能无的放矢。如讲授《昭君出塞》时,教师可提出:昭君出塞的举动为什么受到后世的称颂?学生议论后便会加深对“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这一观点的认识。
  3.提问要具有合理性。
  即设计问题必须合理得当,力求达到科学性与思维性的有机统一。历史教学既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标,又有思想教育的任务。提问时,教师必须考虑这些要求,设计问题要意思明白,语言准确,逻辑严密,思想性强,这样才能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便于学生回答。
  总之,问题设计千变万化,教师要一切从历史教学和学生心理的实际出发,紧扣新课标要求,在实践中勤于摸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 课堂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几年的计算机机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采用伙伴教学法搞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自主学生教学方法重点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不可
我们经常在政治课上看到这样的情形:讲台上老师口若悬河,讲台下学生死气沉沉。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反思教学方式、方法。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自觉地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能促使学生集中精神,积极主动地不断探
黑暗料理,众说不一。有原意,有引申,有调侃,有自嘲……我呢?一  清理冰箱,看见冷藏室里有一瓶做了好些天没吃完的青酱,仍是那诱人的香气,但颜色变深了,须速速吃掉。冷冻室里居然发现了一块芝士,是家人无意中放错了地方,糟糕,冷冻了还怎么吃呀?味道肯定不对了,转放冷藏再说。看到发酵盒,里面还有一团面,有了,做比萨,把青酱消耗掉, 还有芝士,晚餐就是它了。  比萨实在是快手面点,不到10分钟的功夫,坯做好
期刊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以江苏为例,最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在高二阶段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其考试的形式是上机,时间为60分钟,总分100分,成绩分合格与不合格,60分及以上为合格。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操作题,选择题占60%的分值,而选择题中信息知识题(理论题)占较大的比重。有许多的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记忆对理论知识来说很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魔法
摘要: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作者尝试在高中历史的分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将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变单一的师生交流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全方位、立体式的交流,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教学活动,自由发表自已的见解和想法,使智能水平不同的学生也可以在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同时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任务。今天的学生,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今天的教育,应在各门学科中,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意识,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提高民族素质、开发中华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加强地理知识的传授与实践,又要注意培
摘要: 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不少困惑,产生了一些疑虑,同时也在积极地反思和研究。本文就如何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为课堂增效,从对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创设情境、改进实验、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加强课堂检测的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有效教学    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已有一定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