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仁均叔叔:我是谁,你懂的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0日晚上20点17分,新浪微博上有个叫做“韩仁均叔叔”的网友发了他的第一条博文——“测试测试”,声音在信息海量的微博大潮里几乎迅速被淹没,并没有引发很多的关注;这个时候他也只有一条自我介绍:资深自由无职业者——在这个“资深”、“自由”和“无职业者”都泛滥成灾的网络世界里自然也显得平淡无奇。可是情况在8月29日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一天“韩仁均叔叔”得到了新浪的官方认证——也就是微博界俗称的“加了V”——认证身份上赫然写着“作家韩寒 父亲”,于是从这一刻起,这个微博的关注量就呈几何级数增长,由之前的4千多位粉丝迅速增加到了将近8万。至此微博的主人也就毫无悬念地曝光了,是的,他正是风云人物韩寒的父亲韩仁均。
  说到为什么会开微博,坊间传闻各种悬疑,很多人认为韩仁均开这个微博是为了间接传达韩寒的言论,或者说“韩仁均叔叔”这个ID直接就是韩寒的“马甲”,就连《南方都市报》这样的主流媒体都戏称韩仁均的微博为“韩爸社”。对此韩仁均很无奈,他说:“开微博的事其实很早就有一些小朋友纵容我,但我始终没有,觉得那东西悬得很,万一也弄个开房直播什么的闹笑话。哈哈。后来看到微博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真相传播中起到的一些作用,觉得微博明显具有其它媒介不能替代的功能,所以就注册了一个,选了各种类型的博主进行了关注。这样你一打开微博,就大体能知道这个国家现在正在发生些什么,虽然这些什么与你并没什么关系。”
  韩仁均说,他从退休后就不看任何报纸,不看电视新闻,因为觉得“大多数新闻你还得边看边转换‘格式’——就是得换好几个角度理解,所以索性不看了。”于是他了解世界基本靠网络。因为目睹了好几次公众事件的微博推动力,深以为现在微博能无限地接近真相,因为它直接来自民间和个体,还因为审查的时间差总有一些瞬间的外流,所以这才注册了微博——完全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至于为什么在名字后面加上“叔叔”二字,他说,因为韩寒的关系网上有很多人冒充他的名字在开博客和微博“混淆视听”,所以“韩仁均”已经有人注册了,还自称是韩寒老爸,于是他这个正牌老爸反而不能注册了,就只好加了“叔叔”二字,自我安慰说这样感觉更亲切些——好吧韩仁均叔叔,有一个名气太盛的儿子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至于会被“加V”就更不是他的本义了,实在是新浪的工作人员找上门来核实身份以防假冒,验明了“正身”之后的正常流程。“他们说要认证一下,问我介意不介意写韩寒父亲、作家?我说,写韩寒父亲倒不介意,因为山寨太多,正好‘以正视听’,作家千万不要写。”我问他:“为什么不呢?你本身确实也是金山当地甚有名气的创作名人嘛。”韩仁均嘿嘿一笑,说:“人总不能自讨没趣吧。”——其实韩仁均看起来是一副一点不张扬的书生样子,可是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一个表情,一句话,他会让你会心一笑——嗯,他果然是韩寒的父亲。
  后来,韩仁均把认证信息用短信发给了新浪,可是状况又一次发生了。“我发的是:韩寒父亲,提前逃离体制的自由人。结果第二天早上打开发现已经加V了,当时的认证信息就是我发的内容,可是后来不知怎么就被改成了现在的样子。”现在的样子是这样的:作家韩寒,空格,父亲。这又一次引发了网友和寒迷们的各种揣测:这个账号会不会就是韩寒的“马甲”?因为韩寒的博客用的是爱犬照片做头像,“韩仁均叔叔”的微博头像也是狗狗;更具玄机的是认证信息的写法——作家韩寒 父亲。中文如此精妙,少了个“的”,多了个“空格”,意思就大不一样了——韩寒自己也当爹了,“作家韩寒-父亲”,这不是明明在描述韩寒的两个身份吗?对此,韩仁均郑重又无奈地再次声明:“这是我本人的微博,也是我个人的微博,我只即兴说些我自己感兴趣的,转些我自己感兴趣的,即使说韩寒的消息也大多只限于他赛车方面的事而已,以后也会如此。”至于之前引起网友竞相转发的韩寒“玉照”和生日祝贺,韩仁均说,那只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祝福,“算是给他个小礼物吧,因为这天对我们家庭来说可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其实这早已不是第一次韩仁均因为儿子韩寒的巨大影响力而引发争议了,最早他被置于众口之下的事件是写了那本饱受非议的“畅销书”《儿子韩寒》,这本书初版的时候正是2000年“韩寒现象”最热的时候,整个社会都在关注这个从高中退学又拒绝了复旦大学邀请的男生。这一本由韩寒的老爸亲手写就的“揭秘宝典”自然广受老师、家长以及众多正在读书的寒迷们的关注,销量非常可观,但同时负面声音也一直相伴,认为这是韩仁均在“趁热打铁”,借着自己儿子的名气出书搏名赚钱;甚至连韩寒自己也说“在国内看来,父亲出一本书写自己的儿子,无论写得多好都是不好的”。到今天虽然时隔十年,说到这个话题韩仁均还是稍有无奈,但更多的是莫名愤慨。事实上,写《儿子韩寒》的那一年,韩仁均已经调动到当时金山区委宣传部的《金山报》去工作,当时韩寒现象刚热,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一位负责人正好和金山区人大的办公室主任是同学,于是就找到他那位主任同学——那位主任正好是韩仁均敬重的朋友和老师——托他来和韩仁均说了几次,说上海人民出版社想要做这样一本书。“当然,最后我们的出发点应该是非常不同的,出版社想做热点选题是他们的本职或本能,但我当时真的有那种‘难却’的感觉,而且还觉得当时在对韩寒现象的讨论以及各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中,的确有很多误解、曲解韩寒的地方,让我觉得很多媒体都在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来断章取义地理解韩寒,所以我就想由我来还原一个真实的韩寒总比由人家去随意曲解误解要好吧,所以就做了这件事。”
  韩仁均说,虽然写了也就写了,之后再怎么被争议他也没后悔过,但是那些“写《儿子韩寒》就是消费儿子名气”什么的说法让他真是无法理喻:“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那些质疑,因为那种思维方式真的和我不在一个‘话语系统’中。我从没想过要通过《儿子韩寒》蹭什么名气,挣多少版税,改变些什么。”韩仁均又好气又好笑地说,曾经还有记者这样问他——作为韩寒的父亲,有没有因为儿子比老子有出息而失落?“你说正常人会有这种感觉吗?会想得到这种问题吗?我彻底就无语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韩仁均对儿子韩寒只有一个父亲的爱护与自豪,可是每当他想为韩寒做点什么的时候,舆论总是将他推在风口浪尖。2009年4月,韩寒为了方便读者能够买到自己的正版签名图书,在淘宝网上开了家网络书店专卖自己的签名书。小店的“CEO”理所当然就由“自由无职业者”韩仁均出任。这个规模不大的网店开张短短几个月就获得了两个皇冠,当时淘宝网出于他们的考虑,几次邀请他参加当年的“十大网商”评选,后来经网友投票和淘宝考核小组实地考察,最后入围“百佳”之际韩仁均主动退出了。可没想到这么一来又惹了口舌,有网友称韩爸爸这是“父承子业”炒作自己,是韩仁均继2008年重版《儿子韩寒》后再一次靠儿子的名气赚钱。还有些“恶搞”的客户因此特意留下“差评”以示不满,至于理由则是千奇百怪的:有些买家埋怨韩寒签名签得太好了,还有人给出的理由居然是嫉妒韩寒太帅……这一次韩仁均已然见怪不怪了,他从容解释说,韩寒自2000年《三重门》出版后搞过几次签售就不再搞签名售书了,致使有些想得到韩寒签名书的读者没有渠道。这种情况下,有的读者不得不买了书后寄到韩寒家让韩寒签名,然后韩寒签完再寄回去,非常不方便。因为“市场有需求”,有人干脆直接在网上卖冒充韩寒签名的假书。在这种情况下,父子俩才有了开个网店专卖签名书的念头,让需要的读者有个正宗的渠道。韩仁均笑说:“其实这种网店只是卖个有,不可能做大,也不会去做大。一则韩寒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货源有限;二是读者毕竟也有限,不可能无休止地重复购买同样的书,所以我们只是想让需要的读者想要的时候有个地方能得到。”现在网店的销售量保持在平均每天三四十册,还专门请了一个客服照看,所以所谓靠它赚钱根本是不靠谱的说法。
  去年韩寒出了本新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其中制作了一部分珍藏限量版,在网店里平价销售了二十多册后另外又拿出一本专门进行了义拍,最终这本珍藏限量版由苏州的一位钟先生以61200元拍得。这件事难免又惹来争议,那些原本就看不惯韩仁均“利用儿子名气开网店赚钱”的人立刻就得了他“赚了”的证据,然而韩仁均却明明白白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虽然这本内赠10克纯黄金的书标价988元,实际制作费却在4000多元;而一本书拍卖出61200元看似赚了好多,但其实拍得越高“亏”得也是越大的,因为接着韩仁均就从书店两年来赚的利润里拿出和钟先生拍卖那本书等同的61200元,一共122400元,专门开了一个银行户口,委托淘宝网公关部的一位工作人员专程带往甘肃省张掖民乐县南丰乡的一所贫困小学一一落实到了具体的资助项目。“这本就是一次义拍,”韩仁均说:“义拍捐助的具体进展和实施情况及账目,我们都及时在网店的《义拍捐助》栏目里进行了公布。所以明白人可以算出来的,现在的销量,去掉工资、房租、水电、宽带、运费等一些成本,能称得上‘经商’吗?能称得上‘赚钱’么?这只是一个没有亏本,但盈利可以完全忽略不计的网店。”
  至于被说“父承子业”之类的言论,十年来“枪林弹雨”里走过来的韩仁均对此早已是无视的态度:“自从韩寒进入公众视线开始,伴随而来的就是两种非常鲜明的态度和言论,我已经非常习惯了,什么话没听过啊,什么骂没见过啊,呵呵,要是生气气得过来吗?活得下去吗?那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所以说真的,我还真不当回事。这就跟我们刚才说起的有人对我写《儿子韩寒》的种种议论一样,我管我自己做,你不爽管你自己不爽,大家相安无事,社会丰富多彩。”
  当然,微博上发生的“韩仁均叔叔”时期粉丝少少、“作家韩寒 父亲”时期粉丝暴增的现象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的韩仁均不可避免地要活在儿子的光环之下了——虽然对于一个父亲这也许更加是一种欣慰——问他对此作何感想,他说:“大家关注我肯定很大程度上是冲着韩寒来的。但人家要关注你也总得有值得关注的东西。”韩仁均给我举了个例子,10月5日,他在微博上转发评论了一条关于姚晨和胡锡进争论北京出租车是否应该用涨价来解决难打的话题,韩仁均对此调侃说,“不用再PK的,姚言肯定远胜胡说”,显然韩仁均的一句调侃恰到好处又深得人心,当天他的微博关注人数就增加了五六千——这些可不是韩寒的粉丝。而即使有韩寒的因素又怎样呢,韩仁均说:“能活在这样一个清清白白的儿子的光环下,我觉得这是一种荣耀,因为儿子不是李刚。”
  
  记者:我们知道你自己也是一位写作者,并且发表过很多故事和小说,你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么?你对自己有怎样的身份认同?
  韩仁均:那个好像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写过一些东西,主要还是职业的因素。当时我还在金山区的一家乡镇文化站工作,发表文章也是作为当时上级文化部门对我们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我们文化站当时硬件条件比较差,多发表一些作品可以加些分,弥补一些别的项目的扣分,而且故事是金山的特色文化项目之一,每年要搞一些故事比赛,作为文化站是每个乡镇的参赛组织者,如果自己不会写的话会很麻烦地去求别人写,所以就自己多写写。为了工作和考核需要,当时还摄影呢,拍洗自己一条龙完成。总之,好像目的很实用的。1995年后调离了文化部门,就渐渐少写,到后来韩寒开始写东西后,忽然觉得我写的这些东西根本算不了什么,而且我的新工作和我写这些文学类的东西也没有关联了,所以也就彻底不写了,除了《儿子韩寒》。
  记者:现在很多人都说韩寒的创作能力是继承了你,那么你年轻的时候有过文学梦么?自认为实现了么?还是觉得儿子替你实现了?
  韩仁均:对于写作,我是没有很执着的追求或者很神圣的远大理想的。2008年底,我工作满30年足,就申请了提前退休。要说文学是梦想什么的就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用于写作去实现梦想,但我只是觉得可以休息了,可以告别闹钟了,可以睡到自然醒了,可以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了,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喜欢的事了——但可惜写作不在其中。当然要是哪天有兴趣了则另当别论。所以对于韩寒的写作,就与我的梦无关了,他只是在做他自己喜欢的比较适合他做的事而已,就像他还喜欢赛车一样,我年轻的时候只有自行车的梦想。
  记者:真谦虚,其实韩寒都说你本来是你们区最有名的作家了——不过他还说现在最有名气的作家是他;如此说起来你也算是做过文人也做过商人(网上开店)了,对从文和从商的各种境遇有什么感怀么?
  韩仁均:其实这正好可以回答你第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我觉得,我不是文化人,只是从事过和文化有关的职业或者工作而已;我也不是商人,只是网上注册了一个人人都可以随时注册的网店而已。我只是一个提前逃离了体制的自由人。
  记者:网上传言你因为热爱读书,下乡时曾自己用镰刀将腿砍伤住院以利用病假偷偷看书,是真的么?韩寒也曾说过他对阅读的喜爱遗传自你,你有特别培养过他的阅读习惯么?
  韩仁均:哈哈,看来网上传言还真是不可信,没有的事。我家祖祖辈辈就是乡下人,家就在乡下,我不用下乡,脑子里没下乡的概念,只有上镇的概念。再说小时候天天跟镰刀打交道,手脚割破过无数次,用草叶汁或者泥巴涂一下不出血就算好了,根本不用上医院处理,更不用说住院休养了。想读书倒是真的,因为当时找不到书嘛——书多了,而且就在伸手可触的地方时就不太会有读书的愿望了。我们当时是找到什么看什么,记得《红楼梦》还是我初中时看的;《水浒传》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运动中看的,当时发行了很多,到处都能找到;《西游记》看的是电影;最搞笑是《三国演义》,当时买来后做过几次架势准备看下去,结果每次都看不完第一回,不知怎么,就是看不下去,后来那套书借人后就不知所踪了。所以每每看到人家说四大名著怎么怎么的,就会觉得那人很NB,因为我到现在都没看全过,而且估计这辈子也没这毅力看全了。
  到了韩寒识字的时候,家里正好也有一些书。其实孩子小的时候对什么都会感兴趣,他身边有什么,他就会对什么感兴趣,所以可能因为正好家里有一些书而且正好别的玩具不多,所以他就对看书感了兴趣。书都没上锁,所以我也没限制过他看什么书。其实小孩子自己会挑选他们感兴趣的而且能看得明白的书的,一般正常小孩是不太可能像前些日子盛传的五道杠同学那样很自觉地关注《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的,你放一本某某某文选和一本儿童故事在一起,他不可能挑文选的。
  
  韩寒&韩仁均同题问答
  提问:都说儿子是父亲最好的作品,那么韩寒身上的哪些优点是从父亲身上继承而来的?
  韩寒:文章写得好,字写得漂亮,阅读摄影书法写作完全是继承和发扬了我父亲,但他开车实在很一般。
  韩仁均:所有。呵呵。
  提问:那缺点呢?
  韩寒:运动稍微差些,以前开车总是会撞到不可思议的地方。
  韩仁均:部分。
  提问:成人之后,父子之间最激烈的一次争吵或冲突是因为什么?
  韩寒:成人之后我们没有什么冲突,可能因为我们分开住而且我也自立了,和妈妈有时候会有小冲突,因为我妈妈太爱干净了,她一天醒着的百分之八十时间都在收拾屋子,而我喜欢乱放。
  韩仁均:他离开学校后就没有称得上激烈的争吵或者冲突了。
  提问:在《儿子韩寒》一书中父亲独家披露了许多韩寒成长过程中的小细节,是不是老韩家有一本类似于《成长的烦恼》那样的日记?
  韩寒:你也会记得你儿子每一件值得记住的事情。
  韩仁均:其实漏掉的说不定更多。写《儿子韩寒》的时候,我和他母亲对他小时候的事一起做过认真回忆。孩子的事,你虽然不会时时记在脑子里,但只要一说到这件事,或者一有由头,你就会觉得那些事都在眼前。至于新概念作文比赛以后的事,网上都查得到,有歪曲和误传的地方只要纠正就行了。
  提问:由于父亲在休学申请书上签了字,导致儿子至今连高中学历都没有,你们父子俩对此是否有遗憾?
  韩寒:这个完全是他的错,他应该劝我好好读书,考一个好的大学,有像样的文凭,最后考取公务员,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栽培下努力成长,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歌颂这个伟大的时代,把握机会,不断领会,自我提高……
  韩仁均:没有。我还庆幸省了不少供他读书的费用和他读好书后找不到工作买不起房子成不了家的烦恼呢。
  提问:有没有一个瞬间,你们最为对方感到骄傲?
  韩寒:我小的时候,他每一次文章发表我都特别骄傲。我们的第一台电脑就是他用稿费买的,花了近1万元,是一台286,估计现在的一张数码照片就能撑死这台电脑。
  韩仁均:《三重门》刚拿到手的时候。
  提问:那对方最让你感到失望的一次呢?
  韩寒:他倒车居然把车头给撞了……
  韩仁均:他在学校里时我经常失望,不过离开学校后就几乎没有什么失望的事了。
其他文献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这句话是成立的,那么别人是边读边行,而我以前读万卷书,现在似乎读不动了,于是开始万里行。我的好朋友维春听说我第一站要到南非去,鼻子里哼了一下:依
会议
在今天,代表多数人的意见,代表多数人的利益——这几乎是社会决策的基本程序,但是,恰恰是在“多数人”可能正在变成一种无所不在的力量时,我们要警惕那些以“多数人”赞成的
该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通过对轿车行李箱内盖板,轻型车减振器支架、CA488发动机油底壳、几个复杂冲压件的成形过程的数值分析,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零件在生产和调试中出现的质量问
该文计算了200公斤装药鱼雷战斗部在100m水深处中心一点起爆对离爆5米处固壁上的二次打击,给出作用在固壁上的超压,超压作用在固壁上的脉宽,第一次与第二次打击间隔时间。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上官是复姓,中国电影界用此复姓的,据我所知,只有上官云珠。  上官云珠生于1922年,原姓韦,江阴人,电影女明星。我与上官多次交往,有过长谈,又采访了几位与上官有亲密关系的知情人,今一一记述,让人们在纪念上官的同时,更真实地了解她因迷醉表演艺术、追求名利,而又遭受无尽苦痛的一生。    我第一次见到上官云珠是在著名剧作家姚克家。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西洋文学,系主任顾仲彝是剧作家,
1941年,一首充满上海城市风味的流行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横空出世,这是中国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译成英语走向世界乐坛的名曲,它的作曲者便是陈歌辛。1959年,一首感人至深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登上舞台,无论男女老少、海内海外,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梁祝》成为了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曾先后荣获五次金唱片与白金唱片奖,而它的作曲者之一是陈钢。  陈歌辛
2011年8月29日,我参加了以“音海无涯,乐美善真”题名的王云阶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这天,在连绵的阴雨之后,美丽的福寿园上空露出了一缕温柔的阳光,仿佛是云阶同志含着微笑在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包括他的亲属和朋友共一百五十余人出席了这次活动——我们迎着阳光,在那青松环绕、宁静幽雅的纪念碑前,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向云阶同志敬上了一束束鲜花,以表达大家对他的缅怀之情。纪念碑瞻仰仪式结束之后,大家又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