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谜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fwe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历史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上也出现了许多的谜语。对于谜语本身,一方面联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关联着我国的历史,所以被引入到课程中来。加之,谜语也具有趣味性,初中生相对活泼,更能增加其学习兴趣。然而,谜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对日后的历史教学有所促进。
  【关键词】谜语  初中历史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44
   谜语在历史教科书里数量较多,使用历史谜语可以增加上课的趣味性,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从而提高上课的效率。然而使用谜语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笔者下文就谜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加以分析。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谜语出现的问题
   谜语在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出现在这几个方面:如选择谜语不合适、使用过程出现不当、解释谜语不恰当,下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选择不合适
   如果准备用谜语进行教学,那么选择适当的谜语则是首要任务,然而在授课过程中,出现谜语选择不当的情况也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性不强。在选择谜语方面,应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有着很强的针对性。然而现实教学中,选取的很多谜语不涉及教学目标的重难点知识,与教学内容相关度不大,导致使用谜语的意义不大。2.悬念性不强。谜语具有巧设悬念,激发挑战性的效果。在设计谜语时如果谜面过于简单,那么就不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了。例如,某教师在讲授《春秋战国》,讲到关于赵国的历史,使用猜字谜的形式“走字错了”,走字错了,即为走字加一个“×”号,为赵。这样设计就过于简单了,这只是用来猜字谜,没有历史文化典故的趣味,而且相对简单,这样效果也不好。3.谜语过难。与使用谜语过于简单相反的现象则是使用过难的谜语。初中生知识积累有限,且相对感性,太难的谜语,学生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去猜测,如果猜不出来,也会产生疲倦和厌倦的感觉。
   (二)使用方法欠缺
   教师在使用谜语的阶段,所受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其理解应用情况,在实际授课中使用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1.谜语使用时间长。如果安排谜语所占上课时间的比例过长,这样容易无法完成教学进度。不仅如此,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和紧张感,长时间的處于同一个状态下,学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2.使用频率过高。教师在设计谜语时,如果在各个教学环节都有谜语的插入,教案看起来结构新颖,然而,却并不合适,长时间的使用谜语,不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3.使用时机不当。谜语的使用也是需要把握恰当时机,教师在使用谜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把握时机不当的问题。教师没有选择好合适的时机应用于教学环节,只是按照自己的上课计划进行,没有观察课堂实际情况,不区分课堂活跃度,盲目进行授课,导致选择时机不合适,学生掌握课程内容不佳。
   (三)释义有偏差
   教师使用谜底后,初中学生一定会询问正确谜底的由来。教师此时如果没有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那么解释起来可能会有所偏差,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对这个谜语本身产生怀疑的情感,从而对课本内容也会产生疑问,教学效果不佳。
   二、谜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对策分析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谜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基于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情境产生的,所以解决这些问题,也要基于这几方面加以考量,下文对此产生论述。
   (一)选择谜语要恰当
   基于上文所说许多教师在谜语选择有不当的地方,笔者认为对于选择谜语方面,教师可以依据教科书和课标来进行选择,选择出的谜语一定要紧扣课本,这样才能符合教学目标,使谜语具有针对性。关于谜语趣味性方面,要具有悬念。教师应该精心挑选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年龄,感兴趣的话题,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发挥创造性,自制谜语。选取谜语时,依旧要考虑到学生以及谜语自身难易程度。教师应该充分参阅历史资料,用好工具书。一定要做好谜语处理工作,符合初中生的现实情况。教师要把控好相关度和难易度。
   (二)掌握使用谜语的正确方法
   在使用谜语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5-15分钟,所以安排谜语的内容长度不能过长,同样也因如此,要控制好谜语的使用频率,不要频繁的使用,将历史课变成猜谜课。教师要能够统筹规划好谜语在课上所占时间的长短,谜语使用的频率。对于选择谜语使用时机方面,教师也应该有所注意。例如,教师正常导入新课后,学生对本节课兴趣浓厚,那么再用谜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就没有必要了。相反,如果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那么教师则就可以使用。教师应把握使用谜语的时机,所以使用谜语教学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谜语选择时间的长短、频率、使用时机,应用谜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或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是为了讲授知识,只有把握好这些因素,才能提高课堂效果。
   (三)精确地释义
   教师在选好谜语后,应该充分对谜语进行研究,做好有关谜语内容扩展的准备工作,如果学生对谜语存有疑问,教师能够游刃有余的给出合适的解释,达到谜语的最佳使用效果。
   三、案例分析——谜语应用于复习课中
   教师在复习《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本课在记忆要点在关于匈奴、卫青、霍去病相关历史问题和事件。教师在引出匈奴时,设计的谜语是“厉害的仆人”,提示性线索“打一少数民族名”这个谜语相对简单、难度适中,一部分学生很快就举手回答,气氛十分活跃。然后教师就接着匈奴这个话题,复习了关于匈奴兴起的相关历史。通过匈奴,教师又引出关于霍去病和卫青的谜语,其谜语分别是“有事请打120”以及“保护庄稼”。第一个谜语稍有困难,但是教师经过提示后,同学们已经有了思路,第二个谜语则是相对简单的,一部分后进生也积极的参与到回答问题中。教师这节课通过这几个谜语概括了所要复习历史知识的线索,与课程目标相关联,选取使用也很适当,学生在趣味较浓的谜语中,清晰的记住了这条线索,记忆效果很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使用谜语,谜语作为一种趣味的教学手段,如果恰当的应用于课堂,会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利用相关策略,避免相关误区,恰当地使用谜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直雄.中国谜语概论[M].四川:巴蜀书社,1989年版.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师生都应该重视英语教学。高中英语教学主要包括词汇、写作和阅读等,其中阅读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接下来,我将根据自己的见解,谈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
<正> 想移动办公买笔记本吧!觉得全新的太贵了我们可以去穷人的天堂——二手市场寻觅! 一、八大秘诀秘诀一选择专生厂商的产品:笔记本电脑生产厂家很多,不少有名的大电器厂商
近些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相关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高层土建工程项目施工中,免抹灰施工技术被得到普遍应用,这种施工技术自身属于形容混凝土
<正> 本人电脑配置是赛扬366,钻石PA61主板,TNT2 Vanta显卡,昆腾13GB,192MB内存,机箱电源用的是当时宣传得比较好的世纪之星普通版ST-ATX-315。但最近有两天开机自检后,在启
【摘 要】在高中教学中化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科,而在学生们的课程学习中其难度也较大,因此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篇文章将简单根据研究性阶段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希望能够帮助高中化学教师们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
【摘 要】高中物理在学生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物理知识小到微观,大到宇宙,基本上囊括了世间万物。物理知识的充分运用和创新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关键。比如有了电的发明,让黑暗的夜晚不再黑暗、让世界的距离大大缩短了。所以,物理知识带给我们的好处可能远远比我们知道的要多。教师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新兴的技术让学生学好物理,甚至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物理的态度。现在恰当运用微课可以让学生
五年制高职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既要考虑理论知识,又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才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而办公软件教学中的直观教学法、精讲多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
本文介绍了CFG桩的基本成桩机理及施工工艺,并结合厦门电力进岛第一通道工程实例,对CFG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检测和计算,并进行了沉降分析,分析结果表明:CFG桩的沉降量很小,能够保
【摘 要】近年来小学生自杀事件屡有发生,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这些孩子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责任心缺乏、外界压力大以及整个社会缺乏对小学生挫折教育关注。小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关系我国命运的大事,因此,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迫在眉睫。而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方合力,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小学生挫折教育,建立全方位的挫折教育网
【摘 要】“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課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因此,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交流 教学策略 创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