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诉源治理:现实需求及实施路径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ng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中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多发,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矛盾.从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来看,将此类纠纷一概通过司法裁判解决,并非最佳处理方式.一些看似案情简单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也需要经过复杂的诉讼程序,既增加当事人的诉累,又不利于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将纠纷化解的视角前移,构建诉源治理机制,分类施策、多管齐下,将纠纷“化于诉外,止于诉内”,是一种实效性较强的纠纷处理方式.为此,要加强法治宣传,培育现代物业服务观念;实行多方联动、多元共治,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化解纳入基层治理中统一部署;以调为要、以防为基,将诉源治理覆盖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处理的全全程;在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诉讼中加大案件调解撤诉力度,切实提升审判效能.
其他文献
有效实施增值税制度,打击通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方式骗税逃税的行为,是我国《刑法》第205条和相关行政法规、规章的基本目的.司法机关应当准确把握有关立法精神,对对开、环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慎用刑事追责;需要适用《发票管理办法》进行行政处罚的,应当严谨执法.实践中,此类行为往往与会计核算相结合,违犯我国《会计法》,侵犯会计管理秩序.因此,依据《会计法》对此类行为予以行政处罚,是正确的常规性规制路径.
学位
学位
我国刑事司法解释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否判赔死亡赔偿金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否定态度,限制了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民事权利.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通过明确死亡赔偿金属于财产损失赔偿,完善民事责任优先原则,尽力矫正刑事司法解释在有关问题上的认识误区.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司法理念上应从比较片面的"案结事了"转变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要求司法机关对《刑事诉讼法》的有关条文进行重新认识,作出有利于保护被害人民事权利的解释;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依法履行职能、行使职权,切实实施
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是全面推进共同富裕战略的重要目标.残疾人的社会参与是指残疾人为了提高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采取特定的手段和方式参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行为.目前,残疾人社会参与存在空间有限、机会缺失、渠道单一、能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阻滞”.“制度阻滞”是指残疾人社会参与在制度安排上的缺失、冲突问题以及在制度执行上的曲行问题.当前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制度阻滞”主要表现为“制度缺失”“制度冲突”与“制度曲行”三个方面.因此,要消除“制度阻滞”,促进新时代残疾人的社会参与,使之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