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元旦的《大报》

来源 :藏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afaff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过不少“书话”和“刊话”,新的一年,新的愿望,想试着写写“报话”。
  虽然老报纸不是我收藏的重点,可是30年淘书生涯下来,竟然随手买了不少老报纸,总数在七八千份,品种有200多种。其中值得一说的有从八道湾11号流散出来的《亦报》500余份,从中发现了张爱玲的一篇佚文《年画风格的〈太平春〉》。这批《亦报》的原主人江幼农(江绍原之子)在报纸上夹了许多原稿,还有许多批注,相当于自己校对了一番。知堂老人说过,自家订阅的《亦报》看过之后,江幼农会拿去看看。这么一来,这批《亦报》的意义就不应等闲视之了。
  《大报》与《亦报》前后脚在上海解放后创刊,《大报》远没有《亦报》那么大名气,这原因我在这里不“科普”了,新近出版的《唐大郎文集》里有详细的介绍。一直以来,我有个看法,大家不是总嚷嚷“还原历史”嘛,老报纸不失为一个“回到历史现场”的向导。报山报海,從何说起呢?就从1950年元旦的《大报》说起吧,重点说说这一天报纸里演艺界明星喜迎新年的心情。
  《大报》名为大报实为小报,二、三、四版是轻松娱乐的基调,头版是新闻版,与过去上海滩的小报泾渭分明。
  头版显著位置刊出当时上海市市长陈毅的题词“贯彻反封锁六大任务,为克服困难建设新上海而斗争”。陈毅市长的题词表明那时上海的内外环境是很严峻的,“河静敌未清”呀,外部的封锁大家都知道怎么个情况,内部的呢,建议大家看看达式常主演的电影《难忘的战斗》。头版的要目还有“公园免费开放两天,职工街头舞龙耍狮 万众欢腾同庆翻身年”“华东农展隆重开幕 农村劳动英雄特向工人拜年”“解放大军入滇已抵昆明以东”“面粉火柴绒线今起普遍减税”。
  二、三版为“一九五〇年元旦笔会”,周錬霞为之献上一篇《第一课》。周錬霞才貌出众,这几年很红,有不少专门研究周錬霞的文章和单行本。周錬霞在《第一课》中写道:“从今天起,一切旧的、残余的丑恶,都随着一九四九年,像风一样地过去了,无影无踪;像水一样地流去了,永不回头。现在已是一九五〇年的阳光,照临到人间,建设起崭新的、完美的世界。人们都要像天真的孩子,没有忧愁,更没有机诈,开始我们新的人生,正像幼年读四书的第一课:‘学而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的!我们大家都在学习,学会了习,什么都是可以搞得好的,岂不就是喜悦吗?有了喜悦的情绪,才会产生热烈的希望。可是,面临着希望的时候,我们千万别忘记:要对着希望努力进行,莫对着希望因循等待!”
  新的一年开始,古人有“书红”“开笔”之习惯,柳亚子诗云:“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河山洗甲兵。元旦书红万事吉,今年先遣下东宁。”卢冀野为元旦出版的《大报》写了《元旦开笔》,把这个传统说了个明明白白:“在我十岁光景,到了元旦,曾祖母便指点我,她念着我写:‘元旦开笔,笔上生花,花中结果,果然如意。’这十六个字,那时我还不懂什么‘顶真’,其实这就是‘顶真格’。曾祖母是八十来岁的人了,她一定也为我剪红纸作‘笔、锭、如意’状,将我写的这些字一并贴在窗棂上。她老人家说:‘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在这一年的第一天开始执笔,要取个吉利儿。’我从那时起到现在老是离不开笔,东涂西抹,混了半生;她老人家逝世已有三十多年了!”由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周錬霞与卢冀野一样充满兴奋的向前的热情,唯欠缺一点儿卢冀野的温馨和安稳,好文章应该给读者一点实实在在的知识。
  四版有很多我喜欢的电影演员的文字。白杨书写题词“做一个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报纸”,这句话小有语病吧,似应是“做一个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演员”才恰当。如果是《大报》创刊初期,这样的题词尚合适。我忽然想到是不是《大报》的编辑为了美化版面或烘托气氛,把白杨以前的题词搁在这份元旦号上。白杨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表演感人至深,巧合的是,这部电影中庞浩公的饰演者周伯勋在白杨题词的下面有“元旦试笔”的一句话:“希望每一个人都跟着一九五〇年的来临,而随之走上更新的大路。”
  “元旦试笔”里还有陈天国的贺词:“新年!新生!从新学习做新人。”这位陈天国(1912—1967)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他是著名演员秦怡的第一任丈夫,也是一位演员。建议大家去看看老电影《天罗地网》,陈天国扮演的公安人员王英,棒极了。这部反特影片中扮演特务的卫禹平(1920—1988)与白杨曾在《新闺怨》里扮演夫妻,演技超群。
  金焰是上世纪30年代的“电影皇帝”,他是秦怡的第二任丈夫。金焰为这份《大报》元旦号写了一首散文诗《新年颂》,此时金焰39岁。在《新年颂》的旁边是一则影讯“新年上映的《乌鸦与麻雀》”,配有黄宗英和魏鹤龄表演影片中一幕戏的剧照,台词我熟得能背出来。黄宗英以95岁高龄在去年12月去世,71年前的《大报》记录了黄宗英的花样年华。
  把《大报》中的这些小掌故串联起来,让我们共同感受岁月静好、山河无恙的年代。
其他文献
为什么大厨都喜欢用鸡高汤入菜?理由很简单,鸡味淡、汤味鲜,用鸡高汤不论烹饪何种菜肴,都可以在不抢夺食材原味的基础上增鲜。同理,如果我们在烹饪本身没有什么味道的食材时,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加入像牛高汤、蘑菇汤一类的重味汤调味呢?  烧腊出身的涂志成,年轻时便在各种国内外赛事中频频获奖,有“烧鹅王子”之称。辗转在各大酒楼的后厨十几年,他经历了供职的大型知名酒楼的关张和自己开店创业的失败,他的职业生涯就这样
期刊
石锅牛肉豆腐  主料:老豆腐400克,牛肉50克,豆嘴100克,韭菜50克  配料:金宝牛尾汤100克、金宝清鲜鸡汁8克、盐、老抽少许  制作步骤:  1.老豆腐切厚片汆水备用;  2.牛肉切沫,豆嘴汆水备用;  3.锅内加入油将牛肉沫和豆嘴炒香,加金宝牛尾汤和金宝清鲜鸡汁调味,加水后煨10分钟左右,出锅前放入韭菜即可。  孙正林  微利时代的创意源泉  “金宝牛尾汤因为具有高科技浓缩技术和独有的
期刊
初见张平,很容易把他与其所在的餐厅“老克勒上海菜”里的老克勒联系在一起,“老克勒”中的“克勒”本是外来语,是“Color”彩色的意思音译过来解释的,也有Class作等级、阶级解释的。上海旧时,老克勒是最先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一群人,也最先吸收结合西方的文化。而张平似乎有点新时期老克勒的意思,他不守旧,富于创新,但也并没有因此丢失了上海菜最精华的篇章。  张师傅说,传统的上海厨师喜欢使用“二汤”入菜,
期刊
汤就是这样一种最最奇妙的美味,任何山珍海味都可以最快的速度烹饪而成,但唯有汤不同。它采用的食材可能是最平凡的,可一碗汤所带来的味觉满足却是那么的强烈,“这种食欲就来自最长耐心的等待,等汤慢慢煲,等待精华慢慢释放。”  广东菜本就以汤闻名,且不添加味精、鸡精等调料提鲜,讲究的就是小火慢炖,将食材最本色,也是最精华的部分慢慢释放出来。可能正是源于此,无论何时,崔卫明师傅的厨房里总是煲着这么一锅汤。最常
期刊
2020年 12 月 26 日,“与古为徒——中国古代金石书画及古籍名墨特展”在上海泥轩空间举办。  此次展览共展出 70 余件展品,包括吴大澂和吴湖帆先生题跋金石拓片、书画精品,范景中先生、周小英女士书画及藏书题跋,国内重要藏家所藏刻本、稿本、拓本及名家名墨。其中,既有周密、高士奇等题跋宋拓《兰亭序》、天禄琳琅著录宋刻本《战国策》、明崇祯年间赵宧光之子赵均小宛堂刻本《说文长笺》、清乾隆年间汪启淑
期刊
清汤燕菜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广东人善于熬汤、喝汤,殊不知,说到制清汤,鲁菜才是鼻祖。早在1400多年前,在山东高阳曾做过太守的贾思勰就曾在《齐民要术》中记载到:“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取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这大概是中国人制作清汤的最早文字记载。而这种清汤的制作原料是牛羊骨,而且要将其捶碎,充分利用骨骼中的骨髓及有机物质。煮熟之后再煮,是较长时间的水煮,掠去浮沫,下火静置使渣滓沉淀,汤汁清澈。可
期刊
元旦的钟声已经响起,岁月的车轮又前进一程。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其中,饱含着坚强、爱心、团结、向上。  回望藏书界、出版界、古籍界、拍卖界的2020,播撒了激昂,看到了阳光,付出了辛劳,收获了希望,考验了意志,充盈了梦想。经历2020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英雄,而2021的希望,依然是我们自己!  Ⅰ 抗疫篇 图书馆界书香战疫  疫情面前,全国各地图书馆坚持“闭馆不闭网 服务不打烊”,尤其是湖
期刊
本报讯 随着 48部非遗纪录片上线,第三届“年华易老,技 ·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于 2020年 12月 28日正式启动。这是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自 2018年起连续第三年举办非遗展映月系列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为线上展映,上线的纪录片是从2020年完成验收的 29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中挑选而出的,
期刊
2020年 12月 24日至 25日,《藏书报》创刊 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北京举办,为《藏书报》2020年的出版、运营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2月 24日, “《藏书报》创刊 20周年作者、读者、编者座谈会”在北京西城区茶伴书香驿站举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藏书家熊光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籍专家翁连溪,信札收藏鉴赏家方继孝,藏书家陆昕,民国期刊收藏家、书话作家谢其章,古籍拍卖专家
期刊
日前,《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高校及博物馆系统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会。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是对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的首次全面发布,收录汉文文献 26000余片,绝大部分为佛教典籍,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写经题记、经录、道经、四部典籍、法典、公私文书、数术文献和医药文献等,内容涉及古代吐鲁番地区的诸多方面,时代跨度上起西晋,下至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