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吐鲁番文献 “最后的宝藏”首次公布

来源 :藏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高校及博物馆系统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会。
  《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是对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的首次全面发布,收录汉文文献 26000余片,绝大部分为佛教典籍,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写经题记、经录、道经、四部典籍、法典、公私文书、数术文献和医药文献等,内容涉及古代吐鲁番地区的诸多方面,时代跨度上起西晋,下至北宋。这是研究新疆地区历史文化、丝绸之路沿线历史的珍贵资料,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宗教、民族、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学术价值。
  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新疆出土文献与现于藏日本龙谷大学的“大谷文书”,同属于 20世纪初日本大谷探险队在中国西域获得的收集品。大谷探险队获得的西域文物先被带回日本,后来随着大谷光瑞移居旅顺而来到中国。日本战败后,未及带走的部分被幸运地留在了国内。这也是 20世紀初西方攫掠的西域出土品中唯一回流本土的一宗,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其他文献
在高汤的世界里其实并不是鸡肉一统天下,一碗又香又浓的牛肉汤同样可以调动起人们的全部味蕾。炖牛肉高汤,炖好的汤可以做菜,可以直接喝,牛肉还可以再拿出来做菜,物尽其用。“不过牛肉自身带有比较重的味道,所以牛肉高汤要用得巧、用得妙,才能到达最佳效果。”已经深入研究牛肉近十年的许智勇,对于牛肉高汤的利用颇有心得。  说牛肉高汤小众,其实也不能算是“委屈”了它,“牛肉味重,特别是用牛肉熬的汤,虽然鲜美,但由
期刊
为什么大厨都喜欢用鸡高汤入菜?理由很简单,鸡味淡、汤味鲜,用鸡高汤不论烹饪何种菜肴,都可以在不抢夺食材原味的基础上增鲜。同理,如果我们在烹饪本身没有什么味道的食材时,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加入像牛高汤、蘑菇汤一类的重味汤调味呢?  烧腊出身的涂志成,年轻时便在各种国内外赛事中频频获奖,有“烧鹅王子”之称。辗转在各大酒楼的后厨十几年,他经历了供职的大型知名酒楼的关张和自己开店创业的失败,他的职业生涯就这样
期刊
石锅牛肉豆腐  主料:老豆腐400克,牛肉50克,豆嘴100克,韭菜50克  配料:金宝牛尾汤100克、金宝清鲜鸡汁8克、盐、老抽少许  制作步骤:  1.老豆腐切厚片汆水备用;  2.牛肉切沫,豆嘴汆水备用;  3.锅内加入油将牛肉沫和豆嘴炒香,加金宝牛尾汤和金宝清鲜鸡汁调味,加水后煨10分钟左右,出锅前放入韭菜即可。  孙正林  微利时代的创意源泉  “金宝牛尾汤因为具有高科技浓缩技术和独有的
期刊
初见张平,很容易把他与其所在的餐厅“老克勒上海菜”里的老克勒联系在一起,“老克勒”中的“克勒”本是外来语,是“Color”彩色的意思音译过来解释的,也有Class作等级、阶级解释的。上海旧时,老克勒是最先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一群人,也最先吸收结合西方的文化。而张平似乎有点新时期老克勒的意思,他不守旧,富于创新,但也并没有因此丢失了上海菜最精华的篇章。  张师傅说,传统的上海厨师喜欢使用“二汤”入菜,
期刊
汤就是这样一种最最奇妙的美味,任何山珍海味都可以最快的速度烹饪而成,但唯有汤不同。它采用的食材可能是最平凡的,可一碗汤所带来的味觉满足却是那么的强烈,“这种食欲就来自最长耐心的等待,等汤慢慢煲,等待精华慢慢释放。”  广东菜本就以汤闻名,且不添加味精、鸡精等调料提鲜,讲究的就是小火慢炖,将食材最本色,也是最精华的部分慢慢释放出来。可能正是源于此,无论何时,崔卫明师傅的厨房里总是煲着这么一锅汤。最常
期刊
2020年 12 月 26 日,“与古为徒——中国古代金石书画及古籍名墨特展”在上海泥轩空间举办。  此次展览共展出 70 余件展品,包括吴大澂和吴湖帆先生题跋金石拓片、书画精品,范景中先生、周小英女士书画及藏书题跋,国内重要藏家所藏刻本、稿本、拓本及名家名墨。其中,既有周密、高士奇等题跋宋拓《兰亭序》、天禄琳琅著录宋刻本《战国策》、明崇祯年间赵宧光之子赵均小宛堂刻本《说文长笺》、清乾隆年间汪启淑
期刊
清汤燕菜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广东人善于熬汤、喝汤,殊不知,说到制清汤,鲁菜才是鼻祖。早在1400多年前,在山东高阳曾做过太守的贾思勰就曾在《齐民要术》中记载到:“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取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这大概是中国人制作清汤的最早文字记载。而这种清汤的制作原料是牛羊骨,而且要将其捶碎,充分利用骨骼中的骨髓及有机物质。煮熟之后再煮,是较长时间的水煮,掠去浮沫,下火静置使渣滓沉淀,汤汁清澈。可
期刊
元旦的钟声已经响起,岁月的车轮又前进一程。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其中,饱含着坚强、爱心、团结、向上。  回望藏书界、出版界、古籍界、拍卖界的2020,播撒了激昂,看到了阳光,付出了辛劳,收获了希望,考验了意志,充盈了梦想。经历2020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英雄,而2021的希望,依然是我们自己!  Ⅰ 抗疫篇 图书馆界书香战疫  疫情面前,全国各地图书馆坚持“闭馆不闭网 服务不打烊”,尤其是湖
期刊
本报讯 随着 48部非遗纪录片上线,第三届“年华易老,技 ·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于 2020年 12月 28日正式启动。这是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自 2018年起连续第三年举办非遗展映月系列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为线上展映,上线的纪录片是从2020年完成验收的 29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中挑选而出的,
期刊
2020年 12月 24日至 25日,《藏书报》创刊 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北京举办,为《藏书报》2020年的出版、运营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2月 24日, “《藏书报》创刊 20周年作者、读者、编者座谈会”在北京西城区茶伴书香驿站举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藏书家熊光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籍专家翁连溪,信札收藏鉴赏家方继孝,藏书家陆昕,民国期刊收藏家、书话作家谢其章,古籍拍卖专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