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书界一同经历的2020

来源 :藏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z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旦的钟声已经响起,岁月的车轮又前进一程。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其中,饱含着坚强、爱心、团结、向上。
  回望藏书界、出版界、古籍界、拍卖界的2020,播撒了激昂,看到了阳光,付出了辛劳,收获了希望,考验了意志,充盈了梦想。经历2020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英雄,而2021的希望,依然是我们自己!
  Ⅰ 抗疫篇 图书馆界书香战疫
  疫情面前,全国各地图书馆坚持“闭馆不闭网  服务不打烊”,尤其是湖北的图书馆工作者下沉社区,建设方舱图书角,勇挑疫情防控重担。作为我国图书馆界全国性的社会组织,中国图书馆学会充分发挥行业动员和组织协调作用,先后联合国家图书馆及有关机构,组织开展“助力图书馆工作者线上学习行动”和“驰援武汉 共克时艰——全国图书馆界捐赠疫情防控急需物资行动”,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积极响应,守望相助,坚持书香战“疫”,共同守护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线上书展争相绽放
  2020年的“世界读书日”有着别样精彩,全国各省市的图书展览和交易会均开启线上线下联动模式,通过多样“云”活动为全民阅读保驾护航。“书香中国万里行”“第五届长江读书节”等陆续在线上举办;“第六届书香中国·龙江读书月”活动在线吸引观众超1500万人次;上海书展开设线上线下共150个分会场;中国国际云书馆上线,展出全球33个语种16万种图书;天府书展更是吸引3452万人次参与,图书销售总额达6300万元。
  书店开展行业自救
  实体书店的转型恰逢其时,通过网店、微店、小程序、社群、视频直播等,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业务,搭建“云”端图书传播平台。在北京,渊集书店线上开设72天阅读指导公益课。之后,72家书店成为第一批进驻美团平台的示范企业,自此北京实体书店开启“外卖时代”。同时,北京市发放惠民文化消费券来帮扶实体书店。在上海,30家实体书店以“夜读时光”力促夜经济,每晚推出“深夜折扣”活动。
  书摊重回旧日繁荣
  进入4月,全国旧书市场重新开市,旧书摊再次摆起,街头巷尾又飘起了旧书香。上海聚奇古玩城、天津古文化街等地古旧书市场重新开市,西安新·开门大集第三期增设16家古旧书籍铺位,济南旧书摊则玩起创新,开启无人售卖模式。2020年潘家园第二届古旧书博览会于10月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举办,11月的株洲图书市集为读者奉献了一场古旧书盛宴,旧书摊经济再现曙光。
  Ⅱ 奋进篇 抗战纪念活动鼓舞人心
  在抗击疫情的岁月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激奋人心,鼓舞士气。中国历史研究院图书档案馆文献特展在京举办,展现了全社会共同抗日、同仇敌忾的决心。沈阳民间收藏家公开“七七事变”日军相关史料,对抗日战争研究具有极高价值。全面反映抗日战争军情实况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出版,部分档案资料为首次公开。国家图书馆发布日本细菌战历史档案资料,为抗战史研究再添重量文献。此外,国家博物馆还举办了纪念台湾光复75周年主题展。
  抗美援朝文献展次第花开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缅怀先烈,一系列纪念活动陆续以多种形式举办。辽宁举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档案文献展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福建举办“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图片展”,北京举办“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展”,弘扬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书界争相献礼建党百年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出版界积极策划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提前开启献礼模式。《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新时代大党形象》《党的自我革命: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政治密码》《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革命者》等书出版,充分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大气磅礴、无私为民的气质风貌。此外,香山革命纪念馆举办的“毛泽东同志香山时期发布电报手稿专题展览”,国家档案局举办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档案文献展,为建党百年系列活动预热。
  Ⅲ 开花篇 古籍保护成果显著
  2020年,文献、古籍整理项目开发取得长足进展。民国时期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文献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名单公布,84个项目获得资助;《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数据库》上线;杭州图书馆馆藏古籍数据库正式开通运行;《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公布,共收录100余家藏书单位的752部珍贵古籍,命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3个,有力促进了古籍分级分类保护。
  古籍出版异彩纷呈
  “十三五”收官之年,大批珍稀古籍、文獻整理工作结出硕果。《陇右文库》《八闽文库》等省级地方文库项目陆续启动或取得重要成果,对于传承发扬地域文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地方文献《嘉兴文献丛书·方志卷》《(民国)浙江续通志稿》等出版,继续推动地方传统文化发展和利用。《夜航船》《元本资治通鉴》等影印出版,让世人再睹原版风貌。学术著述《上海图书馆藏唐绍仪中文档案》《史记研究集成》《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的发布,向世人揭开了历史神秘的面纱。而《民国时期出版物总目录·民国线装图书总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民国时期的线装图书进行集中编目整理。
  文物级文献频现拍场
  2020年的拍卖市场,接连创造闪光点。《胡适留学日记》以1.39亿元成交,《赵城金藏》遗珍《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以5692.5万元成交,《南宋淳熙年间詹仪之任官告身》以1840万元的价格成交。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成交价高达2.63亿元,刷新古籍成交纪录。
  古籍回流振奋人心
  2020年,一批国宝的回归在国人中反响强烈。两册《永乐大典》在法国以合人民币6400多万元的价格成交,成功归国,振奋人心。流失海外的西汉画像砖以拓片形式回归故里洛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奋进“十四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将迎来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021已经扬帆起航,让我们共同期待书界新的成就、新的辉煌!
其他文献
四川作家中,王庆九很多人不太熟悉,但在阿坝州这片热土上,几乎没有一个文艺工作者不感动于他的文艺作品、不敬重于他的为人。尚不认识他的人,可以有三个途径去了解,一是阅读他的文艺作品,二是倾听他人讲述他的为人处世,三是直接接触他本人。  在众多文艺家里面,令我肃然起敬、高山仰止的,常常是那些从底层出发、一路勤勉开掘奋发、成就不断、并且不忘谦逊奖掖提携鼓舞后进的长尊者。王庆九就是其中亦师亦友的一个人。  
期刊
2014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六),全聚德创建150周年之际,全聚德展览馆新馆将正式开馆,向社会公众呈现全聚德、北京城乃至中华餐饮文化的精髓。  全聚德展览馆新馆建设自启动筹建,历时20个月,凝结了全聚德人的希望和心血,思想和智慧,激情和汗水。它是全聚德百年积淀、品牌传奇的历史记忆;它是全聚德精湛技艺、全鸭美馔的丰厚留存;它是中华美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精华汇聚。现在,让我们带领读者走进新馆先睹为
期刊
富饶的自然环境赋予了云南菜独有的魅力,而云南特有的宣威火腿也为云南的高汤增添了一抹别有的韵味。再加上汽锅鸡这种别处难寻的烹制方法,更给滇菜以汤调味带去了一丝丝神秘。  当被问及云南菜以汤调味的特点时,张建辉师傅首先提及了云南的宣威火腿。众所周知,很多菜系大厨在熬制高汤时都会加入火腿让汤更醇厚,不过大厨们多采用的是金华火腿。而云南的厨师不同,他们有更符合自己菜系特点的高品质火腿可以选择,那就是宣威火
期刊
在高汤的世界里其实并不是鸡肉一统天下,一碗又香又浓的牛肉汤同样可以调动起人们的全部味蕾。炖牛肉高汤,炖好的汤可以做菜,可以直接喝,牛肉还可以再拿出来做菜,物尽其用。“不过牛肉自身带有比较重的味道,所以牛肉高汤要用得巧、用得妙,才能到达最佳效果。”已经深入研究牛肉近十年的许智勇,对于牛肉高汤的利用颇有心得。  说牛肉高汤小众,其实也不能算是“委屈”了它,“牛肉味重,特别是用牛肉熬的汤,虽然鲜美,但由
期刊
为什么大厨都喜欢用鸡高汤入菜?理由很简单,鸡味淡、汤味鲜,用鸡高汤不论烹饪何种菜肴,都可以在不抢夺食材原味的基础上增鲜。同理,如果我们在烹饪本身没有什么味道的食材时,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加入像牛高汤、蘑菇汤一类的重味汤调味呢?  烧腊出身的涂志成,年轻时便在各种国内外赛事中频频获奖,有“烧鹅王子”之称。辗转在各大酒楼的后厨十几年,他经历了供职的大型知名酒楼的关张和自己开店创业的失败,他的职业生涯就这样
期刊
石锅牛肉豆腐  主料:老豆腐400克,牛肉50克,豆嘴100克,韭菜50克  配料:金宝牛尾汤100克、金宝清鲜鸡汁8克、盐、老抽少许  制作步骤:  1.老豆腐切厚片汆水备用;  2.牛肉切沫,豆嘴汆水备用;  3.锅内加入油将牛肉沫和豆嘴炒香,加金宝牛尾汤和金宝清鲜鸡汁调味,加水后煨10分钟左右,出锅前放入韭菜即可。  孙正林  微利时代的创意源泉  “金宝牛尾汤因为具有高科技浓缩技术和独有的
期刊
初见张平,很容易把他与其所在的餐厅“老克勒上海菜”里的老克勒联系在一起,“老克勒”中的“克勒”本是外来语,是“Color”彩色的意思音译过来解释的,也有Class作等级、阶级解释的。上海旧时,老克勒是最先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一群人,也最先吸收结合西方的文化。而张平似乎有点新时期老克勒的意思,他不守旧,富于创新,但也并没有因此丢失了上海菜最精华的篇章。  张师傅说,传统的上海厨师喜欢使用“二汤”入菜,
期刊
汤就是这样一种最最奇妙的美味,任何山珍海味都可以最快的速度烹饪而成,但唯有汤不同。它采用的食材可能是最平凡的,可一碗汤所带来的味觉满足却是那么的强烈,“这种食欲就来自最长耐心的等待,等汤慢慢煲,等待精华慢慢释放。”  广东菜本就以汤闻名,且不添加味精、鸡精等调料提鲜,讲究的就是小火慢炖,将食材最本色,也是最精华的部分慢慢释放出来。可能正是源于此,无论何时,崔卫明师傅的厨房里总是煲着这么一锅汤。最常
期刊
2020年 12 月 26 日,“与古为徒——中国古代金石书画及古籍名墨特展”在上海泥轩空间举办。  此次展览共展出 70 余件展品,包括吴大澂和吴湖帆先生题跋金石拓片、书画精品,范景中先生、周小英女士书画及藏书题跋,国内重要藏家所藏刻本、稿本、拓本及名家名墨。其中,既有周密、高士奇等题跋宋拓《兰亭序》、天禄琳琅著录宋刻本《战国策》、明崇祯年间赵宧光之子赵均小宛堂刻本《说文长笺》、清乾隆年间汪启淑
期刊
清汤燕菜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广东人善于熬汤、喝汤,殊不知,说到制清汤,鲁菜才是鼻祖。早在1400多年前,在山东高阳曾做过太守的贾思勰就曾在《齐民要术》中记载到:“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取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这大概是中国人制作清汤的最早文字记载。而这种清汤的制作原料是牛羊骨,而且要将其捶碎,充分利用骨骼中的骨髓及有机物质。煮熟之后再煮,是较长时间的水煮,掠去浮沫,下火静置使渣滓沉淀,汤汁清澈。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