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中医院:在传承创新中弘扬中医国粹

来源 :宁波通讯·图话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q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30日,國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国考”成绩单,宁波市中医院位列全国第40、全省第3,交出了一份让政府、群众和社会各方满意的高分答卷。
  建于1977年的宁波市中医院,是宁波市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多年来,宁波市中医院坚持中医药特色的办院方向,在基础设施、学科体系、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为宁波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健康宁波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宁波市中医院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并获得9000万元中央专项资金支持。
  近年来,宁波市中医院对标国家重点中医医院建设目标、任务、标准和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要求,扎实推进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努力跻身全国中医院第一方阵。其间,医院坚持加大投入与深化布局并举,把二期扩建工程与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建设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优化各功能区块布局,加快完善硬件基础设施。
  “目前,我院已完成投资3亿元,二期工程于去年1月份顺利竣工并部分投入使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综合楼也已启动建设。”宁波市中医院院长崔云说,“布局建设的市名中医馆、市中医治未病中心、市中医药科研平台、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基地、中药药事中心等将全面提升我院传承创新能力。”
  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宁波市中医院还积极加强学科专科建设,推进医疗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宁波市中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项、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12项、市级品牌学科1项、市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11个,各学科已成为医院临床医疗、科研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支撑点。
  2020年11月,国医大师葛琳仪宁波工作室在宁波市中医院正式揭牌,标志着宁波市中医院在名医名科建设上迈上了新的台阶。“名中医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国医大师葛琳仪宁波工作室的成立,是我院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引进上的一件大事。”崔云说。近年来,宁波市中医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已拥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省级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7个。
  此外,宁波市中医院还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中医药思维培养,提高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通过学科专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和重点项目实施,培养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中医临床人才和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创新型领军人才,组建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据统计,近三年,宁波市中医院新增了2名全国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国医名师、2名省级名中医、22名市级名中医药师。
  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宁波市中医院积极创新中医诊疗模式,及时总结形成诊疗方案,筛选出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适宜技术、疗效独特的制剂,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康复中的作用,在重点人群、慢性病患者中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制定推广成熟的中医康复方案。目前,宁波市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占比达49%,位列全省第一,中医护理方案使用率达100%。2020年,该院高分通过了全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单位验收,并获“优秀单位”称号。
  “近几年,我院还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智慧中医药服务。我院建设的浙江省首家智慧中药房项目已经获得国家专利,这为中医药服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崔云告诉记者,宁波市中医院建有中医临床科研传承共享平台,已开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治未病信息管理、名老中医传承创新等信息软件系统,并建立了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数据库,引进开发了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推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
其他文献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疫情,拥有3000余家工业企业的海曙区古林镇迎难而上,2020年1-11月实现规上企业增加值21.96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由负转正。  在这背后,古林镇政府打出的“快”“优”“准”帮扶政策组合拳,为广大市场主体复工复产、达能扩产带来了一场“及时雨”。“疫情之下,保企业发展,就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社会生产力。我们要集
期刊
在海曙区高桥镇长乐村,提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建江,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十余年来,长乐村在陆建江的管理下,从2006年时负债2400多万元的经济薄弱村“逆袭”成了年底每位股东都能收到上万元分红的经济强村,村容村貌从脏乱差变得美丽宜居,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坦,矛盾越来越少,感情也更加融洽。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陆建江。这十余年,村民们也眼见着陆建江变老了,他们知道,陆建江为这个村子付出
期刊
“山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这首苗歌是早些年十八洞村人生活的真實写照。曾经的十八洞村,是典型的苗族聚居贫困村:通往村子的是一条挂在山壁的羊肠小路,坑坑洼洼,颠簸不平。村子里几十户人家的木屋依山而建,低矮陈旧、歪歪斜斜。村民们一年辛苦到头,日子却依旧过得贫苦不堪。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600多元,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7.76%。  2013年11月3
期刊
新闻回顾  近日,宁波市教育局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设立审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审批与管理工作。  新闻解读  ◆民办学校、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谁来批?  文件明确,宁波市教育局审批市中心城区(海曙、江北、鄞州三区)内的高中段民办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辖区内民办学校和民办非学历
期刊
作为宁波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品牌,“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是宁波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的民生实事工程,自2016年实施以来,便成为全国公共文化领域关注的焦点。  高起点的顶层设计、高格局的政府主导、高效率的多元机制、“4+2”的服务内容、数字化的运行推广……从制度设计到实践应用,宁波模式的创新探索为全国各地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在2020年11月底举行的宁波
期刊
“名医良药相得益彰,服务众人医患一家,寸心耿耿沿传久久,山巍水洲源远流长。”在钟益寿堂大厅,有块由国家级名老中医、钟氏内科第四代传人钟一棠亲笔书写的铭文。这块铭文不仅表明了钟老开馆的初心,也彰显了钟益寿堂的服务宗旨。  钟益寿堂的前身是甬上名医、钟氏内科的创始人钟成瑶在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于宁波市郊开设的益寿堂国药店,后因战乱歇业。直到2012年,钟一棠老先生重振祖业,重新创办了钟益寿堂。多
期刊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大放异彩,进一步证明了它的独特优势和持久生命力。  近年来,宁波不断优化中医药政策环境,健全中醫药服务体系,加快中医药学科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市“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的格局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今年2月,宁波召开中医药大会,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吹响了打造中医药强市的冲锋
期刊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但同时,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健康码、不会使用自助挂号机、不知道怎样扫码点餐、不会使用手机支付,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  2020年11月1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切实
期刊
在宁波、上海,董氏兒科几乎家喻户晓。不少老宁波随口就能说出一个董幼祺医生几剂汤药妙手回春的故事,又或是一段深夜在医院排队挂号的经历。  但董氏儿科的传奇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患者的口口相传。作为宁波市唯一一项国家级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海派中医儿科主要流派、宁波四大中医世家之一,董氏儿科以家学传承为基础,历经200多年、七代人的努力,在对古今诸家学派兼容并收的基础上,创立了一整套中医儿科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
期刊
很多人希望拥有的房子大概都有这么一幢:推窗望海,听涛入梦,洪波淼淼,蓬莱杳杳。  住在那里,每天在玫瑰色的晨曦中醒来,劈柴、生火、煮饭、出海,然后带着刚刚好的渔获,披着一身金色的余晖回家。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一天天过得很慢很慢,慢得好像凝固了一般,慢得足够你想明白此生所为何来。  这如同诗歌般的田园生活,是很多人的梦想,也是沙塘湾村人的日常。  古村回响闽南乡音  沙塘湾村位于象山县
期刊